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木板好處多多:這座神奇的生態小鎮有棟 20 層高的木製大樓

謝萊夫特奧(Skellefteå)有木製學校、木製橋樑,甚至木製停車場,如今它還擁有全球最高的木製大樓之一。我們來到瑞典,一探具有氣候意識的未來會是何等光景

該建築的主要建材為集成材和直交式集成板材,前者是理想的樑柱材料,後者則用於地板和牆壁。@Arch_Today on Twitter
在文化中心大廳的屋頂桁架上,一條條細長鋼桿組成斜撐構架,接合在厚重的木塊之間。@Arch_Today on Twitter

當你降落在瑞典最北部的謝萊夫特奧機場(Skellefteå airport)時,迎接你的,是一座豎立於遼闊松木與雲杉林中的木製航空交通管制塔。坐上一輛沼氣公車進城,沿途你會瞥見幾棟木製公寓大廈和幾間木製學校,橫跨一座木製公路橋,經過一座木製立體停車場,最後抵達如今擁有世上最高新木製大樓之一的市中心。

「我們不是木頭塔利班,」謝萊夫特奧旅行社的柏‧維克斯壯姆(Bo Wikström)說道,他帶著一群「木頭游獵行」的遊客參觀該市建築,「使用其他材料也可以。」但何必用其他建材呢 —— 你周遭就是 48 萬公頃的森林。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具有氣候意識的未來會是何等光景,副北極帶小城謝萊夫特奧(音似英文的「She left you」)有些答案。在其郊區的一片空地上,正在建設歐洲最大的電池工廠。這裡不僅會生產下一代電動汽車電池,還會回收利用。電動直升機很快就能將遊客運送到電池製造商 Northvolt 龐大的超級工廠,而更遠程的電動飛機也正在附近測試。

謝萊夫特奧的生產 100% 仰賴來自水力和風力的可再生能源,且每年回收 12 萬噸電子垃圾,回收過程產生的多餘熱量則用於全市的供暖系統。而如今,謝萊夫特奧的減碳資歷,有了一個合適的紀念碑:一座在低矮天際線上探出的 20 層高樓。薩拉文化中心(Sara Cultural Centre)與其高聳的木製飯店就像一座燈塔,向世人展示如何運用木材,並在此過程中儲存了約 9,000 噸的大氣碳。

@Arch_Today on Twitter
@Arch_Today on Twitter

「看到競標提案的時候,我不覺得這蓋得出來,」市長洛倫茨‧布曼(Lorents Burman)說。「用木頭蓋 20 層樓高?在謝萊夫特奧?」多虧了三組結構工程師團隊和當地的預製組件技術,這棟木製高樓已成為新一代「摩天木樓」(plyscraper)的藍圖。

背後的技術十分簡單。兩大主要建材為集成材(Glulam)和直交式集成板材(CLT)。前者由多層木材黏合而成,木理(木材纖維的走向)互為平行,使得它的乘載力按其重量比例而言,比鋼筋、水泥都更高。集成材是理想的樑柱材料,組成了文化中心的結構骨架,而此中心包括兩座劇院、一間博物館、一間美術館和一間圖書館。

另一邊廂,直交式集成板材就像超大尺寸的膠合板,每一層都與下一層垂直相交,這使它在各個方向上都很牢固,所以它是地板和牆壁的完美材料。這棟20層高樓兩端的電梯井道即由直交式集成板材製成,兩個井道之間堆疊著預製的飯店房間吊艙,房間吊艙各角落也以集成材木柱增加強度。最後,雙層玻璃幕牆則讓暖空氣得以在兩片玻璃之間流通上升,使房間冬暖夏涼。

結構人造板材的「自成品」性質,讓其可以直接暴露在外,也就是說,這棟高樓蓋得非常快,省去了常見的塗上灰泥、粉飾美化等作業。與鋼筋水泥相比,使用木材整整省了一年的時間,每兩天就能完成一層樓。卡車運送的次數也少了約九成,而且現場幾乎沒有建築廢料。如同巨大的輕木模型,從工廠直出的組件能直接以螺栓固定在一起,有些則是27公尺長的嵌板,而這些樹木是從建築工地半徑60公里內取得的,且已全數復育。就如同該地區以林為食的餐廳菜單一樣,這是意義非凡的在地採購,而非某種環保表象。

