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樣可怕的事情經常發生時,它就不再具有新聞價值——這是一個大問題

即便我們近期不斷談論著烏克蘭,該國新聞報導的重要性已然降低。但媒體必須與時俱進,而這點一直困擾著我

在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一週多的時間裡幾乎沒有其他新聞,我們在廣播中都只談論這件事,這感覺非常正確。然後我休假了一週,又因為確診再請了一週病假。

兩週後,當我回到 BBC Radio 5 現場直播我的節目時,節目內容已經並非只有烏克蘭。儘管當時烏克蘭的局勢比先前更加嚴峻,但我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烏克蘭相關的報導量仍然占據了大部分的播出時間,但不知為何,烏克蘭不再獲得所有關注,因為這個新聞不再新鮮。可怕的是,一場又一場的暴行接踵而至,它們卻逐漸失去了震撼力。

新聞愈不新鮮,愈不被視為新聞。

畢竟,線索就在 news 這個名詞本身。如果你身在烏克蘭東南方的城市馬立波的地窖裡,你就無法繼續前進;你甚至可能永遠無法前進。但媒體必須跟進時事;正如新聞中的「新」字。這個真實存在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而我不知道答案為何。

三月底,我騎著機車從倫敦西方到約克郡,在 M1 公路上騎了一段很長、並不特別令人愉快的路程。我喜歡騎機車,沒有手機或收音機,只有自己和需要高度注意周遭危險的警戒心。這對我來說是靜心的過程,一段思考的時間。我開始想到烏克蘭和新聞中的新事物,而由於我正在騎車,我的思緒自然而然地轉向了交通事故。

由於新冠疫情的封城限制等原因,英國去年車禍傷亡人數相對較少。儘管如此,仍有580人死亡和1萬730人重傷,也就是說,每週有超過11人死亡和200人重傷。除非它們碰巧以可怕的追撞方式堆疊在一起,或者發生原因不太尋常,否則這些悲劇幾乎不值一提,只有即時路況消息會對事故造成的堵塞表示遺憾。交通事故不是新鮮事,因此交通事故不是新聞。

雖然這非常明顯,但什麼能成為新聞、什麼不能成為新聞的問題再嚴重不過。當同樣可怕的事情經常發生,它就不再非比尋常地值得一提。在這種圍繞著日常悲劇、震耳欲聾的沉默中,各種邪惡都能擴散。男性對女性的家庭暴力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家暴如此常發生,以致於你如果想看相關的每日報導,必須找找當地媒體——如果你還有任何當地媒體可以參考——並閱讀「新聞快訊」。如果一個女人傷害了一個男人,當然,我們無疑會聽到更多關於這件事的消息。這其中存在著性別歧視,但我們所謂的「新主義」(newism)是關鍵因素。

為了一查「新聞」這個詞的歷史,我像往常一樣去找詞源學家蘇西・丹特(Susie Dent)。(老天爺,她一定很後悔給我她的電話號碼。)她指引我去看線上字源學字典 etymonline.com:

新聞(名詞)

14世紀晚期,指「新事物」,新事物(new,名詞)的複數⋯⋯來自法語「nouvelles」,它在《聖經》翻譯中被用來指中世紀拉丁字「news」。

所以,新聞指的一直都是新的或有新聞價值的事物,蘇西指出,牛津英語詞典對這個詞的引用可以追溯到1596年。這至少暗示新聞應該包含值得一提的內容,不僅僅是碰巧成為熱門話題的消息。現代字典對新聞和具有新聞價值(newsworthy)的定義往往是:人們認為「有趣」的東西,而非「重要」的事物。

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區別:前者的參與度比後者更高,從而產生更多的銷售量和點擊率。許多新聞機構盡其所能減少這種情況,但這是場艱難的奮戰,必須打敗人性和我們日益縮短的注意力。

現代字典對新聞的定義往往是人們認為有趣的消息,而非重要的事物。(Getty Images)

許多新聞被認為不夠新鮮,以致於報導量不足以帶來它們所需的改變,例如家庭暴力、持刀犯罪,和因等待救護車而延誤就醫。當有人指出這點時,我們往往會說:「天哪,真的,這是事實。」

不過,還有一個更糟糕的類別:那些只讓人聳聳肩的新聞,因為儘管它們很糟糕,但有人會說:「一直都是如此。」我向你保證,挑一個你對世界現狀的抱怨,你就會聽到有人這樣說。

獲得法律正義是我對社會現狀的抱怨。在英國有一個根深柢固的觀念,如果被指控某事,我們都應該得到公正的審判。然而,法律界的每個人,無論是不是自己選擇這行的,都知道正義的大門只為負擔得起的人敞開。

一個正在受審的中低收入戶孩子,可能要到出庭當天才能見到他的律師;一個家境富裕的孩子,會有律師團隊連續幾個月為他辯護。這顯然有問題,我可能會如此絕望地大喊。「一直都是如此。」會有人這樣回我。

只要我們專注於或只關心新事物,這些「一直都是如此」的事件就會增長。這便是「新主義」——對新聞中新事物的迷戀——不可避免將帶我們前往的方向。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