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指南》:希望你不要一晚就追完

改編漫畫、改編小說,如今影視圈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改編作品,從這點來說,Netflix 的紀錄片影集《安眠指南》(Headspace Guide to Sleep),可說是獨樹一格——它是一部改編自 App 的影集。但是《安眠指南》奇妙之處不止於此,在這個各大串流平台鼓勵你一次花上數十小時、熬夜通宵追完全劇的年代,《安眠指南》給觀眾的第一個指南,卻是希望觀眾遠離電視。

HEADSPACE GUIDE TO SLEEP. Cr. NETFLIX © 2021

原作「Headspace: Meditation & Sleep」這套 App,濃縮了安迪‧帕迪康貝(Andy Puddicombe)與理查‧皮爾森(Richard Pierson)在 2010 年設計的冥想流程,帕迪康貝是一位在西藏寺院修行了十年的前僧侶,這讓《安眠指南》與其背後的冥想邏輯與思維,聽起來似乎只是西方人對東方文化淺嘗即止的膚淺理解——有點像《享受吧!一個人的人生》。但是,《安眠指南》看起來更實際一點,能確實帶我們走出關於睡眠的一些迷思——畢竟如果對睡眠不夠瞭解,我們又如何能避免失眠?

但是,一齣 7 集共 140 分鐘的影集,本質上就代表要犧牲你兩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這實在有點弔詭。有趣的是,《安眠指南》事實上常常鼓勵你閉上眼睛。可以說,《安眠指南》是 Netflix 平台上最叛逆的作品,因為它並不希望你一口氣看完整季 140 分鐘的內容,它希望你暫時把視線從螢幕上移開、希望你閉上眼睛、希望你暫時注視內心黑黑的那一塊。這其實也是《安眠指南》在告訴觀眾,世界上沒有任何仙丹妙藥,能讓你一秒就擺脫失眠困擾……你得慢慢來,至少得花上 7 天,或更久。

HEADSPACE GUIDE TO SLEEP. Cr. NETFLIX © 2021

《安眠指南》彷彿是有畫面的 Podcast,口白則有點像溫柔一點的 Siri,所以觀賞《安眠指南》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將播放《安眠指南》的手機放在枕邊,閉上眼睛,聽旁白給你一堂 20 分鐘的睡前課。它會告訴你:每晚都睡 8 小時並不能代表健康;而每晚都睡超過 9 小時,可能與糖尿病、心臟病或其他疾病有關;或是一個人生命中的不同年齡階段,所需要的睡眠長度都不同。美國西北大學研究指出,睡前一杯紅酒也許較易使你入睡,卻可能讓你無法獲得深層睡眠、而且還會頻頻打鼾。

一般會覺得,冥想似乎就是打坐與什麼都不想,《安眠指南》則沒有那麼籠統,它會告訴你「閉氣數到四」或是「吐氣數到六」這麼鉅細靡遺的冥想流程。《安眠指南》也不會告訴你「觀自在」這種彷彿只能自主開悟的指示,某種程度上,它將冥想整理成可以輕鬆實作的步驟,例如幻想身體裡有一個太陽,它一開始在你的腳趾升起,陽光逐漸塞滿你的十根腳趾,融化那些僵硬,然後它緩緩地往上升……你可以不用擔心《安眠指南》如何在畫面上呈現這些過程,因為根本沒有一顆太陽緩緩日升的畫面——《安眠指南》的視覺呈現方式是很保守的,你能看到溫和的橘色與紫色,且大多時候畫面幾乎靜止。

所以,也許你可以重複播放第一集,演練這些簡單的冥想片段,直到理性與身體都習慣了這些步驟,再按下「下一集」的按鈕。《安眠指南》是 Netflix 這幾年積極推動的互動式影集之一,只不過它不是《鞋貓劍客:魔法書中逃》或是《貝爾對戰荒野:停電危機》這樣的互動遊戲,而是一套你隨時能從手機 App 查閱的隨身睡眠訓練課程,可以挪出生活中任何空閒時刻,練習怎麼平息壓力、如何放鬆身心……或是想起《安眠指南》第二集所說:睡前使用手機通常會干擾睡眠品質。但是,科技並沒有對錯之分,而我們可以更聰明地使用這些數位設備。

HEADSPACE GUIDE TO SLEEP. Cr. NETFLIX © 2021
HEADSPACE GUIDE TO SLEEP. Cr. NETFLIX © 2021

睡眠仍然是令科學界困惑的神祕問題之一,《安眠指南》沒有給你更多高深艱澀的睡眠研究、也沒有告訴你那些「十億個小夥伴都驚呆」的恐怖事實。反過來,它甚至常常提醒你不要執著於快速入睡、不要追求夜夜睡眠品質完美。《安眠指南》與 Headspace 和 Netflix 合作的上一部影集《冥想正念指南》類似,以一種溫和與切實的方式,帶領你逐步接近完美的生活狀態,當然,最好別嘗試囫圇吞棗地一晚就看完它。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