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慶豐收——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側記

「啦棒(lapin)! 」

銀幕上一出現影展吉祥物兔子(le lapin),諸多影迷就興奮大喊,不斷有紙飛機飛向銀幕前的舞台上。當燈光暗去,有些觀眾們像魚兒張合雙唇製造音效,直到影片開始播放才安靜下來。

儘管熱浪來襲,法國安錫動畫影展活力十足的觀影傳統仍延續至今。我與其他上萬名影迷來到安錫國際動畫影展(Le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 d’animation d’Annecy 2022)),一起跟著銀幕上的各式人生或笑或揪心。

大時代中,小人物浮沉

今年安錫影展長片競賽中,好幾部片均以大歷史中的小人物為題。《奔向好萊塢》(Aurora’s sunrise)(註)改編自真人真事,描寫亞美尼亞孤女 Aurora 躲過鄂圖曼帝國屠殺,投身好萊塢夢工廠的神奇旅程;《流星人生》(Charlotte)以德國猶太畫家夏洛特・薩洛蒙(1917-1943)生平為本,回溯她落入納粹魔掌前全心創作的藝術生涯;《吾鄉安哥拉》(Nayola)描繪非洲安哥拉三代女性的生命故事。Yara 的母親 Nayola 在內戰中失蹤,所以她從小由阿嬤帶大。不過 Yara 年輕氣盛,盡編寫一些可能踩到當局紅線的歌謠,阿嬤為了不再失去親人,一心只想顧好孫女。

法籍義裔導演烏給托(A.Ughetto)長片《義大利人與狗禁止入內》(Interdit aux chiens et aux Italiens)片名來自法國早年某些酒館的告示「不歡迎義大利移工入內」,僅管法國明明需要外籍移工的勞力。偶動畫電影如當代魔法,重現導演長輩在義大利法西斯政府與法國親納粹政權底下討生活的往事。

而法國漫畫家桑貝(Sempé)筆下享譽國際的小淘氣尼古拉這次躍上銀幕,《小尼古拉的幕後老爸》(Le Petit Nicolas – Qu’est-ce qu’on attend pour être heureux ?)一片描繪桑貝與編劇葛西尼(R. Goscinny)的合作情誼。點子多的葛西尼塑造出廣受世人喜愛的小尼古拉,而他的家族曾因猶太身分遭受迫害,飄散四方。本片入圍坎城影展,並獲頒安錫長片水晶獎。

《小尼古拉的幕後老爸》(Le Petit Nicolas – Qu’est-ce qu’on attend pour être heureux ?)。Annecy Festival 

安錫長片除了正式競賽,另開闢「反拍」長片競賽(Contrechamp),介紹形式與內容更加另類的作品。日本導演山村浩二長片《幾多之北》(Pléthore de nords)由奇特的角色們構建出一座充滿焦慮與迷惘的奇幻迷宮,獲頒反拍長片獎。導演自承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讓他對未來深感憂心,因此動念創作本片。「反拍」評審團讚譽獎則由韓片《不熄之火——工運先驅全泰壹》(Chun Tae-il: A Flame That Lives On)獲獎。本片描繪裁縫師全泰壹投身工運的歷程,不瞭解這段歷史的外國觀眾看了也深受感動。

人生練習曲搬上銀幕

感情是人生無止盡的練習題,也是電影人鍾愛的主題,安錫今年數部得獎短片在在觸碰人心。匈牙利導演巴拉茲・圖賴(Balázs Turai)以《愛情練習曲》(Amok)榮獲安錫短片單元水晶獎。影片色彩魔幻繽紛,而主角戀愛運衰到不行,以為遭到妖怪纏身,但事實上最難對付的,是自己的心魔。導演獲獎時淡然表示,影片靈感來自切身遭遇過的苦痛。

短片評審團獎則頒給了斯洛凡尼亞導演史佩拉・卡德絲(Spela Cadez)作品《燒烤愛情》(Steakhouse)。劇中的丈夫原本興高采烈地想為妻子準備生日大餐,結果因為一些意外狀況而搞砸。導演說作品素材來自她對家人互動的觀察,但也坦承並沒有機會分享給家人。

