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著迷她平凡的愛情、寫作與小確幸 —— 訪《辛波絲卡・拼貼人生》漫畫家愛麗絲.米蘭尼

這部以 1996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辛波絲卡為題的圖像小說《辛波絲卡‧拼貼人生》,由漫畫家愛麗絲.米蘭尼(Alice Milani)筆下發展出一條故事線,將她的私生活、波蘭在共產解體後的政治社會情況,以詩作串聯起來。

《辛波絲卡‧拼貼人生》
愛麗絲‧米蘭尼
大塊文化
NT$680
平裝 / 144頁

圖像小說《辛波絲卡‧拼貼人生》當中,作為敘事主線的水彩漫畫,既有印象派的朦朧,又有表現主義的大膽;犀利又詼諧的黑白攝影拼貼則具有轉場功能。兩者銜接,將詩人的生命軌跡流暢地小說化。作者愛麗絲.米蘭尼(Alice Milani)在創作這本書時,她允許自己在事件的順序建立虛構的自由,節奏明快,像是看著動畫短片,從中見到辛波絲卡的感情、交友、嗜好、寫作、工作、政治立場和獲獎經歷……還有自我想像。波蘭版譯者尤安娜‧懷斯(Joanna Wajs)說,「有些熟悉辛波絲卡的讀者也一定會為此事感到高興:詩人從來沒養貓,現在有了,而且還是隻會說話的貓。」

本期封面與版面圖像轉載自《辛波絲卡‧拼貼人生》第 62 至 70 頁,以下是愛麗絲.米蘭尼(Alice Milani)接受《週刊編集》訪問:

請分享一首你近期迷上的歌曲以及喜愛的原因。

我很喜歡 1990 年代美國新浪潮樂團 Talking Heads《就是這裡》(This Must Be the Place)歌詞中描述的:「絕不為錢,永遠為愛,家是我嚮往的所在,但我想我已經抵達了」(never for money, always for love, home is where I want to be, but I guess I’m already there),歌詞讓我非常平靜,這首歌對於我工作需要進入安定清晰的狀態非常有幫助。

你小時候是什麼類型的讀者?可否分享小時候對於閱讀的想法,幼時閱讀的經驗如何影響你後續的發展?

自小我非常幸運,我們家有很多書、還有為數不少的法國經典漫畫,我爸很迷恩奇‧畢拉(Enki Bilal)繪圖精美的科幻作品,我也喜歡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Asterix)、丁丁歷險記,以及雅克‧塔爾迪(Jacques Tardi)等的創作。

後來我哥介紹丹尼爾‧高維斯(Daniel Clowes)給我認識,記得第一次在青少年時期閱讀《幽靈世界》(Ghost World)非常震撼,也可能就是當下立志未來長大要創作漫畫。雖然離小時候很遠了,但這些青少年時期的讀物仍然驅使我持續向前,很幸運能夠在可塑性高的成長階段接觸到這些書籍。

你如何發展並蒐羅《辛波絲卡‧拼貼人生》創作相關的資訊?有哪些靈感來源?

「紀錄」是發展一部圖像小說前期相當重要的隱形的工作。安娜‧畢寇(Anna Bikont)和喬安娜‧賽斯納(Joanna Szczęsna)《過往的垃圾:辛波絲卡的生平》(Cianfrusaglie del passato. La vita di Wislawa Szymborska,暫譯)一書給我很大的幫助,書中收攏了關於詩人的生平,以及親友和作家同儕對於辛波絲卡的回憶,書裡非常詳盡地記載辛波絲卡每一個細微的特質,細讀下來我總覺得我似乎見過辛波絲卡,和她似乎是很要好的老朋友。這樣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即使在重述名人的生平,我也希望能夠著眼於人性的一面,這讓我(還有讀者)能夠產生共鳴和自然的連結。

請分享創作《辛波絲卡‧拼貼人生》內文與分鏡的過程,也請聊聊你如何選擇和發展主題。

我受到辛波絲卡的生平和詩作的啟發,雖然她的作品不盡然是「自傳性質」,因此不直接描繪她的生活,但是反映了當時詩人的人生經驗和國家經歷的大事。她作品中的描述與我研究波蘭在共產解體後的情況有相當的呼應,因此我發展出一條故事線將她的私生活、政治社會情況,以及詩作串聯起來。

辛波絲卡讓我最著迷的地方在於:她的生活並非與眾不同,相反的(即使當時的情況很糟)辛波絲卡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由愛情、朋友、寫作、小確幸,以及很多正能量譜成。在這樣簡單快樂的人生尾聲,她得到一個了不起的獎項,這樣的人生很具意義,能夠教導我們人生的目標不必然在於追逐成就,而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你喜歡哪種故事?哪類作品你碰也不碰?

作為一名讀者,我不喜歡花俏的宏偉敘事,那些讚揚永遠勝利的英雄事蹟讀起來沉重、無聊又毫不實際,我無法產生共鳴。我喜歡那些真實的、日常普通人的故事,渴望遇見和我有類似感受和行為的角色,簡而言之,可能所有讀者都希望能在書中找到自己。

你的創作如何拿捏傳統技巧和數位科技?

我最早以紙上繪畫開始創作的旅程,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感覺,雖然我知道數位媒介能夠省下掃描的頭疼並加速工作效率,但習慣成自然,我持續以紙為主要創作媒材,也無法說服自己放棄紙上創作,所以我從來沒有認真考慮要轉換到數位平台。

再者,我的繪畫強調紙的質地以及筆觸,以數位手法再製這些效果不太有意義,不過那些選擇數位創作的作者能夠達成許多我所不及的可能性,所以我也相當敬佩他們。

這兩種形式可以看做是兩種不同的運動,相似但不同,像是高山滑雪和登山滑雪、英式足球和美式足球的差別。

請透露一些你進行中或未來的計畫?

我目前正在進行一項關於 19 世紀俄國數學家索菲亞‧柯瓦列夫斯卡婭(Sofia Kovalevskaya)的計畫,作為首位於大學任教的女性,她的人生充滿冒險和激情,曾是巴黎公社的一員。這本書預計在 2022 年底於法國出版。


愛麗絲.米蘭尼(Alice Milani)

漫畫家、插畫家暨編輯,也是小型獨立出版集團 La Trama 創辦人之一。

1986 年出生於比薩,曾在都靈美術學院學習繪畫、比利時坎布雷國立高等視覺藝術學院專攻平面藝術,2009 年開始自行出版漫畫。自 2010 年起,她與插畫家團體 La Trama Autoproduzioni 共同完成《混合伴侶 1-3 集》。《辛波絲卡‧拼貼人生》是她的第一本圖像小說。

本文感謝大塊文化協助
採訪 林鈺雯、翻譯 李于一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