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製作人今敏的時空膠囊——《夢的化石》

今敏的電影作品融合了許多熟悉的動漫元素——像精靈般的女性角色、敏感的機器人、未來主義的都市風景,以及對技術創新和破壞力量的焦慮——它還受到文學、藝術和電影傳統的影響,遠遠超出當代日本流行文化。


《夢的化石》為今敏在2010年夏天逝世後,由講談社出版的紀念短篇合輯,書中共收錄1984至1988年間15篇短篇,主題各式各樣:有戰國時代的古裝故事、遇見幽靈的恐怖物語,還有今敏擅長的科幻、懸疑故事等。曾任大友克洋助手的今敏,畫風中清楚看得出大友的影響,同時故事中也看到年輕時的今敏面對制式社會的反抗,以及日後動畫電影中那種結合古風的溫暖人性、天馬行空的科幻想像力。本期《週刊編集》摘錄《夢的化石》其中一篇〈太陽的彼方〉第312至318頁

 《夢的化石》今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認識「今敏」這個名字是上世紀末的事。1997年底,為了慶祝退伍而在日本放浪了一個多月,彼時路經池袋某電影院時發現了一張《藍色恐懼》(PERFECT BLUE)的DM。使用的正是那張女主角未麻滿臉鮮血高舉冰椎的主視覺。仔細一看,要等到隔年2月底才上映,既然看不到第一手,只好怒抽DM洩忿。也就是那時候注意到,導演連名帶姓只有兩個字,是個怪名字。返台後把DM拿去秀給阿宅前輩看時,還隱隱帶有一絲絲「無意間發現了位名不見經傳但期待度破表新秀導演」的得意,然而前輩看到後第一句話就是「咦?今敏耶,他終於掛名導演囉?」事後才知道,這個只有兩字的怪名字,早已散見於《老人Z》、《機動警察2劇場版》以及《回憶三部曲》(MEMORIES)等我奉為經典的神作之中。

實際看到《藍色恐懼》應該是在1998年下旬吧。我記得片尾跑名單時,我被嚇得渾身直打哆唆。由於已知這位今先生參與過前述諸多神作,初試啼聲當然不可能太差,但萬萬沒想到衝擊竟遠超出我的預測。當下我就知道——「今敏」這兩個字將是我阿宅人生中,從此得要追到天涯海角的名字之一。

《藍色恐懼》透過極為精密細緻(但依然賞心悅目)的筆觸,描寫了一齣不但黑到骨髓、且不管重看幾次都足以讓觀眾不寒而慄的心理驚悚劇。這部動畫在西方世界受到意外的矚目,不但於加拿大、葡萄牙與美國等地拿下了好幾座電影獎,電影《黑天鵝》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曾公開表示,自己從這部片受到非常多的刺激(他甚至買下該片的真人版製作權)。而今敏製作《藍色恐懼》時,不過34歲。

五年後的2002年,今敏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千年女優》公映。這次我不再是因害怕而打哆唆,而是從初盤開始就被那個自由奔放、天馬行空的敘事手法與節奏嚇到合不攏嘴。有別於《藍色恐懼》帶著斑斑血跡的恐懼,《千年女優》主角千代子透過電影銀幕縱橫數世紀的「千年詛咒」,卻是充滿了令觀眾揪緊心窩的愛。這部由無數虛實交錯的時間與空間所編織出的奇幻作品再度震驚全球,「今敏式」的敘事手法從此成為一個明確的電影語言。《千年女優》不負眾望地再度於海內外拿下多座大獎,今敏也成為足以代表日本,屈指可數的「動畫大師」之一。

本以為還要再等個三、四年才等得到第三作,沒想到《東京教父》在2003年下旬就公開。這回畫面不再使用真假虛實的「今敏式」語言,但劇本分鏡與作畫的每一個細節,都精準到匪夷所思的完美。在用深層心理驚悚劇嚇過你、用跨世戀曲感動過你之後,《東京教父》所呈現的是一份足以包容一切的愛與奇蹟。這部電影可說用最歡樂、最滑稽的口吻,將東京這個都市最昏暗的角落赤裸裸地吐在你面前,並讓它散發出希望之光。照例,《東京教父》繼續在國內外拿獎拿到手軟,至此今敏作品獲獎成了天經地義之事。

