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法自行車賽的山道上,來點啤酒、長棍麵包,以及呼嘯而過的自行車

單車迷有個悠久的光榮傳統,在山裡露營數天、甚至數週,提早占領觀賞環法賽事的好位子,順便在山上大肆狂歡


法國・貓山——白髮蒼蒼的男人站在山路正中央赤條條地跳舞,曬傷的皮膚隨著音響播出來的流行歌曲錯拍扭動。他搖擺時半開玩笑地一手遮著身體,不過其實也沒擋住什麼東西,只讓他的朋友們笑得更大聲並遮起雙眼。他們身後是 20 英尺長的自製看板,寫著:「環法萬歲」。

此時貓山已是週六傍晚,距離環法自行車賽的選手們騎上陡峭得恐怖的賽道還有整整 24 小時。至於尋歡作樂,光看男人的脫衣舞就已經昭然若揭,老早火力全開。

對單車賽事內行觀眾而言,山路賽提供了親身觀賞賽事的最佳制高點。在平地賽道上,車手們成群飛快加速,一溜煙就不見了。不過爬陡坡時,他們得卯足了勁才騎得過去,通常慢得能讓單車迷們和他們喊上幾句話,或者摸摸他們,甚至在他們身旁跟著跑個幾步。

不過要抵達這些山路賽道殊非易事。最佳地點經常要走上好幾英里的蜿蜒步道,在大風吹拂的岩表,或者以位於阿爾卑斯山脈西緣的此地來說,則是坐落於密林之間。當地政府通常會在環法選手穿越該地前幾日封閉山路。於是單車迷之間產生了悠久的傳統,在山裡露營數天、甚至數週,以占據賽事期間最讓人覬覦的好地方。

7 月初的週末這類蹦出來的觀眾團體就在貓山上大張旗鼓,貓山是 2017 年環法賽事第一個山間公路賽段最艱難的爬坡賽道。在 7 月 9 日選手呼嘯而過的好幾天前,帳篷和移動式房屋組成的臨時社群不斷壯大,曬成古銅的多國派對狂歡客組成部落——熱愛自然的遊人、愛出風頭的傢伙、喧嘩的年輕人與恬淡的退休族——全湊在擁擠的路邊聚落。

醉翁之意

單車迷除了等待之外沒什麼事情可做。不過對許多人而言,等待也是整件事裡頭一半的樂趣。

「我們就是喜歡待在戶外。」來自荷蘭格羅寧根的 67 歲男子斐迪南・范德督(Ferdinand van der Duin)說,週五早晨他安靜地坐在折疊椅上。范德督與家人在週四抵達,並在路邊一方狹窄歪斜的草地上搭起幾座帳篷。「就算單車選手們週日沒從這邊騎過去,我們也不會太在意。」

離賽事開始還足足超過兩天,但山腰上早已擠滿人潮。

在路上不遠處,九名來自法國伊澤爾省的男人——大多五、六十歲——正在樹林間打造一座精緻的飯廳,他們用竹子搭棚,撐起屋頂的篷布與掛在頭上的吊燈。他們在印花桌布上放了一支香茅蠟燭驅趕蚊蟲,他們這頓晚餐完美無缺:開胃菜是數片肥厚的法式乾香腸,再來是熱騰騰、桃花心木色澤的摩洛哥塔吉鍋燉雞、一輪布利乾酪和厚厚一磚孔泰起司,還有自家的花草酒(génépi),一種以高山草本植物釀製的餐後甜酒,好滋潤他們的味蕾。

「讚美廚師,感恩廚師。」他們拿麵包刮過燉湯之後,拍著手說道。

紅酒遍地流動。男人們高談政治,並在回味他們去年的環法賽事之旅時放聲大笑,當時有個太過輕信他人的陌生人偶然撞進他們的營地,離開時醉了過頭,一頭栽倒在林子裡。

這群人非常幸運,佔據了整座山裡頭視野最好的幾塊地點之一——阿爾卑斯在遠處聳立,布爾歇湖則在底下閃閃發光——不過在他們掃蕩餐盤、重新斟酒時,外頭全然漆黑一無所見。

幾百碼外,有一夥青少年與二十出頭歲年輕人——正是貓山東方布爾歇湖鎮的居民——他們的夜晚才正要展開。他們從保冷櫃裡取出啤酒,玩起一輪又一輪的法式滾球(註1)。

他們自稱時常到貓山走跳,大多時候是來狩獵野豬和山羊。他們對環法賽事興高采烈——就像許多人一樣,他們希望自己的英姿能登上電視轉播——不過他們也說,環法車賽就只是個大家一起到山上玩的好理由而已。

