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需要整頓,希望你能幫忙

遊人尚且不知,這座大教堂長久以來飽受風雨和污染的肆虐。如今,聖母院的衰敗不再只是雨果的嘆息,而是化在指尖的真切齏粉


法國・巴黎——破碎的石像和倒下的圍欄被塑膠管和木板所取代;飛扶壁(註1)因污染而變黑,任雨水侵蝕;尖塔靠梁木支撐,並以帶子固定在一起。

對於每年那些仰止巴黎聖母院的數百萬觀光客來說,這些惡化並不明顯,旅客們大多忙著欣賞立面繁複的雕刻,無暇留意損壞。

但在最近的某個下午,教堂的發言人安德烈・菲諾(André Finot)指出腐朽的地方,一塊石灰石在手指的觸摸下粉碎。

「各處的石頭都被侵蝕了,隨著風一直吹,這些小碎片不斷掉落,」菲諾說,一邊小心翼翼地跨過教堂屋頂走道上的一大塊落石。「到處都失控了。」

對於這座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瑰寶的大教堂來說,這樣的大規模整修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專家表示,現今的聖母院雖然不至於突然倒塌,但也已然達到了臨界點——而且是一個昂貴的臨界點。

這筆帳單大約需要1億5,000萬歐元,折合約1億8,000萬美金,他們不僅希望能號召法國人的建築愛國情操,也希望向憧憬法國的美國人募資。

「我們真的亟需修復工作,」新成立的巴黎聖母院之友基金會負責人米歇爾・皮考(Michel Picaud)說,他目前正著手於美國地區的募資。

巴黎聖母院座落於這座首都的心臟,對包括梅蘭尼婭・川普(Melania Trump)和碧昂絲(Beyoncé)在內的許多人來說,造訪此地都列在人生目標清單上頭。皮考表示,這是美法之間的「情感紐帶」之一,這份情感淬煉於戰時,飽含了兩國間的共同價值,以及對彼此文化的迷戀。

地圖:The New York Times

聖母院興建於12至13世紀,並在1844年至1864年間迎來了最重大的一次變革。建築師尚・巴布提斯-亞頓・勞修(Jean-Baptiste-Antoine Lassus)和歐仁・維奧萊-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重建了尖塔和飛扶壁,並添加了許多建築方面的改善調整。

在那次修整之後,聖母院被忽略了數十年,並有部分在法國革命中損毀,促使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於1831年出版了小說《巴黎聖母院》(英語譯者在1833年將本書譯為《鐘樓怪人》),呈現聖母院的衰敗。

「毫無疑問地,巴黎的聖母院大教堂至今是一座宏偉而壯麗的建築,」雨果在小說中如是寫道。「它雖然日漸老去,卻依舊高貴。但人們仍然不免憤慨與感嘆,看到時間和人對建築造成的無數損傷和破壞。」

這些字句如今依舊寫實。「在距離雨果寫作的150多年後,在距離他呼籲為聖母院而戰的150年後,這些字句再度發揮功能。」瓦薩學院的建築與藝術史副教授安德魯・塔倫(Andrew Tallon)說。

聖母院正面臨「非常刺激,近乎可怖的狀況,亟需所有的幫助。」他說。

絕大多數觀光客都不會發現這件事。他們站在綿延的隊伍中等候參觀大教堂,一邊自拍並凝望著聖母院的兩座尖塔。每年大約有1,300萬人參訪聖母院,一天約3萬人。

「看起來不需要修繕,」和朋友同行的25歲倫敦人利茲・布朗茲(Liz Bronze)說道,「這座建築現在這樣看起來就很美。」

一支塑膠 PVC 水管取代了原先滴水嘴獸的位子。(Dmitry Kostyukov / The New York Times)

乍看之下確實如此。教堂大殿內的彩色玻璃於60年代更新,至今看來仍色彩斑斕而鮮明。建築立面被污染覆蓋的石頭在歷經十年的清洗後,於21世紀初年看起來亮白閃耀。2013年,許多鐘在大張旗鼓下更換,迎來了這座大教堂的850週年。

