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野生動物救援醫院

2016年,一隻在台東因遊蕩犬隻攻擊受傷的山羌,耗費整天的時間及人力,依然未能獲得即時救治而喪生,促使了一群致力愛護生命的野生動物工作者,在東台灣創立了一家民營的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野灣(WildOne)。

隨著人類的開發深入山林、踏進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牠們高頻率地和人類接觸,使車禍、窗擊、闖入民宅、誤觸陷阱及遭受遊蕩動物攻擊等意外日漸頻繁,愈來愈多受傷的野生動物因此被送往動物醫院。

因遊蕩犬隻攻擊,導致尾巴末端壞死必須手術截尾的穿山甲(狗妹),正在進行例行的傷口清創。(劉哲安)

保育類台灣黑熊、台灣野山羊、穿山甲等珍貴物種,都是野灣自2020年8月15日正式啟用後,所救援過的物種。

入院完成緊急醫療處置後,後續的「住院照養」和「野放訓練」亦是重要的工作項目。在人手不足的野灣,「住院照養」工作的執行由保育員和獸醫師共同分攤,日復一日打點著住院動物的生活起居;傷癒健康的動物則要進入下一階段的「野放訓練」,醫院人員會在野放訓練階段時,持續觀察訓練中的動物是否通過「野放評估」,評估的重要指標包括:是否會主動且正確覓食、行動能力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會主動躲避人類。

野灣動物醫院備料區牆上的白板,記錄著所有住院動物每日所需要安排的餐食內容,包括市場購入的蔬果、戶外採集的野食、醫院養殖的餌料動物、營養品、注意事項等資訊。(劉哲安)
保育員吳佳瑾(左)與獸醫系實習生,在野訓場放置食物。為了避免台灣野山羊將人類與食物產生連結、進而降低對人類的戒心,在進行環境清潔及放置食物時皆需穿著迷彩裝做偽裝。(劉哲安)

住院時間短的動物,通常能較快通過評估順利野放;但長期住院的動物,則會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野放訓練。

這對醫院人員是繁重的工作,對於動物也是無止盡的等待。

野生動物救援的工作不僅是與時間賽跑、和死神拔河,這些嬌客需要的照護更是漫長的接力賽。而野生動物工作者的最終心願,不僅是期望不再遇見飽受折磨的野生動物,更是希望不再需要有動物救傷醫院的存在。

經過獸醫及保育員長期且嚴謹的觀察,確認這隻領角鴞(大法師)失去野放的可能性,同時考量動物的福祉,為避免牠在未來可預期、長時間的痛苦,將牠進行安樂死。(劉哲安)
剛被民眾送至野灣動物醫院的一隻黑冠麻鷺,正在進行入院時的快速檢查,確認是否有外傷、骨折或其他狀況。(劉哲安)
獸醫師林宇璇(左)、江宜倫(右)與保育員廖朝盛(中)正在為剛送進醫院的台灣獼猴幼猴,進行快速的檢查,判定牠入院時的傷勢嚴重程度。(劉哲安)
五色鳥經過氣體麻醉後,將牠移至X光機的平台上,以較不會損傷羽毛的特殊膠帶進行翅膀的固定後,正等待拍攝X光照,確認骨骼傷勢復原的程度。(劉哲安)

如果我們能站在野生動物的立場去思考,減少對生態自然的干預及破壞,並學習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同享有這片土地,也許能緩解彼此的衝突,進而減少野生動物受傷的機會。願大家能換位思考,打造一個動物和人類友善的生活環境。

野生動物住院時所居住的籠舍都會蓋上毛巾,目的是避免牠們太習慣人類的存在,但好奇的台灣獼猴都會自己揭開毛巾,觀看執行照養工作的人類在做什麼。保育員則會盡量避免肢體、眼神接觸,甚至會稍微驅趕來訓練牠們主動避開人群的習性。(劉哲安)
在野灣的後陽台,兩隻小雨燕正準備回歸大自然。野生動物在評估達到條件後,就會盡快在適當的地點野放。(劉哲安)

如果遇到受傷野生動物,你可以怎麼做?

一、確認動物狀況:

首先要確定動物是否真的需要協助,可觀察其是否有明顯外傷、意識不清、行動不便、姿勢怪異等狀況。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指出,如果幼鳥超過30分鐘或幼獸超過4小時(野兔除外),父母仍未出現,或是幼鳥本身受傷、體溫下降或親鳥雙亡時,才需要人類幫助。

我們從旁觀察時,也應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避免其父母不敢出現。但若遇到明顯受傷的動物,則應把握時間儘快給予幫助。

如果沒辦法判斷野生動物是否需要幫助,民眾可以撥打野生動物急救站電話詢問:(049)2761331分機700。

二、聯繫專業救援單位:

民眾若要後送受傷的野生動物,可以聯繫各縣市野生動物救傷單位,或可撥打各縣市市民專線1999請求協助。

三、捕捉:

受傷的野生動物仍具一定危險性,如果民眾沒有把握捕捉,或周圍環境危險,應向專業單位尋求支援。

捕捉最重要的一點是人的安全,勿以徒手捕捉,以免遭咬傷或接觸到傳染疾病。捕捉時應戴手套、或以毛巾、身邊衣物進行捕捉,並放置在大小適中的容器(鳥類可使用紙箱,避免使用鐵籠導致羽毛受損);紙箱可戳洞保持空氣流通。

若為站立不穩的鳥類,可把毛巾折成長條形、捲成甜甜圈狀置於箱中,讓其得以保持平衡。

四、運輸:

紙箱或籠子外側可用毛巾覆蓋,提供黑暗、安靜、安穩的環境可以減緩野生動物驚嚇、緊迫,避免產生急性症狀而亡。

運輸過程中,不要餵食或給予水分。

後送到救援單位時,可提供發現地點、周圍環境資訊,協助獸醫師釐清病情、提供有效治療。

註:野生動物樣態多,習性不一,本處救傷原則僅供參考,更多救援資訊應聯繫專業救傷單位,或參考野生動物救傷手冊。

資料來源:野灣野生動物醫院、野生動物急救站,經《報導者》整理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