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刀鋒一樣銳利的人―Mamangan DIY 獵人分享刀計畫

位於磯崎村的高山森林基地,從 2017 年成立至今,以豐富的沈浸式體驗,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身歷其境,將山林給予的智慧銘刻於心,因而名聲遠播。疫情肆虐全球的 2021,由高山森林基地提供靈感、蛋造設計完成產品設計、賽先生科學工廠協助販售,三方開啟了令人驚喜的合作,一把名為 Mamangan,長 15.4 公分、擁有精準的 10 度角彎折;選用醫療級不鏽鋼結合美規傘繩的迷你海岸布農山刀誕生。我們邀請高山森林基地創辦人馬中原與蛋造設計主理人曾偉倫,一起聊聊這把縮小版的山刀背後,究竟埋藏了什麼樣的心意與故事。


東海岸的稀有族群——海岸布農族

民國 22 年,日本政府為了削弱布農族勢力,將丹社群人強制移住到花東縱谷的馬遠部落。青年馬大山也被迫離開,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獨自穿越海岸山脈來到磯崎村,並在日本戰敗後,邀請八戶親戚前來,拓展出這支海岸族群中的稀有種,海岸布農族。

從蓊鬱的中央山脈初次見到太平洋無垠的藍,從海拔 800 米以上的冷冽空氣到 500 米以下帶著鹹味的海風,山下住著阿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外省、 客家與閩南人。語言、膚色到飲食習慣皆不相同,簡直像來到一個迷你共和國。來自島嶼心臟地帶(玉山)的馬大山,當年究竟如何帶領家族,成為第一群在海邊生活、善於下海且懂阿美文化的布農族?

馬中原:「我認為爺爺(馬大山)當時的勇氣,源於自身布農文化與技藝的自信和足夠的謙卑。」

在布農族語中,並沒有「獵人」這個詞,也沒有這樣的職稱,最接近的詞便是 “mama’ngan tu bunun”,刀鋒般銳利的男人,意指在獵場中最厲害的人,而厲害的定義,並非多數人直覺的「最會狩獵」的人。在充滿不確定的叢林裡,要取得食物非常困難,入山前,布農族獵人們(註一)需要長時間練習,進入預備狀態,保持平靜,並且透過夢、天候、環境變化等來解讀自然。不獵捕幼獸、懷孕中、哺乳期的動物,且只能獵捕一定重量以上的獵物,並為捕獲的獵物獻上祭詞,由衷感謝生命滋養生命,生生不息的循環。同時兼具豐富的山野知識、扎實涉足山林的經驗、謙卑的胸懷與敬天畏地的精神,才有資格被稱作 Mama’ngan。

當時「出草」依然是原住民族群佔領地盤的重要行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翻越海岸山脈的馬大山,收起自己的鋒芒,大方分享並且開放而謙虛的學習不同族群的生活技能,讓這場偉大的冒險,成為傳唱四代的合弦,也造就了 Mama’ngan 一詞在磯崎村一帶等同於「馬大山」。

在面海的高山森林基地,這裡有全台唯一住在海邊的布農族。

剛毅與溫柔開成的雙生花

2013 年 7 月,布農族獵人王光祿 Talum 因使用撿到的獵槍,獵捕山羌等保育類動物,被判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育法》判處重刑,此案雖已於今年 5 月以『總統特赦』作結,然而從黃姓大法官在公開意見書中,釋出極度輕浮的文字,不難窺見臺灣社會對於原住民獵場文化的誤解之深。原住民的文化輸出,近年在音樂、編織、藝術與各項工藝見長,卻鮮少見到與獵場文化相關的延伸,原因無他,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狩獵文化的陌生與禁忌,成為難以跨越的高牆,因此在三方創作 Mamangan DIY 獵人分享刀的過程中,如何準確傳達獵場文化並將其轉譯為能夠對現代生活有所提醒的物件,成為關鍵任務。

對布農族的獵人而言,上山時忘記任何東西都可以不用回頭拿,即使是弓箭也無妨,唯有獵刀絕不離身,無論是攻擊性的突刺、砍剁;功能性的切削、分割,獵刀能夠伴隨獵人面對山林帶來的所有挑戰,也因此一場狩獵,通常由獵人悉心、安靜的磨利刀鋒開始。

馬中原:「這件事讓我聯想到現代人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常常尋求瑜伽或是冥想,來讓自己回到當下,其實整個狩獵的過程,最重要的不是你多會使用工具,而是你有多安靜,長輩曾經告訴我;『小馬,真正的獵人是你的身體,不是槍跟刀,你才是最厲害的工具 』行獵之前必須把自己拿掉,融入整個大自然中,比自然還要自然,比動物還要動物。」

曾偉倫:「跟著他們上山、射箭、 晚上去山上聽聲音等,讓我對孤獨兩個字有了全新的定義。孤獨才是真的走出去,放下自己很小的世界,融入更大的自然中,都市中的人們,因為深信眼見所及的世界就是全部,而長期處於焦慮,但當你體會過身為一個在地球的物種,跟宇宙與自然間的純粹連結,你會發現『被客戶罵』這種事,真的沒有那麼嚴重,我想透過這把刀,讓大家體驗獵人的境界,也提醒大家在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我們是有選擇的。」

Mamangan DIY 獵人分享刀未開鋒的設計,讓人們藉由磨刀的過程,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留一個刀鋒的空隙給自己,透過有意識地暫停,重新定位自己的存在,儲蓄進入生命戰場的能量,真正的獵人懂得用剛毅的精神去傾聽大自然溫柔的訊息,獵場的哲學,可以搏鬥也可以日常。

記住你是自由與無限的

為了突破過去原住民傳統文物或工藝品,被放置於櫥窗中「展示」的命運,Mamangan DIY 獵人分享刀,在設計之時,以能夠被真實使用在生活中為核心,適手性極佳的弧度與彎折;泡到海水也不生銹的鋼材;強度極高的編織傘繩,讓這把過去只存在布農族獵場的刀,成為陪伴你面對生活戰場的利器。沒有任何使用限制,如同布農族獵刀給予獵人的無條件支持,注入古老的智慧與祝福,在磨刀與編織的時刻,你可以許下對未來的期許;可以把自己即時拉回當下;可以想起大自然說的話:「你是自由與無限的」。

布農族因日治時期的高壓政策大多被迫遷徙的歷史,老人家會用獵刀把在家屋(原本的居住地)的肉分割,帶到平地的家象徵兩個家之間靈魂與精神的連結。當你開鋒 Mamangan DIY 獵人分享刀之時,期待你成為真正的 mama’ngan tu bunun,和山林大海、和宇宙萬物,和你自己連結。讓眼神像刀鋒般銳利;讓心永保柔軟謙卑。


註一:華語中並沒有可以準確對應布農族獵場文化的詞,布農族語中以“qaqanup tu bunun”,即「執行 qanup 的人」,也就是「執行取食(山肉)的人」。 通常意指家族中所有從事此工作的男性成員,本文為求能達最大化理解,以獵人為此身分的代表。

採訪/Jolin Lin 攝影/李維尼

Mamangan DIY 獵人分享刀即將開放預購,敬請期待!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