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聯考季節,都會有一批學生拎著成績單,用落點分析看各校各系的排名,來決定要選哪間學校、還是哪個系才會有前途。同時,也會有許多對台灣教育憂心忡忡的人士傾巢而出,討論到底是不是恢復聯考,才能讓大學入學更加「公平」。也確實,過去對於高等教育公平性的討論,大部分都著重在重分配上,也就是有多少弱勢背景出身的小孩,最後能夠進到讓人滿意的第一學府。但是,到底進台清交成和進其他大學相比,真正的不同之處在哪裡呢?讓寒門子弟進到台大,對他們的幫助又是什麼?
在國中小左右的教育階段,不少父母並非單純接受家裡附近的學區,而是在購屋置產的階段就開始尋覓學區,或是尋求寄戶籍、租屋買門牌等手段。這些孟母三遷的故事,反映出不少人選校的邏輯,在於「有些學校對(我的)小孩特別有幫助」。這種個別學校對學生有不同程度助力的概念,早在數十年前就已付諸統計模型,稱為學校對學生的「加值 (value-added)」;這些模型近年在經濟學家的推廣下,已成了評估學校辦學品質的重要指標。
在國中、小學階段的教育辯論上,雖然各界對於問題和解方是什麼都沒有共識,但討論還是聚焦於「怎樣對孩子比較好」。而到了高等教育的階段,我們討論的通常不是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什麼一堆人修過法律的課後還是支持整本六法全書唯一死刑?每年都在喊說景氣不好政府該發錢的人,他們是不是大一經濟學全部翹光了?這些問題從來沒有出現在主流的高等教育辯論上。我們在吵的,通常都是大學入學機制是否「公平」?大學經費到底要不要集中在頂大?大學生太多了會造成學歷不值錢嗎?大學生減少,有學校要倒閉了怎麼辦?……諸如此類顯然與提升學習成效無關的辯論。
學習成效從高等教育的政策辯論缺席,一部分反映了學生(以及影響他們填志願的家長)作為消費者,對大學提供的服務的期待。民間口耳相傳的大學排名如台清交、中字輩、公立,以及「企業最喜歡某大學的畢業生」,顯示大家認為重要的是大學的排名;這排名的內容不一定,例如大學的學術名氣、學生的「就業力/競爭力」,但保證不是看哪間大學的課教得比較好。但是畢業生表現好,真的是這些學校的功勞嗎?例如台大既然從一開始就定了最嚴格的篩選標準,台大的學生畢業後表現好不是很正常嗎?這真的代表這些原本就很厲害的學生,去了台大有獲得台大的幫助嗎?
有些經濟學家就著手驗證了這說法,來看看知名大學是否真的對學生比較有貢獻。以善用詳細的行政資料聞名的經濟學家拉傑‧雀蒂(Raj Chetty)前幾年就將矛頭對準美國知名學府,透過計量經濟學分析證實:常春藤名校對於窮苦人家的學生其實沒什麼幫助,真正有效讓三級貧戶可以翻身的,是紐約市立大學等更為有教無類、辦學認真的機構。另外傑克‧芒特喬伊(Jack Mountjoy)與布蘭特‧希克曼(Brent Hickman)兩位經濟學家在分析美國德州高中畢業生與他們申請大學後的資料,發現兩點:(一)整體而言,個別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成就主要來自篩選到什麼樣的學生,而非大學的個別貢獻、(二)然而大學之間,在對學生的幫助上還是有差,但這和學校排名沒什麼關係。
所以給定學生入學時的程度和背景,哪間大學對學生畢業後的表現比較有功勞,大概和排名關係有限。影響更大的,或許還是學生來自怎樣的家庭。雀蒂等人也有使用美國的財稅資料,檢視了美國大學的家庭背景代間傳遞現象。他們的主要發現,是各不同大學之間會明顯地依照家庭背景「分層」,也就是有錢人家的小孩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幾間學校;而相對來說,科學技術類科系占比最高的學校,中後段家庭的學生又更少。沈暉智和林明仁在 2018 年發表的研究《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以及陳柏宇在 2021 年用台灣財稅資料發表的碩士論文《家庭背景對大學科系選擇的跨代移轉》有類似的結論。這樣看起來,討論進入哪間大學,可能不是很好的方向。那麼選系呢?就算名校對於學生的加值有限,不過不同專業總有一些差異了吧?陳柏宇同時也發現,在台灣,家庭背景的跨代移轉還是以大學層級或大學體系表現為主,而大學科系或文理組相對影響較不明顯。
不過,家庭背景可能會影響學生能得到哪些不同科系的資訊。夏小雨從美國勞工統計局 1957 到 1964 年的追蹤問卷發現,學生選系會受到他們的家長、年長一點的兄姊所選擇的職業以及薪資影響。這也就是說,有成功經歷的家庭,或許就會更願意把自己的後代繼續推向同樣的成功之路。如果對照前述雀蒂等人關於學校分層的研究,我們或許還是會得出以下的觀察:高等教育似乎還是反映了家庭背景的階層複製。
在這一次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所謂的學校「排名」可能真正代表的意義,同時也比較零散地從另一個觀點討論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大家都同意教育對於社會流動非常重要,但社會上的討論往往都流於學歷等的表象,而鮮少關注真正重要的、關於人力資本培養的議題。雖然前述提到的幾篇研究(一如既往地)稍微令人絕望,但其實還是能看到:認真辦學的學校,對於學生的正面影響,或許還是比學校排名或者名氣大。
比起捧著學校排名認真端詳,或許花一點時間更認真瞭解每個學校、每個系,才能真正找出適合每個學生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