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職籃,加了什麼會不一樣呢?

在疫情下,當全世界各地的職業運動仍只能夠勉強地恢復、盡可能地完成賽事時,台灣作為本次疫情的平行時空區,除了職業棒球獨步全球的開打、無限制地開放觀眾入場之外,這幾年來一直給人山雨欲來風滿樓感覺的籃壇,也有了重大發展。

在疫情爆發前,東南亞職籃聯盟(ABL),除了實力層面還無法驗證外,其他方面其實都搶盡了超級籃球聯賽(SBL)的鋒頭,不管是前往中國 CBA 的黃金世代球星的回歸、主場的經營、寶島內戰、行銷乃至於國別對抗,以及甫獲得前季 SBL 冠軍的富邦勇士改加盟 ABL、而 SBL 最初期的創始隊達欣卻退出 SBL,此消彼漲下,當 ABL 的兩支台灣球隊以近年來前所未有的關注跟規格開打之際,SBL 反而被邊緣化到了極點。

COVID-19 讓籃壇產生了劇烈的變化,在現實上不可能跨國比賽,除了讓 ABL 今年球季戛然而止之外,更讓未來是否要繼續進行、何時重啟,產生了許多的疑問。而 ABL 旗下將球隊規格盡可能接近職業化的寶島夢想家、富邦勇士,對於已經在 ABL 賽季投入大量資源,卻無法等到最豐盛的季末、乃至於季後賽的回收高峰期,一方面感到惋惜跟必須坦然面對損失,另一方面也必須替自己墊高的未來,找尋其他解方。

兩支球隊的第一個動作,是搶在 SBL 選秀會之前,分別招攬本屆最出色的幾個大專球員(包含周桂羽、曾祥鈞跟林俊吉),首先宣示兩支球隊仍然要持續參與賽事的決心外,也更連續兩季在新血投入的戰場上,重挫了 SBL ——最重要的是,這也顯示了兩支球隊即便在 ABL 狀態不明朗的情況下、也沒有意願進到既有的、至少保底開打的 SBL 參賽。

這段期間確實是台灣籃壇非常有機會重新凝聚共識、共謀大局的時機,除了國內球迷會因為選項的缺乏而將部分注意力移轉回國內籃壇之外,這段期間國際賽事的停擺、產業對於疫情延燒終點抱持不確定性⋯⋯有許多遠大於運動本身的客觀因素。正如同國內旅遊的「報復性消費」,如果能夠藉此機會,有效地將一些娛樂、運動消費上的注意力,乃至於產業的投資跟關注焦點導流至此,確實有機會在混亂中開創新局。

從零開始

然而,在經歷過了是否要有中華白隊參與比賽、各球團參與舉辦共好盃等話題後,這些對於筆者以及球迷來說難見新意——即使成局也改變不了什麼、破局更顯可嘆——的方案討論,確實讓人擔憂台灣的籃球會不會就此再次錯過一個轉捩點;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共好盃傳出破局的同時,以黑人陳建州、寶島夢想家、富邦勇士、璞園建設以及高景炎在內的一場會議,加上周邊的消息釋出,一個包含上述三支球隊、以及在新竹一個(應該是由複數股東合資的)新球團組成的職業籃球聯盟「P.League+」儼然而起(本來有表達意願的現 SBL 參與球團九太科技,則決定不於此時加入)。

當然,我們可以很負面、悲觀或用盡一切高標準去看待這個新聯盟的成立,但有沒有什麼(除了前述提到的疫情因素以外)是本質上不同以往、讓我們可以去期待的呢?

首先,不同於以往的中華職棒大聯盟(CPBL)或中華職業籃球聯賽(CBA)成立時的法規,在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立法後的現在,作為一個可以從零開始設置的聯盟,在法人組織、規劃乃至於稅務、會計,以及決策參與規劃等等的制度面上,先天上可以有著更多不同的選擇。這點尤以從創始球隊當中,目前已知的寶島夢想家以及新竹的新球隊,都是過去 CPBL、CBA 所沒有的「複數股東」合資的公司法人這特殊性,可見一斑。

其次,即便台灣的職棒發展有再多的批評跟指點,但是也確實累積許多足資參考的實務經驗,尤其是這幾年來一步一腳印、艱辛前行的球員工會,不管是作為資方的對面、又或是跟聯盟、球團一起對外爭取的過程(例如是國際賽事組訓跟球員權益),乃至於本身也作為球員方不同角度的自律規範促進跟建置者(例如薪水信託)。

對於也是球員出身的新職籃聯盟執行者陳建州來說,如果能在創立之始,就透過這些經驗,跟球團、球員們一同鋪陳出循序漸進的道路,除了對於運動產業本身一定有指標效應外,也是一個會讓死忠球迷耳目一新的舉措。

此外,新職籃聯盟的組成背後有諸多台灣首屈一指的運動經紀、行銷跟設計公司在背後出力,在這個轉播、行銷管道多元,以及流量作為關注重點的商業模式時代,夾帶著寶島夢想家、富邦勇士,過去在 ABL 已經實驗部分並且執行、有初步驗收成效過的主場屬地經營,將這些元素揉合在一起,一開始就建立起屬於職業運動該有的高標準。

台灣的運動愛好者,在過去好多年間,一直不停地在不同的單一事件中,到場、付費觀看除棒球外的運動賽事,寶島夢想家跟富邦勇士的短暫成果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這次,如果能夠從過去的好與不好、經驗與想法當中,檢討、回饋、萃取、累積並定型,成為一個可複製的循環,那麼也許,在這場 COVID-19 的意外當中,我們得到的不只是生存,更是關鍵的突破跟發展。


[關係揭示]:本文作者日前有與 P.League+ 進行賽事規範建置相關討論,雖文中關於事實的敘述皆引用自公開資訊,想法跟評論部分則維持個人一貫的邏輯,但為免疑慮,仍就此節為揭示。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