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限定,防疫驚喜包!「如果能離開現在,你想要去哪裡?」

打開視訊鏡頭,自另一邊的聲音透過電腦喇叭傳出。眼前是一張白紙,上頭畫了一條時間線:過去、現在、未來,那個聲音問我:「如果能離開現在,你想要去哪裡?」

面對這個問題,自從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以來幾乎足不出戶的我,心中浮現的答案大概不下一百種。如果能離開現在,我想去羅馬、去想念的餐廳,也想去土耳其伊茲米爾(Izmir)的海邊曬太陽——不,其實能去基隆就好,開車 30 分鐘就到,跟想念的朋友一起在外木山漁港游泳,然後再一起去市場二樓吃花生湯。想念可以不戴口罩、出門不須考量太多的日子……各種想法一下子湧上來,最後我放下這些想法,跟隨著螢幕傳來的聲音進入另一個更遠、更遠的地方。

這是由「明日和合製作所」策劃的《Surprise! Delivery和合快遞》系列體驗當中的〈河畔催眠公主〉單元。在體驗結束後,我想起開始的那個問題,突然覺得好幸運又神奇,有人在此時此刻問了我這個問題。

「如果能離開現在,你想要去哪裡?」對我來說,這個問句是和合快遞系列線上一對一演出的「驚喜」之本質。

2020 年 4 月、也是 COVID-19 疫情爆發期間,明日和合的三位主創人洪千涵、張剛華、黃鼎云產生了一個想法:「把藝術快遞到你家」(Art Delivery)。他們申請了文化部紓困方案 2.0 計畫,也曾用粗糙的原型(prototype)跑過,以蒐集意見、預先找出可能發生的問題,不過當時台灣的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這個計畫就先被擱置。

今年 5 月中宣布三級警戒,直接衝擊到表演藝術領域的生態,不過也激發了劇團和創作者高度的行動力,3 位策展人在僅僅幾天的時間邀請了 25 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包括他們 3 位本身),將《Surprise! Delivery和合快遞》推上線跟防疫中的觀眾見面。這一系列連續兩週天天上演的線上/遠距演出,對表演藝術觀眾而言就像即時雨。

〈鄭烜勛的小人物探險隊〉會先做諮詢,再把手邊物件製成獨一無二的作品寄給觀眾。(鄭烜勛提供))

一對一,創造質地獨特的「驚喜」

在這系列演出裡,藝術家與觀眾「一對一」的形式是所有快遞的共通點。不管使用視訊、直播、包裹、Google Doc、電話、電子郵件,一次的演出只為一位觀眾設計。這代表,和一般小劇場演出相比,參與的藝術家得花數倍的時間接觸同樣人數的觀眾。但當時三位策展人很自然地朝這個方向去設計活動,因為:「對我們來說,這次的行動與整個策展其實圍繞在『驚喜』這個概念。」

其中有兩位觀眾買了二名藝術家的演出送人,彷如送出一種陪伴與療癒,覺得在疫情期間,他們的朋友適合拿到這樣的驚喜禮物,而對方卻渾然不知,這意外的變體更是體現了驚喜本身的可能。

「本來的想法是,如果防疫無法出門,就『把藝術快遞到你家』,但後來我們以『驚喜』替換『展演』,因此可以涵蓋更豐富的各種行爲。」策展人之一張剛華這麼解釋。不過驚喜也可以是多人共享的,但在一對一的空間裡,驚喜又具有不一樣的性質。

「關於觀眾可以是一個人或是多人,千涵有提到一個環節。多人對於驚喜本身會出現比較複雜的考量,例如同住者可否一起享用驚喜,但後來我們回到『心理狀態』的考量,如果可以呼朋引伴,體驗上會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黃鼎云接著補充。

這就要回到明日和合的三位主創人一直以來的共同關注:私密性與個體性。

私密性與個體性:

延續前期作品的脈絡

逐一檢視明日和合的前期作品,會發現在現場演出的形式中,一對一其實一直都是他們創作的重要元素。

在《獨身澡堂》這個作品中,觀眾獨自來到一個浴室空間,四面都是鏡子,進去之後,觀眾就是一個人面對這個環境,30分鐘的獨處時間。浴室散落著印在賽璐璐片上的文本,摘自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s)的《冒犯觀眾》(Publikumsbeschimpfung)與收錄其中的〈自我控訴〉。

在這個作品中,創作者關注的是觀眾跟表演者、或表演跟作品之間可以產生什麼關係。在《獨身澡堂》中,觀眾的記憶變成表演方法跟內容,私密性跟個體性,就是明日和合此作中探問的主題。

《日夜旅社》則加入了觀眾與觀眾之間的變體。在一個平行的空間裡頭,沒有牆壁間隔,但有兩個任意門。兩位陌生人同時進入一個空間相處二小時,過程中,觀眾皆可以隨時終止這個過程,而要如何與另一個人、是否共同在此空間中建立關係,則全由觀眾決定。

