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把我們帶回教育的本質

從去年底的 3.5 版本,到今年初的 4.0 版本,ChatGPT 不斷衝擊我們對 AI 的認識和想像。為了因應 ChatGPT 這種所謂「生成式 AI 」,從法律到藝術,各界討論不斷,似乎處在一種「疲於奔命」的狀態,忙於追趕 ChatGPT 所產生的各種成果與現象。其中一個我稍微比較熟悉領域,就是教育。就我所知,除了國外大學紛紛提出 ChatGPT 的使用者指引,國內也有不少學校,例如國立成功大學、清華大學,也都跟進提出相關規範,希望一方面協助老師們在教學中融入 ChatGPT,另一方面也勸阻學生完全依賴 ChatGPT 完成作業或報告,

依稀記得,ChatGPT 3.5 剛問世時,教育界的反應可以用「恐慌」來形容。許多老師開始擔心:如果學生都用 ChatGPT 寫作業怎麼辦?如果 ChatGPT 回答問題就跟老師回答的一樣,那麼學生還需要老師嗎?我們這些「人類」老師會不會被取代?在這些擔心下,整個教育界一開始對於 ChatGPT 採取偏向「敵意」的態度,認為 ChatGPT 對教育的影響很可能是壞的:不只學生因為使用 ChatGPT 以至於沒有學到東西,就連老師也會失去在教學現場的地位和價值。這種對於科技發展第一時間的抗拒反應,可說是人之常情,就像第一次看到電影的觀眾,當眼前螢幕中的火車向他們急駛而來,所有人都立刻從椅子上跳起來、逃出電影院。

如何面對或因應 ChatGPT,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來談。首先,是整體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新問世的科技?從傳統科技倫理的角度來看,第一反應通常是檢查這個新科技有什麼問題(比如引發疾病)、會侵犯哪些社會價值(比如自由選擇)、有誰因此受害(比如失業)等等,並要求工程師或設計者解決這些問題,社會才會採用這項新科技。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在證明某項科技或政策無害以前,不能預先假設它無害,且該科技或政策不應被大幅採用和推行。這個原則聽起來很合理,尤其是其害處可能巨大不可恢復的時候,但這不表示預警原則沒有問題。

讀者應該不難發現,預警原則採取保守立場,以維持現狀為主要依循。換句話說,它會傾向保護和堅守既定的價值判斷,以至於忽視價值可能因為時間而改變的事實。例如,柏拉圖曾經藉由蘇格拉底之口,大力反對「書寫」的技巧與技術,因為書寫美其名是紀錄,實則變相鼓勵遺忘。對於當時的希臘人來說,記憶是一種美德,記不得事情是不道德的——如果你忘記,表示你根本不用心。我們可以想想,如果當時我們採用預警原則,堅持書寫技巧與技術會傷害人類社會的價值(記憶的美德),我們現今還會有圖書館嗎?還會有幾千年來人類透過書寫不斷累積而來的知識嗎?甚至連奠基在前人之上的知識突破可能都不會有了,畢竟沒有人可以真正成為人肉的百科全書。也就是說,就整體的角度而言,對於新興科技的態度,保持開放與接納的心胸,可能會比捍衛既有價值更有利於未來發展。

現在,讓我們回到 ChatGPT 本身來討論,看看 ChatGPT 究竟是否真的傷害了教育本質,讓教和學都逐漸失去意義?首先,ChatGPT 是所謂的「生成式 AI」,所以我們很容易認為它會創造出某些新東西,但這是真的嗎?實際上,比如就產出一篇文章而言,ChatGPT 的「寫作」成份很低,「拼貼」才是它的主要能力。ChatGPT 的厲害之處,並不在於真的產出什麼新的點子或看法,而在於它能把各種剪貼出來的字詞,用近似人類遣詞用字的方式,「串」成一篇讀起來很自然的文章。這也是為什麼語言學家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一再說,ChatGPT 只是更高級的剪貼簿而已。換句話說,ChatGPT 做到的事情只是以下兩種的其中一種:要嘛將已知事實改寫成一篇新瓶裝舊酒的文章,要嘛剪貼亂湊出煞有其事的文章,但內容完全不符事實。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覺得 ChatGPT 有很嚴重的抄襲問題,而有些人覺得 ChatGPT 就是一本正經的講幹話罷了。

無論何者,ChatGPT 就只是既有資訊的整理或重排。正好是這點,挑戰了我們對教育的慣常想像。我們常常把教育想像成「空瓶裝水」的過程:學生的腦袋就是空的,而老師則是裝水者,達到「醍醐灌頂」的效果。在這個模型下,老師和學生的差異只在老師有更多的水——知道的更多、更有知識。但顯然,遇到 ChatGPT,這個模型很快就崩潰了:原則上 ChatGPT 的資料庫可以放進全世界各種語言的知識,沒有哪個人類會比 ChatGPT 知道的更多。當然,Google 搜尋也知道很多,但它沒有辦法用流暢的文字和語言重組並表達出來,呈現的形式也並非問答,然而 ChatGPT 可以做到這件事情,它比 Google 搜尋更有「人味」,所以導致老師們有更強烈的被取代焦慮。

實際上,也是因為這個模型作祟,所以很多大學期末報告,用 ChatGPT 就能解決:大學老師們開出的作業,乃至於對學生的要求,都只是整理資料而已。學生只要會搜尋並重新編排資料就能完成期末報告,不需要提供自己的看法、證明自己的觀點。換句話說,真正的問題並非在於 ChatGPT 很可能取代或弱化學生的學習和能力,而是恰好相反: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只是想把學生培養成 ChatGPT——很會尋找和整理答案的機器——而已。因此,在我看來,ChatGPT 只是挑戰了這個早就漏洞百出的教育模型,逼老師們正視問題所在,並想辦法回歸真正的教育:引導學生思考、提出觀點,並且為之辯護。

再次重申,與其否認或抗拒新興科技,不如想想如何利用它,畢竟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叫停過哪樣科技的發展。ChatGPT 不是威脅,而是挑戰甚至質問,它要求我們鬆綁對待科技的敵意,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捫心自問我們究竟想要培養怎麼樣的學生。

教育不應該是將學生訓練成只會整理資料的機器,更須具備深層的思辨能力。(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