科幻原型實驗創作|用未來故事回看當代社會議題 —— 關於《未來神豬博物館》

神豬祭祀習俗百年來從單純儀式性表達演變為大型宴會型的神豬競賽,隨著時代的遞進,成為民間信仰與動物保護之間難以解開的習題。這道難解的習題,成為藝術家們想深入探討的面向,由羅伃君、顧廣毅、田倧源共同合作,結合了文化、歷史、社會、生物科技、藝術、建築等跨領域的共創的「未來神豬博物館」計畫,是什麼樣的機緣,啟動了這項神豬計畫的研究?

文/Celia Liao 圖/《未來神豬博物館》團隊

計畫雛形,源自於創作者之一羅伃君多年前在學校時的作品。她雖非成長於客家環境中,卻引發興趣並深入研究至今。計畫初期著重於分析概念,藉由影像的形式,紀錄養豬如何從日本殖民的介入,揉雜政治和經濟因素演變為比賽,成為今日人們熟悉的賽神豬習俗的演變;在同一所學校就讀的生物藝術家與牙醫師顧廣毅,過往亦曾針對瀕臨絕種的動物與東方中藥文化之間的議題進行研究,其發展出《虎鞭計畫》(Tiger Penis Project)深受歐洲廣泛討論與肯定。兩位在相互討論交換意見,同時開始發想如何共同合作,於是開啟「神豬」這項經濟動物與宗教之間的議題。一方從文化上的研究出發,另一方則以科學的實證操作推測設計,最後由後期加入的建築師三方交揉,相互激盪形成有機的變化以及多樣性的呈現。

如何跨越宗教習俗與動物保護之間的高牆

為了深入神豬祭祀的現場,羅伃君開啟了田野調查。在過程裡,她發現,以往像是豬隻被強迫「下窟限制行動」、「灌食」、「過度肥胖」、「不人道宰殺」等痛苦折磨、違反動物福利的認知,卻和與人類學家、獸醫、神豬研究者、中醫師、科學家、社會學者、信徒與神豬戶等人的訪談,有許衝突而矛盾的觀點,像是「看似強迫餵食其實當豬隻不想進食時人類無法強迫為之」、「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似乎只存在於人類身上」、「動物是否有意識」、「躺下的豬隻其實知道如何找到最舒服的姿態」、養出神豬,從文化與民俗上思考被認為是祖上積德,如果能獲獎更是一種榮譽」等,開啟了前所未有的討論空間。

即便在科學家的實驗中的證據顯示,即便在科學家的實驗中的證據顯示,人類和其他動物對痛苦和愉悅刺激的反應在本質上十分相似。但事實上「牠們如何感知這個過程?」仍是無解的問題。羅伃君與顧廣毅認為:是否人類只是投射了自身的情感與意識;也或許是當現代社會的人們已脫離傳統農業社會與動物之間的距離;甚至是人類把自身拉到一種高位去看待某種生命的方式。那麼,這些所反映出來的無論是育種技術、商業價值、生活模式、文化、宗教習俗、道德等等都存在著各種巨大的哲學與科學思辨,並相互影響著。

未來情境的當下反思

反映在計畫的操作手法中,羅伃君表示並不是要提出解方或是澄清,「而是試圖以客觀的角度,透過藝術的方式,站在未來的想像來回應當下。顧廣毅補充:「如果爭議繼續鑽下去就會並進入永無止盡的辯論,互相猜忌、互相指責,或是說教,但如果時間軸拉至未來,以想像未來的敘事放在有邏輯的路徑上,讓觀者在觀看時創造出一種現實可能發生的逼近感,進而刺激著討論的空間。」

在這座「未來神豬博物館」中,藝術家所設定於在2100年時,三個平行世界中各自發展出不同神豬文化的變化,非洲豬瘟從失守、不時出現、再到成功抗疫研發出抗體,各自對應著不同的可能性,如失守時科學家勉強保留豬的生物片段,並以3D列印模式形成一種生物科技實力與宗教美學的科學競賽;抑或是隨著非洲豬瘟滅絕了大部分的豬隻,賽神豬文化轉為一場豬農的防疫大賽,而人類該如何面對關鍵物質性消失時的情況?最後則是豬農偵測腦波探測虔誠程度,並將其數據化轉成相應對的營養液輸入給神豬;各種想像的物件、影像,陳列於想像的博物館中,透過部份物件與片段的介紹,讓觀眾拼湊出未來宗教文化在不同因素的介入下,可能發生的轉化。

「光中去、暗中來」,從空間設計思考傳統信仰

原先羅伃君的概念,裡頭博物館的狀態是一個「檔案庫」的形式,在發展的過程裡,有了建築師田倧源的加入,也慢慢發展出呼應著博物館的本質。田倧源說明這個作品的本質是透過對未來的設想跟推測,去進行科幻的延伸。空間的進行包含三個面向,第一,「未來的」博物館本身就是生產故事的驅動器。博物館不是在再現或保存某地、某文化,而是館藏就是博物館本身——以未來情境飼養神豬。 再者,科幻的平行時空設定下,博物館要如何呈現:三種情境的飼育同時出現在博物館內,要涵蓋平行現象,則以塔狀設計結構乘載三種不同的養豬環境,暗示有增長的可能性。參觀動線是循環的,觀眾可自由穿梭,因為未來情境是「共時的」而非「歷時的」。最後,建築師思考如何實現博物館空間與神豬文化之間的連結,即是利用客家文化中出現的俗諺「光中去、暗中來」作為空間的設計手法,將科技養豬與觀眾區分為光、暗空間,三組彼此成對出現。並運用著建築師認為「翻身」象徵著豬被神格化的動作,傳遞飼主與豬隻之間親密的互動,觀眾在三組空間內,感受到光空間在他的上或下或左或右,遊歷其中,能有如翻身般的感受。

因此「未來神豬博物館」這個計畫裡,裡頭的平行世界,因為非洲豬瘟的蔓延,有了不同的故事與結局,來打開未來神豬文化的多樣性;然而在透過博物館的形式,把每個平行世界中神豬文化的變化,凝鍊成各種想像的物件、影像,呈列於這個想像的博物館中。藉由部份物件與片段敘事的介紹,引導觀眾拼湊出未來宗教文化在不同因素的介入下,期許觀眾反思宗教、文化、科技之間的拉扯,甚至是人、豬和鬼神之間的關係。


為了合乎推測設計的三個未來情境,空間設計須涵蓋平行現象,又有增長的可能性,不是固定的,結構運用塔狀空間往上延伸,乘載三種不一樣的養豬環境,三個環境是平行的狀態,而博物館內容的故事中未來是分歧的,對應在逛博物館的方式產生一個循環的動線,循環的動線可以自由選擇。
圖說:網站也是《未來神豬博物館》的溝通方式之一。
為了深入神豬祭祀的現場,羅伃君開啟了田野調查。

未來神豬博物館》團隊
由擁有多重身份的羅伃君、顧廣毅、田倧源三人合作。擁有設計背景(BA Man & Communication,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羅伃君一直以來對於人的內在思考、複雜情感與文化所引發的行動感興趣,在本計畫負責概念和田野調查,有著醫學(國立陽明大學臨床牙醫研究所)和媒體設計(實踐大學媒傳所、MA Social Design,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教育的顧廣毅則是發展計畫,嘗試藉由藝術實踐與設計方法去探索科學領域中的倫理問題,並藉此思考科技、人類個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田倧源建築師(成大建築研究所設計組),近年參與建築、電影、藝術等拍攝工作與創作,則是將計畫發展至空間,創造實驗的博物館樣貌。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