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神如何成為台灣 LGBTQ+ 族群的象徵

這間位於台北並據信是唯一一間供奉兔兒神的道教廟宇,是台灣和中國 LGBTQ+ 族群的重要精神象徵

 一個安靜的週間下午,我們來到了一棟辦公大樓的八樓。綽號阿威的盧威明正在全神貫注地剝著花瓣,為兔兒神製作供品,而這位神靈被認為是 LGBTQ+ 社群的靈性守護者。

24 歲的阿威坐在一個簡樸的小道觀裡,從那可以俯瞰整個新北市的景色,充盈著線香的味道和兩隻貓咪的叫聲,整個房間顯得格外溫馨。

房間的一端是主殿,有三個墊子供信徒在上頭祈禱,壁上掛著一幅金色的神像。左邊是側殿,供奉的是相對次要但卻更為著名的兔兒神。一面寫著「LGBTQ+ 的守護神」的粉紅色橫幅,歡迎信徒前來,上頭印有一位戴著兔耳、拿著彩虹畫筆的卡通道士圖樣。長椅上擺滿了供奉兔兒神的禮物,但不是一般的水果、香煙或酒,而是 Jo Malone 的香水和各種化妝品。

這座寺廟以服務 LGBTQ+ 社群聞名,但道士兼建廟人盧威明表示,這是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空間,特別是那些希望祈禱愛情、友誼和學業成功的人。

阿威經常來這裡,並花上幾個小時與道士們待著、聊聊他的問題,「在其他寺廟,道士通常會告訴你應該要怎麼做才好,但這個地方不同。他們像朋友一樣傾聽我,沒有半點宗教上的壓力。」

威明堂的鍾三伭道長正在拈香。(Kris Kang)

一個尋求慰藉的地方

這座廟宇於 2006 年開始營運,當農曆新年又輪回兔年時,這個地方與其精神再度引起關注、也備受慶讚。兔子除了是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國歷史上也常被用為指稱同性戀族群的貶義詞,但透過文化故事的傳承與像盧威明這樣的人的努力,兔兒神的地位日漸提升,如今已成為台灣和中國同志社群的重要精神象徵。

中國文學中有許多關於兔子的故事,常與性別和性取向有關。在《木蘭辭》中,這位民間英雄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這首詩是在西元五、六世紀左右所創作的,詩末揭示她的戰友發現她是女性後,她所做出的回應:「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學者們認為,詩中有許多與雌雄同體和同性戀有關的文學指涉,因此將兔子與這些議題連結起來。其他解釋也包括「兔子」的漢語拼音縮寫和「同志」的相同,皆為TZ。

盧威明表示,被公認正式始於此廟宇的、對兔兒神的崇敬,其實源於一個17世紀的福建民間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胡天保的知識分子,愛上了一名來訪的省級官員。他暗中窺探那名官員,但被發現了,結果遭到官員殺害。後來有一個村民說,胡天保在夢中來找他,說陰間的人嘲笑他並叫他「兔子」,但他們其實沒有對他不善,反倒任命他為兔兒神,專門管理男性之間的戀愛關係。

這個故事的出處存在爭議,哈佛大學教授宋怡明(Michael Szonyi)告訴《中國故事》(The China Story),這個故事完全是由 18 世紀的詩人袁枚捏造出來的,但仍流傳至今,進而啟發盧威明以道士的角度將其詮釋為一個可以保護邊緣社群的故事。

由天主教母親撫養長大、講話輕聲細語但虔誠的盧威明今年 30 多歲,他告訴《衛報》,他成立這座寺廟是為了提供一個空間,給那些被原生家庭和宗教遺棄的人們。

「當他們想尋求宗教上的安慰時,主流宗教都會指責他們的行為是錯的。」他說。「愛情帶來了很多幸福,但也帶來了很多痛苦。」

兔兒神被認為是 LGBTQ+ 社群的靈性守護者。(Kris Kang)

被世界流放

台灣是亞洲最進步的地方之一,然而島上某部分的社會風氣和宗教仍然非常保守。盧威明使用陰陽符號來闡明道教包容各種性向的立場。

他表示:「在道教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男女本來就具有陰陽。這表明在道教中,同性文化是自然的。」

過去這座寺廟曾遭受一些敵意的針對,但廟方表示大部分人都能接納寺廟的立場,且有不少朝聖者前來參拜。雖然因疫情影響,參拜人數明顯減少,但他們相信隨著兔年再度受到關注,會有更多人前來參拜。

現在,這座寺廟的服務族群範圍已遠遠超出最初的目標族群,成為任何人祈求愛情、友情、和學業成功的場所,盧威明認為這些對年輕人來說都是格外重要的議題。

盧威明說:「在我創立這座寺廟時,主流宗教尚未能接納 LGBTQ+ 文化,但每個人都需要愛和被愛。當這些人被世界流放,我們要照顧這群沒有人照顧的人。」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