《燒烤愛情》(Steakhouse)。Annecy Festival
《愛情練習曲》(Amok)。Annecy Festival 

亞洲方面,中國在短片、實驗短片與學生組競賽均有作品入圍。旅美中國導演雷磊長片《第二個跟第三個媽媽》(Silver Bird and Rainbow Fish)入圍「反拍」長片競賽,敘述中國文革期間,導演祖父輩的家族往事。動盪的時代,人多半像小石頭般被政治浪潮推來滾去,完全由不得自己。幸好導演父親小時候遇到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也願意呵護他與姊妹們長大的貴人。

韓國學生作品《皮相社會》(Persona)主角得套上美麗外皮,才敢出門跟朋友見面,大家都戴著美型皮囊社交,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本片獲頒學生組競賽大獎。韓國另有短片《永不離散》(Things that disappear)入圍今年競賽。一名歐巴桑住在都市重劃區,不知何時得搬離家園。即使面對搬遷壓力,她依舊費心為家中老貓處理後事。導演金昌洙表示影片靈感來自過世的親人,他想訴說一些其實永遠不會消失的人事物。該片節奏沉穩,場景與聲音設計細緻鋪陳,令人低迴不已。日本導演矢野 Honami 的《多桑再會》(A Bite of bone)同樣描寫親人過世的童年往事。長輩用當地習俗緬懷逝者,而她有自己的方法。

《皮相社會》(Persona)。Annecy Festival 

入圍學生組競賽的香港短片《城堡裡的大象》(Elephant in castle)描寫的則是2019年到2020年的香港。片中無名人士戴著黃頭盔參與工程,最後倉皇奔逃,像土豆般一一遭剔除。這幕讓人想起反送中運動,適逢香港移轉主權25周年,唯盼有人記得香港民主人士的奮鬥。

香港導演楊凡今年受邀擔任評審,他的作品《繼園臺七號》於影展期間放映。影片主要描寫1967年香港一名大學生與一對台灣母女的曖昧關係。國人導演謝文明曾參與此片的動畫與美術指導,他的驚悚短片《夜車》今年也在安錫的安妮獎(The Annie Awards)單元放映。黃心健入圍 VR 競賽的作品《輪迴》(Samsara),為今年入圍安錫競賽唯一的台灣作品。台灣今年以線上方式參加安錫另一重頭戲——MIFA 國際市場交易會。

動畫電影製作需要大量資金,安錫 MIFA 市場交易會設立提案競賽(Pitchs Mifa),提供多項資助,他們近年也積極拉拔其他國家動畫產業,促使國際動畫創作更多元。

今年提案競賽中,埃及編劇薩邁赫・穆爾西(Sameh Morsy)聽了父親跟政治犯祖父的互動經驗後,寫下《跟阿爸開講》(The Day I Smoked a Cigarette with My Father)短片劇本,贏得兩座獎項;厄瓜多導演法比安・阿爾達茲(Fabián G. Aldaz)的短片計畫《巧克力的滋味》(Shokoladi),以蘇聯解體後喬治亞人民掙扎過活的移工史為題,皆令人期待。

台灣這次則由文策院主導,不但聯合27家業者近40件作品成立線上台灣館參加安錫 MIFA 市場展,也參與安錫市場展「出版業與動畫界相見歡」(Meet the Publishers)活動,引薦國內出版社優秀文本給國外動畫界認識,以期增加改編成國際影視作品的可能性。

安錫影展試著關照普羅大眾與專業人士,並扶助動畫大國之外的新興國家動畫產業。無論您是動畫影迷或專業工作者,法國安錫動畫影展值得您前來一遊,一起來高喊「啦棒(lapin)」!

註:文中除了《第二個跟第三個媽媽》為正式中文片名外,其餘片名皆為本文作者暫譯。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