做夢的孩子 —— 今敏
遊走於現實與虛幻的界線

《東京教父》之後,今敏突然轉移戰場,新作舞台挪到電視媒體上。2004年2月《妄想代理人》於收費衛星頻道「WOWOW」開播。透過這部作品可以感覺到,他想要重新將「虛構:真實」這個主題玩到頂點的野心,全篇十三集的動畫作品充斥著滿到掉渣的「今敏式符號」,然而有別於過往貫穿整部電影的步調,每集三十分鐘的節奏感讓這些符號以一種更渾然天成的型態,讓觀眾先自然而然「陷進」那個看似毫無異常的詭譎時空,到最後再把所有精心堆疊出來的虛虛實實一口氣捧到觀眾眼前引爆。

「唉,所謂的『爐火純青』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在追完《妄想代理人》之後,我想有這樣感嘆的觀眾絕不在少數。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再兩年之後他又為我們帶來了《盜夢偵探》。

《盜夢偵探》是筒井康隆於1993年發表的小說。今敏本就是茼井康隆的書迷,且《盜夢偵探》更是他最鍾意的作品。其實在《藍色恐懼》之後,今敏本想將《盜夢偵探》作為他的第二部作品,然而陰錯陽差未能成願。直到某次與茼井康隆對談,才從原作者本人身上接下將此作視覺化的任務。從《藍色恐懼》開始,歷經四部傑作,這一切彷彿都是為了執導《盜夢偵探》所需要經歷的洗禮。這一齣以「夢」為軸心的科幻作品,說是今敏動畫創作生涯中集大成的巔峰之作毫不為過。

今敏1963年出生北海道札幌,少年時代都在北海道度過,直到1982年考上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才來到東京。他不但是筆者母校的校友,還是視傳的直系學長。2004年下旬,特別講師名單裡赫然出現了「今敏」大名。當天的座談,今敏提到了自己的大學生活;他在大學時代就進入漫畫圈,開始在大友克洋等神話級大師的工作室擔任助手。1984年講談社第10屆千葉徹彌獎優秀新人獎的得獎作品〈虜〉,正是他在學期間完成的漫畫出道作。他當時還說:

大學不是教「技術」這種東西的地方,真的。重要的是學習「求學的方法」。當初會想考美大其實也只是想要將來靠畫畫吃飯,插畫也好、漫畫也好,隨便什麼都行。既然碰巧拿了個漫畫獎,那大概畫漫畫也不錯吧⋯⋯於是就糊里糊塗陷入這個圈子了。

蹺課翹那麼大當然不是因為大學教的東西無聊啦⋯⋯只是在專業漫畫家的職場能學到的東西對我來說真的比較實用,而且畫出來的作品能夠馬上讓讀者看到⋯⋯那真的是很有魅力的經驗。 

今敏從1982年入學,1987年才大學畢業(大三念了兩次),於1991年首次以美術設定、構圖設計、原畫的身分參與動畫作品《老人Z》的製作,1994年為了將重心放在動畫產業,「漫畫家今敏」就此封筆。

今敏的短篇集《夢的化石》所收錄的作品,就是今敏在投身動畫圈之前,從1984年至1989年五年間的軌跡。早在四十餘年前,今敏就在自己的出道作〈虜〉中嘗試將「真實與夢境」放在同一個敘事象限。〈虜〉及〈CARVE〉這兩篇以近未來為舞台的作品,處處滲透著年輕的作者對成人世界架構下的「體制」所提出的質疑,那樣的「質疑」確實帶有初生幼犢之勢的憤怒,但接下來的〈胡搞瞎鬧〉、〈FOCUS〉等作品,「大人的權威」又被他描寫成一種極度戲謔、荒謬的存在。此外,「精蟲充腦思春期少男」對「性」的無知、好奇、嚮往⋯⋯也是今敏早期作品時常出現的主題之一。除了這樣的主題與「戲謔」的調性可說是天作之合以外,想來年輕的今敏構思時也夾帶了不少「自嘲」的成分吧。

 「戲謔」與「荒謬」一直是貫穿今敏作品非常重要的特徵之一。另一則收錄於《夢的化石》的短篇〈客人〉,或許是他首次意識到,透過「日常中的非日常」(或說是「非日常中的日常」)可為一則故事帶來如此強烈戲劇張力的作品。今敏在熟悉這樣編劇手法後,又讓荒謬與戲謔成為創造各種奇蹟的路徑。以綁架事件揭開序幕的〈KIDNAPPERS〉給了讀者一個心頭暖滋滋的閱讀經驗,而在〈太陽的彼方〉中,讀者又被他拖著跑了一趟無視起承轉合、僅以無以計數的巧合堆疊成的暴走之旅。

