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食物探查環境變化的記者 —— 亞曼達.利特

採訪 林鈺雯|編譯 方凱平|繪圖 KOH BODY

全球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後,可獲取的糧食整體而言豐富多樣,在人類歷史上可說前所未有,儘管台灣夏季處於 COVID-19 疫情三級警戒時期,眾人移動範圍有限,依然能在鄰近超市、市場或藉由宅配獲得食物與食品,甚至興起一股自煮生活風氣。然而同一時期,極端氣候造成的春天乾旱水庫見底、夏季豪大雨,也影響著產地作物與耕作者的技術。

關注環保、能源和科技等議題的調查報導記者亞曼達.利特,在《明天吃什麼》這本書中實際走訪美國 13 州和 11 個國家,探查糧食體系正在發生的改變案例 —— 持續努力研發的企業與個人,讓我們可以期望、能順利避開只有冷凍乾燥食物的未來。「全世界的糧食體系之所以陷入一團糟,是緣於創新和無知,而創新加上良好判斷卻能救我​​們脫離危機。」亞曼達.利特表示。以下為本期《週刊編集》訪問亞曼達.利特當下的閱讀與思考

Amanda photograph © Yve Assad

亞曼達.利特(Amanda Little)

報導文章題材關注環保、能源和科技等議題,作品可見於《紐約客》和《富比士》網路平台,以及《浮華世界》、《滾石》、《連線》、《紐約》雜誌、和《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媒體刊物中。現於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英文系教授調查報導和非虛構類創意寫作課程。著有《能源之旅》(Power Trip;暫譯)和《平地而起》(From the Ground Up;暫譯)。

你最近從一本書中學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我很享受從最近讀到的兩本書裡,學到樹是如何溝通的。這兩本書,一本是小說,理察.鮑爾斯的《樹冠上》,一本是非小說,《樹的隱秘生活:它們如何感知和交流——來自一個祕密世界的發現》。這兩本書讓樹栩栩如生,充滿智慧、知覺 —— 它們傳遞了植物生物裡的小小驚奇。

你特別喜歡閱讀哪些類型的書? 你會避免讀哪個類型?

我以狂噬小說為樂。讀非小說僅限於工作,平常休閒則不太讀非小說,因為我總是寫這類文體,讀起來很累人。我喜見小說如何點亮和解釋科學現象 —— 它能以非小說無力做到的方式,為我們居住的地球帶來深度和廣度。

你小時候是什麼樣的讀者? 請與我們分享你當時對電影和電視的感受,以及童年閱讀對你的影響。

我自小讀得慢,直到上了大學之後,我才真正愛上閱讀,總會耗費好幾個小時,手裡拿書蜷縮讀著。童年時,我的父母很嚴厲,週間不准我看電視、電影,但如今我熱愛它們,也教授著各種說故事的方法,包括視覺、聽覺、書寫。

你最常推薦給范德比爾特大學的學生什麼書並與他們討論?

美國著名記者,《紐約客》雜誌環境專欄作家伊麗莎白.寇伯特的〈第六次大滅絕〉。

台灣近期受疫情警戒影響,居家煮食及餐廳停止營業一度影響了食物供應鏈。 過去一年,您在美國觀察到哪些變化和機遇?

疫情為我們揭露了現有的供應鏈是如何老舊易碎,也展示了協助小農,建構在地、彈性、韌性兼具的食物供應鏈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

是否會有企業因為未公開的農業技術發展或食品製造商之間的競爭,而拒絕你的採訪請求? 如果是這樣,你是如何克服它們的?

在我的研究裡,我發現農業傾向高度合作。沒有任何產業比農業更想解決氣候變遷了。食物產業是氣候變遷的重要推手,製造 15 % 的溫室氣體,幾乎和交通、能源工業相等;但沒有任何產業如農業一般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或更積極地想從氣候罪人轉型成聖人。建構氣候韌性的食物系統,如同其他挑戰,將會決定下個世紀的人類進程。

你希望更多作者寫哪些關於食物的主題?

我盼望更多作者願意透過食物,書寫關於氣候變遷的故事。氣候變遷逐漸成為可「嚐」到的變化,同時也成為重大農業和食物變革的推手。我在世界各地遇過不少科學家、農夫、工程師,他們願意仿效「第三條路」的思維,以現代育種工具,如 CRISPR,創造可抗旱災和高熱的營養傳家種子;透過 AI 跟機械,停用農用化學品,也讓水產養殖永續;在分散、超本地化的農場裡,不用動物長肉,不用土壤陽光進行種植;找到方式消除廚餘;擴大保育型農業,復甦古老植物;回收污水和廢水,提供抗旱供水系統——少了它,食物將無法生長。可說的故事太多了!

你有什麼新開展的計畫嗎? 

我正在打造一個媒體平台,專為對市政和政治有興趣的孩子而設:Kidizenship.com。糧食安全的未來——以及更光明、更永續的世界的未來——取決於知情和參與的孩子。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