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問:寫作能讓人更健康嗎?

研究證明「表達性寫作」具有功效,但它為何如此療癒?

我與眾多苦悶青年都有著這樣的經驗:摯友不是別人,而是我的日記。抱著一肚子的壞心情走進自己的房間,而隨著文字流淌於紙面,所有令我煩惱的事物都好像不再那麼可怕,雖然滿腔情緒不能一瀉而盡,但至少通常都能感到平復,仿佛從胸口排解了一股物理上的壓力。

這些時刻讓我想起了《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的一幕,霍格華茲的校長阿不思・鄧不利多(Albus Dumbledore),用魔杖為自己抽取出悲傷的記憶,再放入名為「儲思盆」的容器內,好能讓他能平心靜氣地檢視一切。而寫作對我來說,也有相同的功效。

從古至今,寫日記的人們多有類似的體會,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曾說:「當我寫作時,我可以擺脫一切煩惱,憂傷會消散,心情也能感到振奮。」作為一名科學作者,我很高興地發現這件事不但能撫慰憂傷的心靈,甚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心理學教授詹姆斯・佩內貝克(James Pennebaker)和他指導的研究生莎珊德拉・貝爾(Sandra Beall)在 1980 年代首先發現了上述的影響。他們對一群學生進行實驗,要求這些學生連續四天、每天寫 15 分鐘的短文。一部分的參與者被要求寫下「他們人生中最痛苦或沮喪的經歷」,並要試圖去挖掘自己對這段經歷更深層的想法與心情;另一部分的參與者則被要求寫下瑣碎的生活細節,比如描述宿舍房間的細節或是他們當時穿的鞋子等等。

第一個組別的學生描述了有關祖母去世時的愧疚感、父母離婚所帶來的憤怒以及與自己性取向相關的煩擾。面對自身情緒並非易事,許多人離開佩內貝克的實驗室時比去的時候更悲傷。然而過了六個月,他們去學校健康中心的次數只有實驗對照組的一半。

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可能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日記。( Getty Images)

與焦慮「保持距離」

這聽起來或許有點神奇,但其實不論是哪種情緒上的痛苦都可能讓免疫機制受損,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若是表達性寫作能讓我們回復平靜,那也就能幫助我們的免疫機制恢復到最佳狀態。而這正是佩內貝克的同事利用血液檢查來驗證的理論:經過四天連續寫下自己的感受後,人們的白血球對外來入侵者的反應速度變快了。此後的研究顯示,表達性寫作可以提升人們在進行活體切片檢查後的復原速度,而且還能減低血壓、改善肺部功能。

壓力與疾病之間的關聯似乎顯而易見,問題是為何人們能藉由寫作釋懷?這有點難回答。有一種可能是,當我們將思緒外部化後,可以騰出更多的大腦空間去想其他事。我們都知道,光是簡單地寫個待辦清單,就能釋放腦容量給其他事物,因為這減少了我們在腦海中所處理的資訊量。這麼做不僅能緩解壓力,也能讓睡眠品質更上一層樓。

同樣地,表達性寫作有助於清除思緒中憂慮的來源,騰出思考空間,讓我們能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上。這與我自身的經驗相符合,當我感到沮喪的時候,我的焦慮會佔據我的腦海中心,從而阻礙我專注於閱讀等令人愉悅的事情。在我寫下日記之後,這些心魔便會消散,因為它們已經得到它們渴望的關注。

把焦慮與煩擾寫下來,能夠產生一種「心理距離」,以利我們抱持更理性與哲學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舉例而言,如果反覆思考審視他人對我們的傷害,我們可能會更能理解他者的觀點,或是確認那些我們已學到的寶貴教誨,而這有助於我們在未來有更好的應對。

自我療癒的方法

有時我們甚至可以從中獲得一點趣味,或是至少在事件裡拿回主控權。諾拉・艾芙隆(Nora Ephron)曾說「當你踩到香蕉皮滑倒,別人會笑你;但當今天是你自己告訴別人你踩到香蕉皮滑倒,先笑的就是你了。」表達性寫作能夠幫助我們在私底下完成這項心理轉變。

然而,這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不同的體現。寫作只是一個工具,有些人可能厭於細說自己的感受。不過,如果你想在自己的心理急救箱加入這項工具,有一些已驗證的方法可以協助你讓它發揮最大作用。

在保留自由發揮空間的前提下,試著為你的寫作訂下一個敘事架構,例如描繪出情境的背景與導致這個情境的一連串事件,精確地描述自己當下的情緒:是憤怒還是沮喪?是失望還是失去信心?準確定位這些情緒來源可以使你更容易洞察現實。最後,想想這個情境是如何反應了你的優點以及你重視的事物;例如展現了堅毅或仁慈,也可能重新意識到生活中某些友誼的重要性。當我特別煩躁的時候,會把日記視為一封來自友人的溫柔來信,這個想像練習能夠幫助我對自己更寬容,進而緩解苦悶。我發現記下一些簡單快樂的時光,也有極大的幫助。​​

青少年的苦悶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我的日記仍然是我的精神慰藉,而且隨著我對心理文學的瞭解,我現在可以更充分地去運用它。每當我覺得心煩意亂時,拿著筆、沉思片刻,心情便會安定許多。

研究證明寫作對於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