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9 年香港叫人身陷黑暗,2020 年,世界幾乎讓人置身末日。」這是《Breakazine 突破書誌》總編輯阿彼在新刊序言寫下的一段話,在 2020 年的今天,讀來確實心有戚戚焉。
以「末日生活提案」為題的第 61 期雜誌,原來是為了緩解新冠病毒重創全球所帶來的焦慮。未料,出刊數日後,中共人大表決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為中國干預香港自治權提供法理依據,吞噬香港僅存自由,香港人被迫再次走上街頭。這末日提案,難道真成了某種現實預言?
翻開雜誌,便發現內容不僅僅只是對焦疫情,更爬梳自 2019 年以降的大型災難,比方亞馬遜河、澳洲叢林等山火,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肆虐東非農作物和牧場的蝗蟲大軍,威脅超過 2,500 萬人的糧食;香港周圍被六座廣東省核電廠包圍,生活在隱藏的核爆危機等……內容反覆提問將我們生活帶往末日的危機,究竟從何而來,又該從何而去?
環境、糧食、自由、安全,生活在文明國度的我們,缺一不可。這樣想來,全人類的命運或許也沒那麼不同,你跟我都是面臨存亡危機的生命共同體。「我們都是用一人之力,在對抗塌下來的世界」,研究糧食的譚迪詩博士受訪時這樣提起,她的智慧之言,或許解不開如何讓危機化為轉機的題目,卻也點出世道的艱難,絕對得靠每個人的不放棄,才有更多機會走下去。
細究《Breakazine 突破書誌》,這本雜誌早與香港共同走過動盪十年,從 2009 到 2010 年的「保育天星皇后碼頭」及「反高鐵運動」、2012 年「反國教」運動、2014 年非法「佔中」運動。甚至是 2019 年的盛夏,由《逃犯條例》修訂觸發的反送中運動,編輯團隊也不曾缺席,在迷茫探索中,連著三期爬梳紛亂的社會局勢,寫下許多深陷其中的生命故事,分別記錄了反送中運動三個不同時期。
為改革而生的《Breakazine 突破書誌》,秉持對香港這份土地的愛,也不斷地替香港人注入強心劑。即使在今年 5 月中旬,雜誌被市民發起連署指控、媒體報導渲染是「美化暴徒、聚談暴力、鼓吹青年上街遊行」,他們仍無所恐懼,堅持立場,甚至讓最新一期刊物準時出市。
這一路走來,其實都很需要勇氣。
倒帶回 2019 年 10 月 1 日,當時正值反送中運動最為激烈的時刻,警方公告發射催淚彈的數字超過 3,100 枚,遠遠超過五年前的雨傘運動,群眾匯集的能量也是一天比一天驚人。第 59 期「催淚香港」在此時出刊,以四個「看見」角度,悼念這座城市的秩序是如何被一一摧毀。
從「直視非人之眼」細數國家機器只剩利益之眼、鎮暴警力怎麼樣殺紅了眼;「目睹城市傾倒」則從 19 歲青年乃至 60 歲長者說出他們經歷目擊的一切,為這地方哀悼;「凝視香港傷痕」則讓各種與這場運動最貼近的記者、社工、警察家屬、父母自白;「迎接新的眼光」則以新世代的港式民主提案,作為反送中運動的主權與救贖。封面則是一張在催淚彈四散的迷霧中,參與抗爭黑衣人依然挺立的身影,「催淚香港」四字鮮紅色字體躍然紙上,看來觸目驚心。
當時,香港小誌、文宣所展現的創意能量都異常驚人,手上拿到這本香港郵寄來的《Breakazine 突破書誌》「催淚香港」,不禁熱淚盈眶。還記得當時將這本雜誌緊握感受到的溫度,熱血沸騰。也不難想像它將傳遞給香港朋友們的感動,後來得知,那一期雜誌很快便二刷,也是該雜誌 10 年內第一回加印,團隊將它「獻給曾經為香港流淚的人」。
半年時間很快過去,2020 年 1 月,隨著中大、理大守衛戰的落幕,《Breakazine 突破書誌》又以「勇氣不滅」為題,分成四個篇章談勇氣,這些街頭抗爭義士一一站出來回溯他們參與這些行動時的心路歷程,勇氣不滅的故事,觸動更多人挺身而出。
〈跨越遇襲後的恐懼〉是頭部曾被襲擊的美智子的自白,她的情況一度嚴重到需要手術,術後出席廣場集會,偶爾還會出現害怕人群的症狀。她選擇面對的方式,則是盡可能地出席每一次聽審,重覆去聆聽施襲者描述的暴力場景,讓自己漸生勇氣,面對腦海中一再浮現的恐懼。
〈三天守成勇武的疑問〉則是匿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和朋友們在奮戰三天、身心俱疲之下,自陳當本來的勇氣變成疑問時的煎熬。〈電光火石間擋子彈〉則訪問了 40 歲傳道人 Anthony,他在警察扣下板機、開了第一槍後,奮身而出,以展開手臂、像是十字架般地擋在警察與示威者之間。問他哪來的勇氣,他則直言「一點一滴的義怒,會讓人有更大的勇氣」。
連續三期《Breakazine 突破書誌》的「勇者告白」,有人義無反顧,有人克服恐懼,也有人尋求集體力量撐住自己,這些故事成了香港人的「勇氣養成三部曲」。希望是否還會降臨?勇氣是否終會消逝?未來又該如何走下去?看著他們,突然明白唯有堅持勇氣和智慧走到最後ㄧ刻,才能知曉所有可能性。希望這三本猶如勇者之書的《Breakazine 突破書誌》,能帶給更多人勇氣,也將它「獻給仍未放棄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