受益的不只氣候,木製建築似乎對建築工人也有正面影響。普通的建築工地是吵雜而灰霧瀰漫的有害作業場所,而木材工地則是一片祥和。承包商 Holmen 的加斯帕‧奧克隆德(Jesper Åkerlund)說,「蓋了這棟建築的人們永遠不會重回鋼筋水泥的懷抱了。」該公司正在分析此建案對其工人心理健康的改善。不過,是有個缺點,至少就飯店角度而言是缺點:「原始的木牆吸收紅酒等污漬的速度,比粉刷過的牆面要快多了,」精英飯店集團(Elite hotel group)的莎拉‧喬韓森(Sara Johansson)表示,「所以我們得準備好,要清理得更快!」

有了這所有坦露的木牆、木天花板和木地板,這個地方宛如一間巨大的桑拿 —— 連香氣也有了。但靠近點看,你會發現它並非全木製。幾塊大鋼板以螺絲固定在五樓的巨大集成材上,揭示了一個大型鋼桁架的存在,其作用是將大樓的重量轉移到文化中心的牆上,這樣才有可能在大樓下方創造一個無柱空間。而最上面的兩層樓也用上了水泥,以防這棟高樓在風中晃得太劇烈。

「我們希望這棟建築是容易看懂的,」建築工作室 White Arkitekter 的奧斯卡‧諾雷留斯(Oskar Norelius)說道,該公司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最大的建築機構,有著多年的木造建築經驗。「這樣一來,人們便能看到它是如何成形的。」於是,在文化中心開放式大廳的屋頂桁架上,一條條細長鋼桿組成了有如翻花繩的斜撐構架,接合在厚重的木塊之間。可容納 1,200 個座位的主禮堂,則是木材運用的壯舉,寬廣的集成材大樑橫跨天花板,牆面上的多邊形木楔則作擴音之用。

「整個地方都有一種輕柔感,」西博滕地區劇院的總監法蘭西絲卡‧誇爾提(Fransesca Quartey)說道。「這裡實在讓人心情愉快。」

而且,它也做好了防火安全。直交式集成板材的點燃速度非常慢,這裡每一側都設計了額外 4 公分的犧牲層,在火災來臨時會燒焦,能保護整體結構長達 120 分鐘。其表面也經阻燃劑處理過,整棟建築都配有完整的灑水系統,且是以電池而非一般的柴油發電機供電。

為了與該市先進(且由市政當局所有的)能源網路步調一致,此建築使用人工智慧來監測能源使用、預估供暖需求,以及與周圍建築交流資訊。比如說,該建築的太陽能板生產的餘電可以傳送至附近的遊客中心,或儲存在地下室的電池中。如果文化中心需要更多熱能,附近建築的餘熱也可以在冷卻後轉移過來。「現在很多建築都有大腦了,」市府所有的能源公司 Skellefteå Kraft 的派屈克‧森德伯格(Patrik Sundberg)說道。「但我們還加了耳朵。它會一直傾聽和學習。」 

或許這棟木製奇蹟看似只是新奇的曇花一現,一個展示當地木材工業的獎盃,只因它的所在位置才有可能實現。但建築師們不厭其煩地強調,同樣的過程能在任何地方重現,即使是離森林數百里遠的地方。White Arkitekter 的羅伯特‧施密茨(Robert Schmitz)表示:「我們正在研究,在不會抵消減碳成果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這棟建築送到多遠。我們認為,它大概能繞地球兩圈,且仍保持碳中和。」

仍然,道阻且長:水泥供應商的遊說壓力、抗拒創新的保險業、落後的建築法規以及故步自封的建築文化。但作為唯一真正永續的建築材料 —— 且除減碳外,在建造速度、身心健康方面更是好處多多 —— 木材,即是未來。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