「你從正面是看不出問題的,」基金會負責人皮考說。「但你一但走到後頭,狀況就急轉直下。」

水經常滲入鉛覆的塔尖裂隙,使其木框愈發脆弱。微酸的雨正緩慢地侵蝕飛扶壁及其支撐的裝飾性尖塔,那些石柱以灰岩精雕細琢而成。

滴水嘴獸(註2)已經跌落地面,塑膠 PVC 水管取而代之。在大教堂後方的一塊小草坪上,幾年來損壞或預防性卸除的石磚整齊地堆放著。

負責大教堂翻修的首席建築師菲利浦・維倫紐夫(Philippe Villeneuve)解釋,聖母院很難修復,因為哥特式建築中的元素「都具有動態的結構作用」。

舉例來說,尖塔群有助於飛扶壁的定錨和穩固,而後者則支撐了大教堂的重量。滴水嘴獸嘲諷而扭曲臉孔的裝飾性質就和它們排水的實用性一樣重要。

「如果你移除其中一個元素,某個地方就會出現不平衡,」維倫紐夫解釋道。「整棟建築並不會因為少了三根尖塔而崩壞,但這麼做會讓它失去平衡。」

修復這座複雜建築的困難在於,為了維持大教堂的狀態,歷來的幾十次翻修使用了不同的石頭、灰泥和技術,而並非所有修繕成果都挺過了時間的考驗。

聖母院室內景觀。(Dmitry Kostyukov / The New York Times)

維倫紐夫表示,重要的是要使用與原始石磚近似的建材,而且不要畫蛇添足。

「我們並不打算更換每一塊石頭。我無意為這座大教堂拉皮,」他說,並承諾會保留數世代的「皺紋」。

塔尖上的修繕工作將於今年年底開始,屆時將有一系列工程,但標價實在太高了。

據聖母院之友基金會估計,緊急修繕費用將逼近4,000萬美元,並希望在未來十年內籌措超過1億1,000萬美元用於全面整修。

擁有聖母院的法國政府早已每年撥款200萬歐元當作維護費用,折合約240萬美元。基金會負責人皮卡表示,法國政府最近承諾將在未來十年雙倍支出。

大教堂的工作人員也在努力籌措私募,特別是在美國。

該計畫由和聖母院合作密切的瓦薩學院醞釀,參與人員包括塔倫,他在2013年與他人合著了一本關於巴黎聖母院的書,書籍內容成為大教堂迴廊常態展的參考基礎。

他召集瓦薩校董和校友參訪聖母院,期間話題轉向了募資。

「我們先和發言人安德烈這些人談話開始,最終與主教和樞機主教會面,」塔倫說。「我們開始集思廣益:『我們該如何幫助這些人?我們該怎麼籌措這棟建築所需的資金?』」

這促成了聖母院之友基金會的創立,該基金會剛開始由一小群志工執行募款。

2016年5月,過去經商的皮考成為整修計畫的志工,他表示該基金會計畫在法國和美國組織晚宴、音樂會和其他活動。

「我們已經開始募資,但是目前還在起步階段。」並補充說道,2013年法國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基金會,為巴黎的教堂籌措整修費用,目前該基金會也為聖母院募資。

聖母院的發言人菲諾強調,大教堂不只是一座宗教建築,還是一份共有的文化遺產。

「我的曾祖父母,甚至是他們的祖先,都非常喜歡這個紀念性建築,」他邊說邊沿著螺旋台階走到教堂的大殿,那裡迴盪著遊客的嘈雜聲。「我不希望我自己的曾孫來訪時這裡只剩下一推廢墟。」

聖母院的滴水嘴獸像。(Dmitry Kostyukov / The New York Times)
聖母院屋頂散落的破損石雕。(Dmitry Kostyukov / The New York Times)
聖母院發言人芬諾指向聖母院受損的建築區塊。(Dmitry Kostyukov / The New York Times)
聖母院堆放在草坪的石雕群。(Dmitry Kostyukov / The New York Times)

註1: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築結構部件,凌空跨越下層附屬空間(如走道和小祈禱室等)連接到頂部高牆上拱肋的起腳部位,用於平衡肋架拱頂對牆面的側向推力。

註2:又稱雨漏或石像鬼,是建築中排水系統終端的一種雕飾。一般是雕刻成動物或鬼怪模樣,作用在於把屋頂上流下來的雨水通過雕塑之口排出,避免雨水流經牆壁,侵蝕牆壁石塊之間的砂漿。


Ryad Maouche 對本篇報導亦有貢獻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