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女兒,也替少女撫懷,在母職裡誠實——讀《負子獸》與《珍珠帖》

文 陳育萱

如果說詩人潘家欣的《負子獸》是將為母之道的鑿穿過程裸裎的鳥人孤嶼,那麼《珍珠帖》便是一只感知生活與社會湧現粗礪時,持續吐出裹住珍珠的母貝。

談這兩本一前一後出版的詩集,必須視為雙生詩集的火焰延續,因它從裝幀到內容,都有母女攜手共創的痕跡。《負子獸》的內頁由詩人潘家欣剪紙,封面由大女兒塗鴉,《珍珠帖》全部都是小女兒塗鴉,以大書腰偽裝書衣,上有珍珠箔。詩集標準字是詩人牽著女兒們的手寫成,大女兒字體霸氣,小女兒寫字平和。裝幀採用裸背線膠裝,好翻閱,著想母親們讀這本詩作的狀態是:邊托抱嬰兒邊以單手翻動。由於每一頁妥當平貼,眼神能夠一心多用,檢查尿布,拾起打翻的奶瓶,幾秒餘裕能見證詩集把吐奶凝鍊給讀者看——

生活的細節都很可怕
嘔吐物沾在水溝蓋
手肘靠到桌子油膩的一角
壁虎斷尾在鞋底抽動兩下
以及那些
看似輕描淡寫但是狠狠擦過去
不屬愛也不屬神的關心
而妳的細節都是美的
(〈細節〉,節錄)

這樣的生活,使詩人意識到母體面對每一日都是活過兩次的女人。人生沒有重啟的僥倖,她握有的只是撥動時鐘的指針,好偽裝自己擁有足夠的時間——

她的手上有一千個時區,
分屬孩子、父母、工作
以及她可憐的丈夫
這幾塊大陸,爭奪星球的晨昏
她是傾斜的地軸
(〈活過兩次的女人〉,節錄)

這樣兵荒馬亂的閱讀經驗同時也是詩人自身的,屢屢凝神讀回詩集,就赫然發現詩句採集自生活,提煉為女人為母,亙古長久以來的失(詩)而不可得。

母親們的衣櫥裡皆藏有過往彩衣,這已是存在每個氏族、社會的神話,她們時時拿出撫摸,卻也經常踅轉腳踝,踱步向搖籃,血肉相連的事實經常使胸口乳汁涓滴。愛入骨血,髓腦塗地。事實上,詩人在備孕、懷胎、待產過程裡,更常傾向焦慮,害怕無法全心地愛。等待扮演母職之前,呱呱墜地之後,意想不到的背負是過大的愛。《負子獸》裡一篇札記寫著:「我的心失去了感受力嗎?套句尼爾・蓋曼的話,我的心已經被拿走了。我從來沒有這樣愛過。這樣絕對且毫無餘地地愛過一個人,好害怕。」強烈執著的意志早在《負子獸》開篇的〈媽媽要活到幾歲才能死掉?〉指明整本詩集漾著苦甜到心臟緊縮的節奏——

或是活到妳生孩子,重新開啟
一段承諾,妳終於體會到媽媽
放棄人生來愛妳的老哏
然後跟妳說,不要怕
別慌,我會幫妳
再被妳嫌棄一遍
又一遍
或者我只是想知道
妳的孩子會不會跟妳一樣迷人
知道妳的人生
也從此失去
隨便死亡的選擇
(〈媽媽要活到幾歲才能死掉?〉,節錄)

媽媽不僅是年幼女兒的媽媽,往後也依然是,表面既是宣誓又是斟酌,層層推向期待女兒成長,同時,潘家欣將看似理所當然的道理反轉掩藏著母親必須「倍萬自愛」,亦飽含對死亡無常的無措。詢問活到幾歲才能死,事實上是不能死,念叨必須活得比女兒更久。

詩人是當機者,《珍珠帖》仍持續以上諸般詰問;女兒成為一雙之後,潘家欣便在此詩集裡,同時扮演了答覆者,寫詩答女兒,女兒以童語答予母親,答案宛如對鏡;過往的女兒是現在的母親,現實中的母親仍保有內在女兒。潘家欣在詩裡藏密箴予讀者——

