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過我們自己

COVID-19疫情依然沒有減緩,累計全球已經超過1,700萬人確診,超過66萬人死亡,全世界許多與運動相關的活動也因此暫緩下來,需要密切肢體接觸的籃球和棒球打不了了,即便勉強開打的職業聯盟也不開放觀眾進場,無論場內的球員或看著轉播的觀眾,都有著奇異的感受。

但或許也正是在此時,人們該想起一個在數萬年前就已經學會的運動:走路


黑猩猩和人類演化血緣相近,DNA 序列相似度近99%,和人類最大的差異處之一,就是不能行走,牠們雖然能以後肢將自己支撐起來,達到展示自己、警戒和尋找食物等目的,但牠們需要用到四肢才能快速前進,用雙足行走,會消耗更多能量,而在消耗同樣的卡路里下,人類移動的距離是黑猩猩的二倍。大約7萬年前,智人就是如此,他們緩慢地從非洲出發,往東慢慢擴散到亞洲和美洲,往西則走到了歐洲。人類或許跑得沒有其他物種快,但我們很會走路,所以生活範圍才能廣布在五大洲。

雙腳擺動,思想流動

但是數萬年後的人們,卻常常忘記了走路的好處,我們總是坐在電腦桌前,緊盯著螢幕,讓身體重量集中在下背部,慢慢養出了各種文明病,但好消息是,只要你站起來走路,你的大腦和心智立刻就會出現變化。

最明顯的好處當然是消耗熱量,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只要把平日走路的步伐加大,速度略為加快,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步行,就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每日花上一個半小時行走萬步,大約可以消耗300大卡的能量,以日常行走作為運動,還可以保護心臟,讓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三酸甘油酯明顯減少。

但還不只如此,當人在走路時,心智開始轉變,走路時所看到、聞到和聽到的外在刺激,讓大腦開始活動起來,原來靜止的腦電波開始活躍起來,透過走路提升心肺功能,提升了大腦的血液循環,幫助大腦新細胞的生長,尤其是對於學習和記憶特別重要的區域。

或許這是為什麼似乎哲學家都熱愛走路。據說蘇格拉底時常在雅典大街上走路,到處與人交談,詢問人各種關於人生和世界的問題。受到劇烈偏頭痛所擾、甚至視力減退的尼采,在辭去繁重的教職後愛上了走路,每天獨自走路,有時甚至一走就是8到10小時,也正是在這段期間他寫出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名著,並在書中自陳:

我不喜歡平原,我無法平靜地久坐不起;無論我的未來命運如何,無論我還能活出些什麼,我總是需要遷移和攀登;因為人唯有在此時才能體驗到自己。

丹麥哲學家齊克果是個憂鬱且時常感到焦慮的人,他總在哥本哈根漫步問問題,得到答案後再回家,把想法寫下來,他總說:「我最好的思考來自於走路,而且我知道,就算想法再沉重,走路都能使你擺脫它。」。日內瓦哲學家盧梭則說自己只有在步行時才能真正思考,在流連社交圈打響名聲後,他最終看穿一切,決定自食其力,於是離開繁華的巴黎,來到鄉間,在那裡寫出了最後一部作品《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我喜歡隨心所欲地走路,隨處暫停稍歇。這種漂泊是我需要的生活。天色美好時,在優美的景致中不疾不徐、一步一腳印地走路,邁向旅途盡頭某個宜人的事物;在所有生活方式中,就這種方式最討我喜歡。——齊克果在死後才出版的《懺悔錄》這樣寫道。

德國哲學家康德以生活規律聞名,他每天五點鐘起床,喝幾杯茶、抽一根菸斗,上午出門授課,中午回家和朋友討論哲學。而每天下午五點,他一定會出門散步,風雨無阻,且無需同伴,因為他要透過鼻子呼吸新鮮空氣,所以得要緊閉嘴巴。他的散步路徑總是同一條,這條小路後來因此被命名為「哲學家小徑」;京都也有一條「哲學之道」,這條如今每逢賞櫻和賞楓時節就被觀光客擠滿的步道,是過去京都大學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漫步思考的小徑。

美國作家、詩人、自然主義者、哲學家梭羅曾在家鄉附近的瓦爾登湖旁親手建置小木屋,過著隱居的生活,寫出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湖濱散記》,他每天會花3到5小時走路,甚至寫了一本哲學隨筆,書名就叫《走路》。

無用之物的有用之處

但是想要走路,未必一定要像梭羅一般,只能隱居在大自然中,即便在城市裡走路,也能無所不得。德國哲學家班雅明透過研究詩人波特萊爾的作品,描繪出「漫遊者」(Flâneur)的角色,他們身處在都市中,卻抽離而獨立在人群之外,一邊漫步一邊思考,而在日本更是發展出了「路上觀察學」這種獨特的「學問」。「路上觀察者」以偵探調查的眼光觀察路上的各種物件,從人孔蓋、招牌、階梯,甚至河流上的漂流物,都可以是被觀察的對象,他們甚至將城市遺留下來的無用之物命名為「湯馬森」(Thomasson),這個奇怪的名字來自於1980年代讀賣巨人重金禮聘、卻毫無用處的洋將大名。

或許走路就是純粹走路,未必要觀察什麼或思考什麼,走路就是步數的累積,韓國知名演員河正宇在沒有拍戲行程的日子,走路就是他固定行程,他甚至與同好組成了「走路會」。他一天大概會走上一萬步,甚至會為了累積步數,精打細算每天的步行路線,走路除了讓他保持健康,更可以沉澱煩悶與不安,得到心靈上的平靜。

有類似發現的還有舒國治,他曾這麼寫道:

能夠走路,是世上最美之事。何處皆能去得,何樣景致皆能明晰見得。當心中有些微煩悶,腹中有少許不化,放步去走,10分鐘20分鐘,便漸有些拋去。若再往下而走,愈走愈到了另一境地,終至不惟心中煩悶已除,甚連美景亦一一奔來眼簾。

說到底,無論是在都市還是鄉間,無論是為了刻意觀察或是漫無目的地閒逛,走路還是為了自己,在這個新冠肺炎依然肆虐的年代,走路可以讓人們維持身體健康,增強抵抗力,也可以幫助人們思考,求取心靈的平靜。

我們走過我們自己,遇見強盜、鬼魂、巨人、長者、年輕人、妻子們、寡婦們、相親相愛的兄弟們,但總是會遇見我們自己。——喬伊斯在《尤里西斯》如此寫道。

穿上舒適的鞋子,打開你家大門,一起開始走路吧。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