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超親密小戲節」專訪:火車、塑膠與氣泡水的微觀世界

入秋了,傍晚吹起讓呼吸道很舒服的微風,適合走路散步,也即將迎來「超親密小戲節」(以下簡稱小戲節)舉辦的季節。小戲節邁入十周年,策展人石佩玉針對全球疫情下提出今年的創作主旨:「『表演藝術與人的關係』在當代社會的語境下如何產生親密感?」

透過飛沫與近距離接觸傳染的 COVID-19,讓「親密」二字令人卻步,但也讓我們有機會拆解親密的意義,藉由藝術去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是如何發生,以及除了物理上的接觸以外,親密又能如何發生。而本次另一個策展重點還有「物件」的創作方法,主辦單位將英文的活動名稱正名為「Close to YOU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Object Festival」,也是想要將小戲節當中物件的角色凸顯出來。

今年的演出節目分布在具有歷史氣息與魔幻氣氛的古亭區、江子翠區和大安區,由九個不同創作者帶來作品,當然,也延續年年都不變的散步行程,以下為讀者帶來圍繞著物件、空間、光線與聲音發想的創作歷程。

2014 年「超親密小戲節」讓觀眾可以放鬆散步觀看表演。(飛人集社劇團提供)

古亭區

在 2018 年的小戲節,發生在艋舺區的華江老宅的《華江新市鎮—天上人間》令觀眾印象深刻,有劇評人形容它是「立體版的尋找威利」。今年小戲節再次邀請該演出的主創者詹傑(文本創作)與鄭烜勛(物件創作)在紫藤廬作演出。

詹傑與鄭烜勛皆認為紫藤廬的空間配置、歷史感濃厚,很適合營造鬼故事。今年的作品《搭火車Take Me Home》便以 1991 年南韓大邱的社會事件「青蛙少年失蹤案」為靈感:五名小學生出門去抓青蛙,卻再也沒有回家,11 年後,他們被發現陳屍在一口井中。這樁懸案的意象吸引了二位創作者,他們看見了迷途少年的孤單。

另一個靈感則是來自鄭烜勛的個人經驗。有一陣子他一直夢到火車的聲音,又夢見自己在不屬於現代的空間中遊蕩。後來這個夢境竟然進一步連結到他家人的記憶。他將夢中場景以模型一個個做出來,藉此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夢。

在這次的演出中,這些模型剛好派上用場,觀眾將被帶領到六〇、七〇年代的台灣,跟一個寂寞的迷途男孩一起搭上一台火車,在同一個空間、同一種時間裡共度 15 分鐘。對創作者而言,「親密」即是在進入一個空間後即開始的、共同經歷「也許可愛、也許可怕」的一趟旅程。

江子翠區

從事物件劇場、經營著「測不準工作室 Uncertain Studio」的藝術家曾彥婷這次也為小戲節規劃了 20 分鐘的體驗。今年在《PVC》一作中,她想邀請觀眾一起來對塑膠進行一些思考與體驗。

幾年前,曾彥婷在秘魯的一個小村莊駐村兩個月,那是一個只有兩家小店的村子,如果兩家店沒有賣自己需要的東西,就得去左鄰右舍敲門。她回想,那兩個月身上攜帶很少物品,許多東西在當時變得一物多用。

某次為了購買一項物品,曾彥婷與另一位日本藝術家去了得花上大半天才能到的市區,他們走進一家生活百貨,霎時間她聞到了「塑膠的味道」,接著皮膚很快就開始感到刺痛。也許是太久沒有接觸到塑膠物質,加上腦中已知的資訊,例如製造一個便宜又可即用即丟的塑膠碗,會牽扯到多少耗能與壓榨人力的環節。

大約是今年開始,曾彥婷投入台灣石化產業歷史的創作研究,從讀《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相關論文、王永慶自傳和中油的宣傳文宣,從不同角度理解塑膠產業,以及物質在文明發展中的定位。

至於「身體感的觸發」,則是有次她在麥寮,意外行經通往六輕工業區的大條馬路,一般民眾無法自由進出,讓工業區像是「沒有對外開放的迪士尼樂園」,這意象令她印象深刻,也因此開始投注很多時間進行研究和田調。《PVC》是第一年的成果,而光是這一年,資訊量與價值觀的變化就已經相當龐大,曾彥婷說,與其是要讓觀眾注意特定議題,不如說想邀請觀眾一起和她體驗頭腦資訊上的「龐大」以及「所有的事情都相關」的事實。

實驗了一陣子,曾彥婷決定設計桌遊來讓觀眾扮演石化產業中的各種角色。在小小的「旧宅在」咖啡廳裡,觀眾有機會扮演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石化業者、在地居民,他們將得採取不同立場、看見不同需求、面臨決策的困難、影響力的不足與各種矛盾,更別提國際環境的變動、天災、意外等帶來的不可控因素。不過與此同時,可以更深切地體驗到,在石化產業的環環相扣中,每個人都有使事情變得不一樣的能力與責任。也許這個演出即將指涉的牽一髮動全身,就是現代社會當中不證自明的親密。

大安區

對小戲節的忠實觀眾而言,其吸引人之處常常是「細節」。在陳冠霖與賴奇霞協作的作品《回望.trace》中,兩人試圖以聲音、光線和物件,在微觀的世界中引出一種「探索」的意向性。

以裝置創作為主的陳冠霖分享,日常中他常以手機記錄小物件產生的光線反射,有次喝啤酒時,光線穿過半透明的酒體灑在桌面上,讓他聯想到宇宙。雖然宇宙很大、人類也窮盡力氣想要往更深、更遠、更廣之處探索,但在這一小片光影顏色裡面,也同樣藏著探索的潛力。於是他們開始針對氣泡水的質感去發想,甚至連氣泡的聲音也成為創作媒材。

這並非兩人第一次合作,但這次的過程特殊、也很有挑戰性。賴奇霞對陳冠霖有劇本似的浪漫想像印象深刻;陳冠霖則說:「奇霞是被音樂耽誤的工程師。」因為賴奇霞負責處理音樂比較複雜的部分,她指出,聲音在這個作品中有兩個角色:一是營造想像空間、另一則是功能性。

以往,打擊樂出身的賴奇霞多次嘗試融合非樂器物件作為演出樂器,但這次不再演奏物件,而是緊扣物件間的關聯性、去探索物件可能已經存在的聲音,或是經由電子技術再處理、將細節再轉化,甚至作為舞台的桌子之震動也成為聲音元素之一。

這次的演出地點「雅房 Ya Room」也是從未曝光的隱藏版演出場地,對兩位創作者而言,空間本身也已存在很多訊息,賴奇霞認為屬於小戲節那種親密的體驗,是觀眾走進來,看見第一個畫面、聽見第一個聲音,那個一瞬的魔幻時刻。而創作者只是剛好在那裡使一些事情「發生」、創造一些「片刻」。不管每個人是怎麼度過這 20 分鐘,都可以帶著對未知的期待到來。


2020 超親密小戲節
演出期間|10.16(五)-10.25(日)
節目分區|
古亭區:《搭火車》、《部分錯誤》與《迴光城市》。
江子翠區:《PVC》、《種小孩》與《實線/虛線》。
大安區:《回望》、《灰塵》與《消失的步驟》。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