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凱莉‧萊卡特:挖掘遺失的美國荒野

凱莉‧萊卡特(Kelly Reichardt)是一位極富特色的美國導演,她常年堅持小成本的獨立製作,根源於對美國當代政治與歷史敘事的反思,創作出一系列主流電影視野之外的美國故事,在安靜細緻的寫實況味下,呈現出特有的生命力與批判性。

萊卡特鮮少受到美國主流獎項的關注,卻極受各影評人協會與國際影展的青睞,尤其法國電影筆記雜誌三度將她的作品選入年度十大。萊卡特電影像是審視一張張凝結時間的靜照,重點不在於戲劇情節的推進,而是以人物、空間、結構展現的全景圖像,邀請觀眾透過觀察的眼光以彰顯其中的意義。

《往日歡樂》

「凱莉萊卡特電影」的誕生

凱莉‧萊卡特 1994 年以《野草漫生》(River of Grass)嶄露頭角時,仍有著許多 1990 年代美國獨立作者的氣息,以詼諧躍動的風格描寫一位苦悶主婦和無業男子的亡命之旅。然而,雖然處女作獲得好評,萊卡特卻一直無法找到資金拍攝下一部長片(她認為和當時女性電影人的處境有關),直到 2006 年才推出第二部作品《往日歡樂》。

本片緣起於萊卡特的好友 —— 知名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引介作家喬納森‧雷蒙德(Johnathan Raymond)給萊卡特認識,開啟了兩人未來的長期合作。萊卡特著手改編雷蒙德的短篇故事《往日歡樂》(Old Joy),關於兩位老友的山林溫泉旅行,其中一人將迎接第一個孩子的誕生,另一人仍然四處遊蕩浪擲人生。這題材看似標準的男性公路喜劇電影,雷蒙德和萊卡特卻把故事說得樸實無華且波瀾不驚,有如一場林間的冥想之旅。捨去過多的角色背景介紹,在日常閒談和深夜營火的囈語之間,呼之欲出的情緒深埋在沒有道出的話語之中。

細微的表情、肢體動作和山路、森林的影像構成了本片的形式,脫去了前作的躁動情緒,以寫實的氣氛重新凝視美國當代生活的幽微,呈現出對男性經驗的少見刻劃。《往日歡樂》是一位電影作者自我重塑的成果,標示了真正「萊卡特電影」的誕生。

《往日歡樂》以樸實無華的方式刻畫美國當代男性經驗,確立了萊卡特的導演風格。(IMDb)

《溫蒂與露西》與《米克的近路》

美國敘事的解構和反類型操作

在前作的成功之後,萊卡特在《溫蒂與露西》(2008)和雷蒙德再度合作編劇,蜜雪兒‧威廉斯(Michelle Williams)演出主角溫蒂(她在日後成為萊卡特的固定班底),溫蒂和她的狗露西在前往阿拉斯加的漫長旅行途中,因汽車拋錨受困在奧勒岡州的小鎮。經濟拮据的她被指控在超市行竊,隨後露西的走失更讓她陷入情緒崩潰的邊緣。這部片和趙婷後來的《游牧人生》(2020)同樣描寫美國以車為家的流浪女子,溫蒂的處境卻更加困頓緊迫,極簡的人物與形式接近達頓兄弟(Dardenne Brothers)的《美麗蘿賽塔》(1999)中為求得工作不擇手段的貧窮少女,然而電影基因或許更遠溯至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以及法國電影大師布列松描寫的少女悲歌《慕雪得》(1967)。

不斷遷徒旅行的荒野意像與對美國夢的殘酷省視,在萊卡特的第四部片《米克的近路》(2010)有了更接近字面上的呈現。這部片由編劇雷蒙德改編自奧勒岡的西部歷史,關於拓荒者史帝芬‧米克(Stephen Meek)率領千人蓬車隊行走在如今被稱為「米克捷徑」的遷徒之旅,電影將故事簡化為 19 世紀三組拓荒者夫婦舉家跟隨米克上路後,隊伍陷入無止盡的迷途,在糧食飲水日益短缺的沙漠中,眾人衝突逐漸升高,直到他們捕獲一位暗中尾隨的落單印地安人。這是萊卡特的第一部古裝電影,也是「反西部片」(Anti-Westerns)的類型嘗試。

電影透過古典 1.37:1 的學院比例影像規格,串接一幕又一幕的西部荒漠,時代還原的日常煮食細節與日夜切換,讓觀眾跟著角色遊歷在逐漸失去時間感的西部。米克自大卻缺乏方向的男性形像,評論者常指為對拍攝當時美國小布希政府的影射,蜜雪兒‧威廉斯飾演在關鍵時刻起身對抗米克的女性,加上語言不通的印地安人做為自然與異文明的符號,三方關係成為文明政治隱喻的舞台。本片雖有反西部片之姿,題材和形式卻令人想到霍華‧霍克斯(Howard Hawks)的經典西部片《紅河谷》(1948),另一部解構與重述西部拓荒的電影。

《米克的近路》講述一趟拓荒者的遷徙之旅。(IMDb)

政治與寫實,敘事與形式

觀察萊卡特早期三部作品,雖然她和雷蒙得的故事始終源自於美國政治,但萊卡特總是強調電影還是關乎純粹的角色戲劇,企圖重建歷史當下的真實樣貌,而不在於身分、階級政治上的診斷和解方。同時萊卡特的極簡敘事和反類型的美學傾向,讓電影更偏向以空間、影像、聲響所構成的形式舞台,以抵達政治敘事難以界定的真實與曖昧之處。

為了掌控最大的創作自主性,萊卡特對低成本製作規模的堅持,也內化到題材和美學上的選擇,她的作品緩慢、精簡、寡言,卻在敘事上極有效率,衝突與戲劇段落經常被放到畫面甚至故事之外,影片專注在情境如何反映角色的心理現實。角色的內在矛盾和行事動機在簡省的敘事下顯得曖昧難明,情節沒有意義上的開頭也不見出路,人物與其所處空間的寓言情境永遠是萊卡特電影的核心所在。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

萊卡特風格的集大成之作

導演最近的新作《深夜裡的美味秘方》(2019)或許是萊卡特迄今最為成功的作品,萊卡特改編雷蒙得的長篇小說《半生》(The Half-Life,暫譯),原作本有著貫穿兩個世紀、橫跨美洲和亞洲的史詩規模,電影重新發想出一個萊卡特式的微型切入角度,講述奧勒岡 19 世紀移民初期,一位廚師、一位華人與一頭母牛之間的創業歷險。其中有著《往日歡樂》的非傳統男性情誼;《溫蒂與露西》透過人與動物側寫早期社會資本階級的形成;到《米克的近路》反西部類型的歷史重構,也再度採用復古的學院畫面比例,拍出又一部萊卡特式的歷史重建與政治敘事電影。

在導演的眼光下,廚師擠牛奶時的溫柔神情,與華人伙伴言詞中對於金錢與生存的算計,兩者相互滲透形成移民對「家」的想像,萊卡特透過豐富的電影形式與意像,又一次重新省視美國夢、種族、資本主義與人性,重新挖掘歷史中遺失的可能,一如她過往作品為美國生活所留下令人難忘的電影定格。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講述奧勒岡 19 世紀移民初期,一位廚師、一位華人與一頭母牛之間的創業歷險。(IMDb)
(IMDb)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