要談《夢的化石》,我們當然也不可能不提到今敏變態級的緻密畫技。大友克洋的《童夢》在他心目中一直是「劇畫史上的最高傑作」。且從學生時代就以助手的身分進出大友克洋工作室,在這樣的背景下,畫風、分鏡、筆觸自然會讓讀者感受到他系出大友祖譜的血緣,然而今敏很早就透過這條血脈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從〈畏羅〉這篇發表於1988年,描寫日本戰國時代落難武將的作品,我們已經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不只是人物造型已經明確走出了自己的方向,大至場景分鏡動態光影,小到人物表情道具考證⋯⋯今敏已經有能力在兼顧「大友等級」超高密度畫面的同時,確立出屬於他的風格與節奏。

 「初期作品」多多少少都會讓讀者有一種「未熟拙作集」這樣的印象。然而《夢的化石》這本書所收錄作品,所涵蓋的題材從硬派科幻作品到小品古裝搞笑無所不包,無論是畫面節奏或是故事腳本,幾乎每個環節的完成度都高到令人嘆為觀止。讀者不只能藉由《夢的化石》得以窺視今敏諸多作品的原點,更重要的是,我們透過本書而感覺到的、那個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構築出「巨匠今敏」的成分,我們早就能從格子與格子間摸出些許脈絡來了。

在《盜夢偵探》上映後三年的2009年11月,《做夢的機器》(暫譯)於官方網站上線。「這是一部今敏將原作、腳本、人物設定、世界觀設定、分鏡、音樂方向⋯⋯幾乎所有構成作品要素全部一手包攬的作品。」但隔年2010年5月,今敏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末期。同年8月24日清晨於自宅永眠,享年四十六歲。

今敏的離開,代表的不只是失去了一位動畫業界的巨匠。身為「視覺創作者」,他為電影藝術帶來的可能性與貢獻是無與倫比的。在今敏辭世後,動畫公司MAD HOUSE社長丸山正雄先生也守住了與今敏的約定,持續進行《做夢的機器》的製作。然而整個企畫還是在2012年被迫中斷,官方網站也於2013年關閉。丸山正雄在2018年的訪談中明言,「我們可以找得到優秀的導演,但找不到如今敏般有力量的導演。現階段有能力執導這部片的只有今敏,所以我們不得不喊停。」

2010年8月25日,今敏辭世的隔日,官方部落格公開了一封他親撰的遺書:

⋯⋯我感謝這段人生中所有的邂逅。儘管現在必須面對四十過半就早逝這樣的結果,我也接受這是自己無可取代的命運。畢竟我也得到太多美好的回憶了。

此時此刻,我是這麼看待死亡的。

〈中略〉

懷著對世間所有美好事物所抱持的感謝,就讓我在此擱筆吧。
我先走一步了。

是否等得到《做夢的機器》問世的那一天,誰也說不得準。不過今敏已經用他的生命為我們留下夠多,夠多的資產了。

謝謝今敏。


漫畫 今敏(Kon Satoshi)

1963年出生於北海道,武蔵野美術大學造形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出版《海歸線》和《世界恐怖公寓》漫畫單行本後,工作重心從漫畫轉移到動畫。1998年首部動畫長片《藍色恐懼》上映,後陸續創作《千年女優》(2002)、《東京教父》(2003)和電視動畫《妄想代理人》(2004)。2006年執導改編自筒井康隆同名小說的《盜夢偵探》。2007年短片《早安》在NHK《15名動畫人》節目播放。

動畫導演工作之餘,出版由部落格內容集結而成的隨筆集《KON’STONE 「千年女優」之道》(2002年日本晶文社出版/ 2013年「復刊.com」重新出版)。亦曾擔任NHK節目《Digista》的策畫人,並在神戶藝術學院(Art College KOBE)擔任講師,2008年4月出任武藏野美術大學影像系的客座教授。

2010年8月24日因胰臟癌逝世,享年46歲。

2011年8月12日至8月24日,日本新宿眼科畫廊舉辦今敏回顧展「千年的禮物」。2012年7月16日至8月25日,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館和圖書館舉辦今敏逝世三周年紀念展「造夢人」。2012年8月26日由「株式會社KON’STONE」出版第二本隨筆集《KON’STONE II 》。今敏官網:http://konstone.s-kon.net


標題註:《盜夢偵探》片尾,女主角PAPRIKA推薦男主角粉川刑警的電影片名。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