「賽前我們就在這裡,賽後我們也還會在這裡。」18歲的蒂博・約蘭(Thibault Joram)說,他身材削瘦,戴著一頂貝雷帽。

凌晨 3 點,年輕人們鬧哄哄地跑到山坡上,玩起鞭炮、搖起巨大的牛鈴。到了早上 6 點,他們總算要就寢了。

短短幾小時後的週六清早,姬賽・馬榭(Gisèle Machet)騎著寶獅機車,後座放著一袋長棍麵包騎上山。67 歲的馬榭住在附近的馬修-土野村(Meyrieux-Trouet),她不是來露營的——她只是明白露營客們每天會需要新鮮麵包。她從鎮上的烘焙坊買麵包,騎上山,在一台台休旅車之間卸下麵包。

「我做這個純粹為了服務大家。」馬榭說,隨即她加速揚長而去。她以成本價賣麵包給露營客:一條 1.1 歐元,沒有利潤。「如果今天情況是反過來,」她說:「他們也會幫我。」

有些人甚至早至週一就來了,不過山上要到週五下午才真的熱鬧起來。人們彩繪馬路,為騎手留下鼓勵的字句,或是嘲弄的句子。鄰居們談天。有些露營客找起國家同胞,從汽車牌照和旗子尋找線索。老鷹餐廳(Les Aigles)是山上僅有的供餐地點,餐廳和裡頭唯一的馬桶招徠了許多客人。

除此之外,時間流逝緩慢。56 歲的英葛・狄納(Inge Dienaar)是荷蘭聚特芬人,她下午在觀賽的精華地段坐了好幾個小時——她和丈夫在週四佔領該處——為她的孫女鉤織一個娃娃。她的傑克羅素㹴犬艾麗・貝利(Ellie Bellie)窩在她們休旅車下頭躲避酷陽。休旅車配有衛星天線、太陽能發電機,還有最重要的電視機。

「我們有一整季的《摩斯探長》以及最新一季的《澳洲頂級廚師》。」狄納說。

週六日落以前,警察就封路了。自此以後,任何人想上山或下山,都得徒步或是騎單車,在六英里的彎路上折騰。

「Allez!」

在開賽前,山上的派對通常愈夜愈狂野,貓山也是如此。

二十幾個來自布爾歇湖與鄰近城市香貝里的年輕男子在空地架起唱片機和喇叭,周遭擺滿錯綜複雜的物件大雜燴,類似於美國大學的兄弟會會所:烤肉架、水煙袋、寬邊帽、木桌上的寬螢幕電視機、兩台塞滿啤酒的冰箱、吊床、購物推車、咖啡機、許多雙夾腳拖以及各式道具服。

他們打算在週日穿上那些道具服——《辛普森家庭》的美枝、豬、大麥町犬、蟑螂以及其他——跟著騎手們一塊跑步,增加他們在電視曝光的機會。這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環法賽事主辦單位暗示他們,他們的注射器圖案與克里斯・弗魯姆(Chris Froome)(註2)姓名塗鴉會降低他們上鏡頭的機率時,他們就迅速就在塗鴉上頭噴了白漆。

「我們玩得很開心,不過的確是有些你不該做什麼的規矩。」27 歲、戴著 NFL 亞特蘭大獵鷹隊頭盔的尚-菲利浦・塔哈維勒(Jean-Philippe Taravele)說。「我們不笨。」

再往前走,另一場派對——就是稍後啟發長者跳脫衣舞的那場派對——則氣氛火熱。單車迷們在路中央跳舞,在週六賽事開始前,為最後一名努力爬坡的業餘車手吼著膨風的鼓勵喊話。

星期五,這組人從貓山以東兩小時車程的杜薩爾抵達貓山,他們架的營地似乎代表了一種遊歷山水的柏拉圖式理想:遠方隆河的水景壯闊,還有一塊擁有開闊賽道的山路急轉彎,騎士們在此將不得不減速。他們說自前一年公布隔年賽事路線後,他們就仔細偵查了地形。

