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提巨蟒——改變喜劇史的勵志笨蛋

去年 10 月蒙提巨蟒(Monty Python)甫迎接出道五十周年,今年 1 月底便傳出成員特里‧瓊斯(Terry Jones)逝世消息。《上週今夜秀》主持人約翰‧奧利佛(John Oliver)投書《衛報》,回憶自己愛上這群無政府惡作劇主義者的契機,以及遇見他們以後——更多接踵而來的混亂


書寫蒙提巨蟒的重要性基本上毫無意義。表彰蒙提巨蟒的影響力無異於浮筆浪墨。這些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上,從現在開始更有效的說法或許是,喜劇作家必須特別嚴正聲明:他們「不」欠蒙提巨蟒一個大恩情。而如果有人真心這樣做,他們可就大錯特錯了。

這群才華狂溢、無禮地恰到好處、簡直天馬奔空,又極鼓舞人心的笨蛋們所組成的怪異團體,改變了他們那一代以及之後世世代代對於喜劇的定義。

巨蟒01
蒙提巨蟒的六名成員,由左至右為瓊斯、查普曼、克里斯、艾瑞克‧愛都(Eric Idle)、泰瑞‧吉連(Terry Gilliam)和帕林。(Getty Images)

我初次認識蒙提巨蟒大概是 10 歲時,那時候覺得他們是我不該看的東西——而這已經夠吸引人了。然後我在中學時看了《萬世魔星》(Life of Brian),一名代課老師在某個雨天播給我們看,好讓我們保持安靜。我不確定他是否確切知道自己都播了些什麼,但我一直非常感激他那天犯下這不顧後果的專業失誤,因為我從未忘記過那帶給我的感受。

我想,在蒙提巨蟒所有的作品中,我一直很愛的一點在於:他們從來不害怕惹上麻煩,而《萬世魔星》正是這一點的完美昇華。

巨蟒02
查普曼(左)與瓊斯(右)在《萬世魔星》中的劇照。(Warner Brothers / Getty Images)

在 1979 年 BBC 某脫口秀中著名的一集節目裡,約翰‧克里斯(John Cleese)和麥可‧帕林(Michael Palin)接受採訪,其他來賓還有南華克主教(Bishop of Southwark)和作家馬爾科姆‧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這兩位對於那部電影都滿肚子火。順帶一提,「馬爾科姆‧蒙格瑞奇」這名字還真是有夠刻板的英國名字,刻板到幾乎是種族歧視了,這是個應該在霍格華茲照顧貓頭鷹的人名。

總而言之,在那 20 分鐘節目裡,蒙格瑞奇像罵兩個淘氣小學生一樣譴責他們,稱他們所做的是一部「可悲的小電影」、「一群骯髒的人」與「三流」,並說該片有著「非常容易搜羅」的笑料。

雖然他說的全是鐵達尼號式的廢話,但是最後那句話真的讓我抓狂。因為蒙提巨蟒所做的一切都不容易——他們的電視節目不容易、他們的專輯不容易,當然《萬世魔星》更一點都不容易。要寫出這麼天殺得聰明、又天殺得愚蠢的喜劇,根本是他媽的難。

幾年前在紐約的一次放映活動後,我有幸採訪了巨蟒(在世的)全員。那是徹底而美麗的一團混亂。觀眾似乎是衝著他們的大名而來,但你找不到有哪一群人對他們的重要性不那麼感興趣。所以,他們輪流嘗試要製造混亂——把椅子轉錯方向,覺得無聊的時候就走下舞台,把麥克風放在嘴巴裡面。他們對待這個夜晚、對待彼此,以及對待自身輝煌成就的方式,都很刻薄,而那卻是一個更具意義的致敬。

巨蟒03
2015 年,奧利佛(後排戴眼鏡者)主持完放映活動後與蒙提巨蟒合照。(Getty Images for the 2015 Tribeca Film Festival)

這就是為什麼,我所見過最偉大的愛的實踐之一,是 1989 年那場為死於癌症的格雷厄姆‧查普曼(Graham Chapman)舉行的葬禮。那是場貨真價實的吐槽大會(roast)。他們貫徹查普曼會想要的那種精神來替他送行——對他毫無半點敬意。當時,克里斯如此評價他的摯友:

我猜我們全都在想,一個如此才華出眾、如此善良慷慨、如此聰明絕頂的人,在年僅 48 歲,還沒達成許多他能達成的目標、還沒享夠樂子,就突然間悄悄離去,是多麽悲傷的事啊。

嗯,我覺得我應該要說:「狗屁。總算擺脫他了,這個愛占人便宜的混蛋!我希望他被下鍋油炸。」

我認為自己該這麼說的原因是,如果我沒這麼做——如果我浪費了這個替他嚇死你們所有人的光榮機會,他絕不會原諒我的。

考量到這一點,我想對你們說的是:蒙提巨蟒已是一群髮秃齒豁的歐吉桑。他們一隻腳已經踏進棺材裡去了。他們乾癟的睪丸將在歷史的風中化為塵土。但在他們離開很久、很久以後,人們仍會對著他們的作品,歇斯底里地大笑。


約翰‧奧利佛序文推薦,大衛‧摩根(David Morgan)所著的《蒙提巨蟒踹共!增修版:完整口述史》(Monty Python Speaks!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The Complete Oral History,暫譯)已由 4th Estate 出版,尚無中譯本。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