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八角金盤

冬日行走在台灣中高海拔山區潮濕的森林裡,你很難忽略一種正在開花的大型灌木,不分岔的主幹大約一層樓高,一支支在林下成群生長,每棵灌木頂端都頂著一棵由無數細小的白色花朵組成的寶塔狀花序,底下的植株外型酷似木瓜,卻不結「木瓜」的果實,它是台灣中高海拔十分具代表性的植物——台灣八角金盤。

台灣八角金盤是五加科、八角金盤屬的植物,在台灣中至高海拔約 500 到 2,200 公尺上下之闊葉林內十分常見,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目前世界上八角金盤屬的植物只有兩種,分別為台灣八角金盤與日本八角金盤(Fatsia japonica (Thunb.)Decaisne & Planch.),前者為台灣特有種,後者則產於日本,大約 1930 年代引進台灣,作為庭園造景之用。和台灣八角金盤的差別是葉面較光滑,果實尺寸稍大一點。而蘭嶼八角金盤(Osmoxylon pectinatum (Merr.) Philipson),雖同名八角金盤,但卻是同科不同屬的遠親,花序形態不同,台灣的花序為圓錐花序(註1),蘭嶼則是複繖形花序(註2),加上分布地以海相隔,兩者不易混淆。

(LIU Chien-Fan)

台灣八角金盤花期為 11 到 2 月,大而圓的葉呈掌狀分裂為 5 至 10 裂,開花時大形的花序突出於樹幹頂端,造型美觀且耐陰性強,極適用於開發成庭園景觀樹。同屬的日本八角金盤與它習性相似,在日本十分受重視,甚至被譽為庭院下木之王。

另外中低海拔森林中,還有一種也十分常見的高大灌木——蓪草(Tetrapanax papyrifer (Hook) K. Koch),因生育地、海拔分布及外型都與台灣八角金盤相近,常被混淆,兩者的差別在於蓪草的葉被有短絨毛,外觀看起來會泛白;而台灣八角金盤除了新長的葉芽及嫩葉有殘留的絨毛外,成熟葉則是正反皆綠且光滑無毛。再仔細觀察葉形,會發現兩者有所不同,台灣八角金盤的葉裂數較少,裂片呈現三角形;蓪草則裂的多,掌狀裂片的尾端會再裂第二次,裂片呈現 Y 字形,掌握以上幾點,未開花時也能輕易分辨兩者。

註1:圓錐花序為總狀花序的複數組合。帶柄的花朵沿著單一的花序軸排列,稱為總狀花序,而由複數的總狀花序沿著花序軸組合成寶塔狀,則稱為圓錐花序。

註2:複繖形花序為繖形花序的複數組合。由從一點上發出的許多花梗組成,其形狀有如傘骨,稱為繖形花序。而繖形花序中花梗末端有可能再分支出數個次級花梗,而自成一獨立的繖形結構,則稱為複繖形花序。

怎麼認?
台灣八角金盤(Fatsia polycarpa Hayata)五加科(Araliaceae)八角金盤屬(Fatsia)的小喬木或大灌木,高可達 5 公尺,單一主幹不分枝;大型葉片叢生枝端,具長柄,掌狀 5 至 10 深裂,邊緣有疏鋸齒,整體神似木瓜;新生枝芽有棕色長絨毛,成熟時脫落無毛。圓錐花序頂生,花期 11 至2 月。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