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瓜養不起 —— 貓頭鷹
人們對貓頭鷹的喜愛,自《哈利波特》系列出版後推向一波高峰,在迷人的魔法世界觀中,貓頭鷹是為巫師送信的好幫手。在英國,貓頭鷹熱潮使得許多印度的野生貓頭鷹,因寵物市場需求而被捕捉運至遙遠的國度販售。當小巫師興致過了,貓頭鷹壽命長、攻擊性強、有特定食物需求和飼養的高額花費造成一波驚人的棄養潮。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人們對貓頭鷹的喜愛,自《哈利波特》系列出版後推向一波高峰,在迷人的魔法世界觀中,貓頭鷹是為巫師送信的好幫手。在英國,貓頭鷹熱潮使得許多印度的野生貓頭鷹,因寵物市場需求而被捕捉運至遙遠的國度販售。當小巫師興致過了,貓頭鷹壽命長、攻擊性強、有特定食物需求和飼養的高額花費造成一波驚人的棄養潮。
這次的加拉巴哥行和我上回經驗迥然不同;二十多年前,我曾和父母搭上豪華遊輪拜訪群島。這次旅行的主要動機是,為我當時手邊進行的小說做點功課;我的預算十分吃緊。群島旅行的省錢程度令我喜出望外。
袋熊天生的憨厚表情,看似毫無殺傷力,連大便都讓人覺得特別可愛。筆者友人曾在澳洲動物園照顧過袋熊,然而他完全沒有受到動物園影片中袋熊討摸撒嬌的待遇,甚至打掃欄舍時被憤怒的袋熊追著跑,最後只好狼狽扛著刷子翻出獸欄。由於是「那樣可愛的袋熊」,根本沒人同情那位朋友。
1977 年,改編自美國作家史坦林‧諾斯(Sterling North)的《我昔日的拉斯卡爾》(Rascal)的日本卡通《浣熊拉斯卡爾》首播。自此,這隻美國出生日本再製的調皮生物,開始踏上各式聯名周邊、限定商品出不完的風光星途。台灣以「小浣熊」稱呼拉斯卡爾,這在翻譯上毫無疑問,原作背景是美國 20 世紀初的農村田園,描寫小男孩與森林收養的浣熊共同生活的快樂,與最後不得不離別的感傷。
「致力於行蹤最飄忽的頂級掠食者的研究、認可與保育」袋狼關注團隊(Thylacine Awareness Group)如是說。然而,這位頂級掠食者早在 1986 年便被宣告絕種。
1964 年日本登山家深田久彌依據自身多年登山經驗,以山的「品格」、「歷史」和「個性」三種條件,選出一百座具代表性的山岳,並透過新潮社出版《日本百名山》單行本,掀起日本戰後一波登山熱潮。
以現代的慣行生活法來看,一定是上網搜尋除濕機找測試報告,結果可能會跟團購網買個三台,每天24小時開機除濕。打斷我這個念頭的不是除濕機很貴、電費很貴,而是幾起除濕機引起火災的新聞,小木屋實在承受不起長時間運轉後,機台可能過熱的家電。
朋友們見我在森林邊緣做了一個池子,引來的溪水唏哩嘩啦不停的流著,多半會很興奮地問我「有魚可以吃嗎?」「可以養 XX 魚啊,這樣就不會有蚊子。」「可以開釣蝦場啦!」殊不知我連農務都還在摸索,經常種死一堆作物,雖然有上課學過,沒準備好之前根本不敢養雞鴨、養蜂、養魚。
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至今累積四十五年超過百萬張的航拍檔案,照見台灣社會巨變的每一個角落,本文轉載自《不可見的台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2018 年 12 月由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與暖暖書屋共同出版。
大不同的世界。我起床前透過艙內的舷窗看到了一座冰山。在我三天裡的第一頓早餐後,我踏上甲板,這是這幾天裡我們第一次獲准外出。海水平靜多了,空氣冷得刺骨。真是好一番風景,低低的雲層遮蔽了冰雪覆蓋的山頂,聳立在海上,冰山在船的兩側隱約出現。在喝完一杯茶之前,我就看到了三群鯨魚。
既不是貓也不是鼠,這究竟是什麼動物?在2013 年,社群網站上開始出現新的袋鼠主題標籤(hangstag),像是#微笑、#世上最快樂的動物,這個風潮來自一種過去我們陌生的超小型袋鼠:短尾矮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