《做一頓飯》的演出裡,策劃者(也就是導演)的存在則處於「呼之欲出」的狀態。一個廚房,一位觀眾。他來到這裡,面對一個題目:「想做一頓飯給某人吃,但那位某人其實吃不到」。策劃者就在隔壁房間休息,將空間、時間和事件留給觀眾。他有一個半小時,為一位特別的人煮頓飯。面前有 memo 紙、錄音機,也許他可以為這位特別的人的身分留下線索。而下一位進入這間廚房的觀眾眼前,會是上一位觀眾留下的一份餐點與線索。接著,他將重複上一位觀眾的行為,為下一位觀眾留下一份餐點、一些線索。最後一份餐點則交由策劃者品嚐。如此這般,有機地形成一條付出、情感、嗅覺和味覺的循環。

每位表演者,都有自己的祕密武器

上述的創作脈絡對於三位主創人而言是如此清晰,那麼其餘參與的多位藝術家又有什麼樣的策略呢?張剛華指出,對每一位表演者而言,在這次的計畫裡,都會回到「我是如何跟一個陌生人接觸」這題。「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武器是什麼。」

「當然,這批創作者都是我們邀請的,我們三人都有受過導演訓練,碰到材料時會很直覺地反映可以怎麼用,但面對這麼多背景不同的參與者,我們其實沒有介入太多,就這樣看著豐富的形式發展出來。」張剛華補充道。

例如他在〈耳朵裡的春浪潮濕濕噠〉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想像的按摩,其靈感出自他自身體感,渴望與人身體接觸的狀態,使得缺席的觸覺反而強烈地在場。

而黃鼎云在個人的生活裡,反而進入一種衝刺忙碌狀態,起先他以「想為觀眾完成一件事」的想法開始,但後來發現為了遵守防疫規定,執行上實在困難,才回到較為樸素的分享模式。「我沒有氛圍化、表演化,不是去思考一個特別營造出來的時空,而是設定預約的人是想要跟我發生關係。那麼,在過程中,我把『我是誰』真誠地交給他。」

而接觸催眠有一段時間的洪千涵則以催眠作為表演藝術的形式,隔著螢幕與觀眾一起漫遊時空。

除了策展人的演出外,多元的形式包含占星、測字、即興舞蹈與編曲等,甚至有像是日本節目「斷捨離達人到我家」風格的互動式體驗。回應著策展概念,這系列「驚喜」是關乎創作者採取什麼樣的「行為」去回應特定環境與時間點。聚焦在「行為」時,我們能看見的就不只是提供表演的表演者和享受表演的觀眾這樣二元的區分,只要選擇參與這個體驗,就是對所處的環境作出行為反應。

「也許我們彼此都需要這份驚喜」

「在製作和合快遞時,也剛好是情緒起伏很大的時候。」黃鼎云分享道。「相較疫情之前,我們每天都面對同一個螢幕在工作,但是原本的案子幾乎都暫停,於是所有工作都具有研究看看規劃的性質,無邊無際的計畫,卻不知道實現的那一天何時才會來。」

張剛華則不自覺轉換了語氣說:「今天比較不一樣。」他的母親稍早來電,說家裡有親戚在雅加達過世,而這對他來說是今年家中第二位因為 COVID-19 去世的親戚。除此之外,被延後的工作、經濟焦慮等都已成為日常。「不過朋友的狗會來陪伴我,我也會做甜點、下廚協調生活氣氛,另外,做和合快遞也讓我感受到與人的連結,尤其和創作夥伴的默契。我很開心在這段時間我們依然一起創作。」

至於洪千涵,三、四月時她剛好報名了催眠的證照課程,也將它延續到這次的作品。「我在這次的經驗裡感受到某種集體潛意識,轉化為語言的話,就是——觀眾好像很想離開某種現在。」而在她自己的生活中,也感受著這種「無法往未來投射」卻又「無法投入當下」的慌張焦慮。「決定做和合快遞以後,我非常快樂,製作到現在,我發現我想要面對現在。每一個催眠的體驗中,當觀眾說『我到達了(那個他想要去的時空)』的時候,我成為被帶入文本的那個人,我知道那就是一種當下。」

而在《Surprise! Delivery和合快遞》 Sharing Talk 分享會當中,觀眾紛紛表達很開心疫情期間終於有演出可以看,不過洪千涵說:「我覺得是我們彼此都需要。」

三級警戒持續,明日和合則繼續關切這個藝術行動的狀態如何延續。「它不一定以作品呈現。而是在特殊時刻面對身邊的社會氛圍、環境改變,需要行動的能力。」可喜可賀的是,最近他們似乎聽見了地方父母的防疫育兒心聲,宣布推出《Surprise! Delivery 和合快遞-KIDS 版》。不管有沒有孩子,如果想在防疫生活中添加一絲主動性與隨機而來的驚喜,和合快遞將是你的好選擇。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