面對生命種種為難及失衡,
可以使喚替身攻擊。
你可知道你媽曾經是鳥
是精靈,是過敏的季風
是鹽,是糖,是醋,是蜜酒
但是你現在
只認得她是奶
(〈媽媽不是孤島〉,節錄)

媽媽,妳小的時候
也有翅膀的嗎?
有呀,只是媽媽的翅膀太大了

翅膀大了
就變成其他的東西
變成了四個耳朵
變成了第三隻眼
變成突出來的肚臍
變成十個月的失眠
變成了有皺紋的湖
變成粉紅色的小山
變成漫長的霧
最後
媽媽左邊的翅膀變成妹妹
右邊的,就變成妳
(〈變態史〉,節錄)

詩人在〈媽媽不是孤島〉將母女關係比喻島嶼及纜繩,對孩子來說如如不動之島很安穩,可是它的前世是鳥。類似的概念是,〈變態史〉裡說給孩子聽的母親神話,換個角度,孩子作為幼體渴求、依賴母親之際,也早已觀察到媽媽作為一種身分是「夜半悄悄離去」——

我要媽媽的一隻手
陪我睡覺
我要媽媽的一條腿
當枕頭
我要喝媽媽的ㄋㄟㄋㄟ
我要踩媽媽的頭髮
媽媽剩下來的部分呢?
剩下來的
可以給別人
可以不陪我睡覺
剩下一手一腳和肚臍的媽媽
悄悄收拾起睡衣
披上黑夜
去做一個
很安靜的
短短的夢
躲在陽台上
當然是用肚臍抽
頭還在上大夜班(〈我要〉)

孩子酣夢的時區,才是母親能夠起身進入自己房間的時刻,身體疲憊不堪,逼迫頭腦高速運轉。母親時代與少女時代的分野是時間,是眾所周知的結局之外,另有番外篇。走進番外,潘家欣不避諱直擊社會對於女人的規訓馴化,以掌聲以奉若經典作為榮耀與枷鎖的雙面體,箝制女性。

後來少女也成為母親
她的菸比大便更髒
幫孩子擦屎洗屁股尿片
人人鼓掌這是經典

她點起一支菸
射向她的眼睛全是箭
(〈菸與母親〉,節錄)

如果女人能夠卸下乳房
如同蘋果不再成為箭靶
你會驚訝於植物也能長出翅膀
沉重礦石也能飛翔
(〈有些事〉,節錄)

或許所有的孩子都如電影《時時刻刻》裡,無從知曉他們的母親曾如蘿拉・布朗獨自前往旅館準備自殺。然而,我傾向所有母親所謂的自殺其實是非物理性的,那是剪除翅膀,遏止嚮往,決定以母親身分就此生活下去,再無其它。可是,成為母親之前的愚騃懵懂是接通這股集體潛意識的,知曉變藍的徵兆。必須承認憂悒的存在,否則母親不為母親——

媽媽的乳頭漬成藏青色
嘴唇是黔紫
鼻子是陰沉的霧號
她給我和妹妹各一個
藍莓色的吻

媽媽要去旅行
她的眼睛也變色了
變成暴雨前的煙灰
(〈藍色的媽媽〉,節錄)

後來我似乎是懂得了這兩本詩集為什麼選擇線裝。得在紙上用力鑿洞,以銳利針眼刺入,紅線川流,彷彿歷經生產後的撕裂,得由一雙手將四裂的肉身縫合。生完是空洞虛弱的,縫進肉裡是痛的,對於誕下血肉的一部分之印象故而長久不滅。長進肉裡的,現在捧在手裡,就如潘家欣為長女寫的詩集取名《負子獸》,意味媽媽自人化獸,變形變態,一生背負。《珍珠帖》中的詩如珠玉,折射不完美的光,符應世上不存在正圓珍珠的事實,母貝歷經疼痛而結成光彩流動,被眾人豔羨的寶物,實則沒讓眾人目睹的是退潮後,貝類的掙扎。

然而,詩人依然選擇迎向每一顆刺痛的沙,而有一天生命會見證——

用一雙小小掌心
摀住我的耳殼:
媽媽,妳聽——
寂靜的聲音。
(〈寂靜〉,節錄)

《負子獸》
潘家欣
逗點文創結社
平裝/184 頁
NT$350
《珍珠帖》
潘家欣
自費出版
平裝/162 頁
NT$420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