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都》——走在自由的那一端?一道給香港的「結婚」選擇題

「跟你結婚,是不是連養隻烏龜的自由都沒了?」女主角莉芳在水族館外見到一隻翻倒了身的烏龜,想請店員幫忙之際,卻被店員推銷而半推半就地買下了另一隻烏龜;電影從一隻烏龜開始,卻讓她踏入婚姻的困局,與她相愛多年的男朋友殷俊榮(Edward),始終不懂女友的心,以為烏龜被丟了,再買一隻便可填補她心中的缺口。長相看似相同的烏龜,莉芳卻始終沒幫到她最初那隻翻不了身的烏龜,這樣的生活,真正是她所想的嗎?

電影開場,莉芳半推半就地買下了一隻烏龜。(光點台北 提供)

香港新銳導演黃綺琳,於她的首部長片《金都》,以香港著名的婚慶商場「金都商場」(Golden Plaza)作為電影背景,通過眼下大齡都會男女可能面臨到的婚姻為命題。從結婚對自由的選擇考量,藉由空間的轉換,將個人的心境起伏,結合商場的興衰擴之為香港未來的出路。

從 1980 年港英殖民時期即落成的金都商場見證著日月的轉變、政權的轉移,許多香港家庭的記憶歲月亦都刻印在這座時代商場中。金都商場座落於九龍旺角彌敦道與鴉蘭街交界,緊鄰港鐵太子站。太子是一名來自英國的愛德華八世,1922 年還是王儲的他乘搭著「聲望號」來到仍在英國殖民下的香港,在參訪九龍城寨後,命名一條道路為「宜華徑」(Edward Avenue)作為紀念,此路經過數度改名後,1958 年才定名為「太子道」;1975 年,政府增修地鐵系統,建造港鐵太子站,「太子」遂變為地名。而愛德華八世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為了愛情而捨冠退位一事。《金都》的英文片名「My Prince Edward」正是以莉芳的視角出發──我的愛德華太子。黃綺琳運用太子地名「Prince Edward」的雙關,不僅是男主角的英文名字,莉芳是否能成為「太子妃」(Princess)也成為電影的核心。

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刻劃的黃綺琳,首部長片便展現她一路於影視劇打磨的基礎。在拍《金都》之前,她不僅是名作家、填詞人,也曾為香港電視(HKTV)、ViuTV 擔任編劇。在八、九〇年代掀起港劇興盛時代的大台無線電視(TVB),因近年戲劇質量參差,導致港劇日漸沒落。2016 年,甫開台的 ViuTV 也開始自製戲劇,第一套戲劇《瑪嘉烈與大衛-綠豆》改編作家南方舞廳的小說,探討著瑪嘉烈與大衛這對伴侶同居後的感情糾葛,以生活的細瑣情節、金句式的提點,讓觀眾體會平凡愛情的酸甜苦澀。此劇被譽為是復興港劇的代表作之一,劇本雲淡風輕地展現日常,卻又能勾動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愛情的敏感神經——編劇正是黃綺琳。

在《金都》裡,黃綺琳再一次發揮她的所長,當現代人因工作繁忙沒時間談戀愛,又到了被催婚的年紀,身邊有伴侶的男女更急著步入禮堂,成家立業、三年抱倆。「結婚」也仿若成為了給生活和家人的交代,而這樣的「交代」,冥冥中也綑綁住自己的心之所向。

正如《瑪嘉烈與大衛-綠豆》第 21 集〈面對面〉中所說:「人總會想擁有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但當真的有機會得到卻不敢要,因為一旦接受了,就會失去自己。」與 Edward 感情穩定甜蜜多年的莉芳,雖即將成為羨煞眾人的美麗新娘,可是她也意識到,當婚姻成了一紙契約,自己的未來是否就此侷限?看似水到渠成的「結婚」,卻也意外揭開她隱藏男友多年的祕密。所謂婚姻,是否真如想像中美好?還是終其只是一個普通人的生存模式,工作、買樓、結婚,為了目標而生活,甚至只求寄居在這狹小的彈丸之地,不惜走上假結婚的道路。莉芳並不是不想步入紅毯那一端,而是她清楚知道,這一轉身,那些未完成的夢想與曾經屬於她的自由,可能就此離她而去;而她也將繼續被「困」在這座每天不停為生活汲汲營營的愁苦之城中,惡夢重蹈覆轍,再也無法翻身。

十年前假結婚賺錢的莉芳才得知還沒成功離婚,就被男友 Edward 求婚。(光點台北 提供)

或許幸運的是,莉芳最終選擇了她所想要的生活,然而,反觀她腳下的香港,才正被一紙撕毀承諾的契約凌虐。片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假丈夫,看似詼諧地告訴莉芳何謂自由的模樣,但其實香港又何嘗不是莉芳的縮影?

以為過著五十年不變的生活,以為結了一場固守誓言的金婚,卻在 23 周年前夕完全變了調。香港,也從原本不會飛(不願飛)的鳥,如今進化為特別嚮往自由的鳥。或許情況還更為窘迫,並非不想結婚就能乾脆悔婚,如今的香港就像那隻翻不了身的烏龜,一切只能自食其力,抗爭到底。一如近期黃綺琳擔任編審的新劇《歎息橋》所述:「大家或許都站在歎息橋上,但歎息橋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幸福橋』,是幸福還是歎息,到頭來都是由自己選擇的。」是否能迎向自由的那一端?是莉芳決心的下定,也會是香港人群起革命的時刻!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