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還能這般生活的日常──疫情升溫下的台灣

本文由《報導者》授權提供。《報導者》為非營利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的深度及調查報導,挖掘真相、監督政策。竭誠歡迎各界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以實際行動贊助支持。更多報導內容請至《報導者》官方網站。


截至 2020 年五月底,全球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破 680 萬大關,死亡人數超過 39 萬。這支全新冠狀病毒從 2019 年底中國武漢爆發,4 個多月的時間蔓延全球,演變成近代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隔離行動。

台灣緊臨疫情爆發的中心點,在政府、醫界、研發機構及全民動員攜手防疫之下,與不停封城鎖國的世界相較,我們還能過著相對尋常的生活。隨著疫情升溫,這樣的日子還能維持多久?

這是一場全球、全民的戰爭,在我們尚未找到戰勝或與病毒共存方法之前,任何人都有責任持續奮戰,守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更是重要戰線。靠著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科學家拉起陣地,後方才得以喘息片刻。不論前線或後方都過得緊繃,面對這世紀之疫,我們已作戰三個多月。走過元宵、清明,面向端午,這場戰役還不知持續多久,但至少我們一起走過春天,也還會走下去。

躺在公園睡覺的民眾。(攝影/余志偉)
新北市長侯友宜視察尚未完工的市立土城醫院,每位民眾進入醫院須量額溫與酒精消毒。土城醫院預計 4 月 23 日開始試營運。(攝影/吳逸驊)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防災救護指揮中心,統籌指揮台北市防疫救護工作。(攝影/陳曉威)
一名返台人士,穿著全身防護衣搭乘防疫計程車。(攝影\蘇威銘)
金門浯島城隍廟保留了農曆4月12日的遶境行程,在城隍爺出巡之日,信眾一路持香跟隨城隍神轎之後。(攝影/鄧毅駿)
防範武漢病毒,小學開學首日進入校園須戴口罩,量體溫,並宣導用肥照洗手。其中一間小學示範在用餐時,使用隔板避免口沫傳染。(攝影/吳逸驊)
立法院的電梯地板被黃色膠帶區分成 6 格,並限定一次只有 6 人可搭乘,以預防病毒交叉感染。(攝影/張良一)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