「我們在 Google 街景圖上研究了整個賽道。」29歲的狂歡客法賓・黑茨(Fabien Reitz)說。「我們看到這塊地,就說:『哈,就是這裡了。』」

週日早晨匆匆而過。更多人上山抵達現場。中午前後,選手們從南蒂阿出發,貓山的單車迷聚在陌生人的電視和收音機前面追蹤賽事進度。很幸運地,不祥的雷雨在近午以前就消散了。

在山頂附近,28 歲的波蘭卡托維治人西蒙・柯尼耶芝尼(Szymon Konieczny)準備了好幾張他最喜歡的車手的臉孔超大型紙板,那是他看美國職籃時借來的點子。他的濕襪子就掛在他身後的晾衣繩上。

「彩繪街頭?太老套了。」柯尼耶芝尼說。「搖旗子?老套。一顆頭?那就很酷了。他們經過時一定會說:『哇噢!』這會帶給他們能量。」

等待多日之後,第一批騎手們在下午 4 點 30 分前後抵達時,噪音席捲了整座山。法國選手華倫・巴奇(Warren Barguil)一度領先,引起群眾瘋狂歡呼:「Allez(衝啊)!」名將弗魯姆緊咬在後,整條路上飽聞觀眾無情噓聲與咒罵。

賽道上人潮洶湧,離單車選手們只有幾英吋之隔,觀眾幾乎能直直朝著他們耳朵喊話,直直看進他們雙眼。紐西蘭選手喬治・班奈特(George Bennett)看見一個男人扮成一隻昆蟲,憤怒地拉扯著他道具服上的鉗子,不禁綻放大大的笑容。不過其他選手表情大多木然、空洞。幾名落後的選手得到熱情車迷的一推之助。

「他們慢到你確實能看出他們在費勁,他們在受難。」28 歲的美國芝加哥人凱特琳・范庫丹(Caitlin Van Kooten)說。

整個車陣花了逾半小時才全數通過,當最後一名選手騎上山頂時,整個週末(或者對某些人來說,整個星期)戛然而終。山上靜得出奇。不出一小時,路邊大多營帳都已經打包完畢。

「你在這裡待了好久,結果一眨眼就結束了。」19 歲的荷蘭奧德瓦特人布蘭特・范利希豪(Brent van Lieshout)一邊說著,一邊將行李堆上車。「很奇怪啊,如果你真的想想這回事的話。」

不過 53 歲的丹麥市長托馬斯・愛伊斯侯(Thomas Adelskov)則試圖細細品味這個時刻,他轄下的城市是丹麥東部的奧斯海勒茲自治市。他稍後在 11 月時順利連任,他努力藉由這場環法賽事和住在哥本哈根的兒子們多相處一會,他們是 27 歲的梅斯與 24 歲的約拿斯。

他們在週四開著休旅車抵達,沒多久就碰上一對在附近搭帳篷的年輕丹麥情侶。五個人湊在一起看比賽,當他們看見丹麥選手雅各・伏烏桑(Jakob Fuglsang )出現在頭陣時不禁喜出望外。當伏烏桑騎過他們身旁時,他們忘情地嘶喊他的名字,數小時之後仍然樂不可支。

「在山上待了四天,」愛伊斯侯窩進樹木環繞的折疊椅時說道,「就那麼一刻,值得了。」

西班牙選手哈維爾・莫雷諾(Javier Moreno)在貓山爬坡時得到車迷的一臂之助。(Pete Kiehart / The New York Times)
波蘭卡托維治人西蒙・柯尼耶芝尼戴著他喜愛的波蘭選手帕維爾・波楊斯基(Pawel Poljanski)的超大面孔紙板。(Pete Kiehart / The New York Times)
環法單車迷在貓山上打扮成漫畫超級英雄,等待選手們上山。(Pete Kiehart / The New York Times)
環法車迷們在貓山上等待選手們騎過賽道。(Pete Kiehart / The New York Times)
一台綴滿瑞士各州州旗的休旅車停在貓山路邊。(Pete Kiehart / The New York Times)

註 1:滾球運動的一種,選手以一顆小木球為目標投擲空心鋼球,比賽誰的球距離木球最近。
註 2:包括 2017 年賽事在內,弗魯姆總共贏得四次環法冠軍,然而他長年有禁藥傳聞纏身。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