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食蟻獸們:穿山甲和土豚,有時還有土狼

余憶童稚時,雖不能張目對日,也稱不上明察秋毫,不過喜歡蟲子和各種令大人倒彈三尺的小動物這點,倒是親友皆知,總想抓點什麼給我觀察,或要我去除掉些什麼。一回同父親拜訪友人泡茶聊天,伯父見我一個小鬼在這場合無聊,就表示等等大人們聊完,就帶我去「釣食蟻獸」。我一聽興奮非凡,從來不知道台灣有什麼食蟻獸,還能用釣的!我就這麼乖乖等著,想像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光景,直到太陽快下山,該打道回府,伯父才帶我走到離後院一小段路的沙地。

地上滿是坑坑疤疤的下陷凹洞,伯父拔起一根草莖在洞口附近撥沙,接著將草伸進沙中,一陣子後一隻小蟲咬著草莖跟著被釣起,原來伯父口中的「食蟻獸」是蟻獅,也就是蟻蛉的幼蟲階段,住在沙坑中以掉落流沙陷阱的螞蟻為食。

長大後每當講起這段「釣食蟻獸」的故事,都還會賊笑著和大失所望的聽眾的補充:「你知道嗎?蟻獅沒有肛門,在變態之前是不排泄的,簡直和傳說中的貔貅一樣呢,想守財首選蟻獅啊!」

傳統文化上將動物分「蟲魚鳥獸」四類,蟻獅儘管有個獅字,到底也還是食蟻「蟲」才對,真正的食蟻「獸」應是有毛的哺乳動物,那到底誰是食蟻獸?

成年的大食蟻獸舌長可達長達 60 公分以上,每天約能吃掉 30 萬隻螞蟻。(Getty Images)

穿山甲

穿山甲是目前國際上被走私最多的哺乳類動物。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估計,過去 10 年間,全球穿山甲的貿易成交量超過了 100 萬隻,現存數量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危」等級,其中包括了中華穿山甲其中一個亞種的台灣穿山甲。(Getty Images)

原先我預期會出現的是穿山甲(Pangolin)。然而長有一身麟片,古稱「鯪鯉」,也真的會游泳的穿山甲,從部首來說,不僅古人認為非「獸」類,就連現代人都還是常問出「穿山甲是爬蟲類嗎?」但牠可是有長毛的正港哺乳類,不只鱗片之間看得到細毛,還有濃密、性感又捲曲的胸毛!穿山甲共有八種,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台灣穿山甲是中華穿山甲的一個亞種,挖洞住地下,夜晚和晨昏時間才會出洞覓食,加上過去濫捕走私猖獗而極危,因此若能一睹野生穿山甲,可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

台中南屯在端午節時不划龍舟,而是辦「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傳說地下有隻金色穿山甲會帶來豐收,如果祂在端午節昏睡不醒,那年就會欠收,所以當地居民會象徵性敲鑼打鼓、穿上木屐吵鬧喧囂來喚醒地下的穿山甲。不僅如此,台語還有「裝死鯪鯉」一詞來罵人懶惰,典故出自穿山甲在遇到危險時,將自己捲成球形不動的禦敵行為。然而,穿山甲為了找螞蟻吃,一晚可以走上4小時,遠達2公里,比起喜歡宅在家的我還要活躍得多。

食蟻獸與牠們的產地

實際上,直接用名字告訴你牠就是吃螞蟻和白蟻的,是住在中南美洲的大食蟻獸(Giant Anteater)、小食蟻獸(Lesser Anteater)和侏食蟻獸(Silky Aanteater)。三者雖同為蠕舌亞目,但不是像昆蟲的變態或寶可夢三階進化,小食蟻獸長大不會變成大食蟻獸,牠們各是獨立的物種。

大食蟻獸身長有 1.2 公尺,加上一條巨大且蓬鬆、晴雨兩用傘兼睡眠遮光罩的尾巴,成年後的天敵只有美洲豹。雖然碰上危險大食蟻獸會優先選擇逃跑而非應戰,不過平時刨蟻塚的巨大爪子能在敵人身上戳出幾個洞,也有過獵人被驚慌的大食蟻獸正當防衛致死的紀錄。

樹棲的小食蟻獸和侏食蟻獸都能用尾巴攀抓樹枝,靈活地在樹上移動,但下了樹就顯得步伐不穩且緩慢。外貌像穿了各式黑背心的小食蟻獸以防禦站姿聞名,看起來像人類小孩張開雙手討抱,其實是高舉雙爪要你滾蛋。一身白毛的侏食蟻獸則稱其名相當迷你,身長只有 45 公分,平時休息會掛在樹上,就像成熟裂開時有棉絮的木棉果實。

小食蟻獸在禦敵時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巨大,會兩腳站立張開雙臂。(Getty Images)
成年侏食蟻獸體長只有 36 到 45 公分,金褐色體毛軟密,尾巴能捲曲纏繞在樹上。(Getty Images)

此外,充滿奇異生物的澳洲存有各種有袋類動物,然而袋食蟻獸(Numbat)沒有育兒袋且以蟻為食,分類又確實是有袋類(有袋上目),簡直讓人邏輯混亂。袋食蟻獸長得像隻有條紋的松鼠,口內有多達 52 顆牙齒,位居哺乳動物牙數之冠,但這些牙齒不僅小且都退化到幾無用處,柔軟的白蟻也不太需要咀嚼,牠們反而是用強壯的胃部來碾壓食物。

袋食蟻獸體長 40 公分,每天每隻可吃上 2 萬隻白蟻。(Getty Images)

土豚與土狼

非洲食蟻代表有別名食蟻熊的土豚(Aardvark),這種非熊也非豬的奇異生物,一身粉色還有對大耳朵,就像是小熊維尼的好友小豬大了幾個尺碼。飾演哈利波特聞名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曾被網友霸凌,譏笑他「除土豚外上帝創造出最醜的生物」,但土豚長得這麼可愛,如此一來簡直是變相在稱讚他。

土豚屬非洲特有動物,恐龍時代就已出現。(Getty Images)

雖然被人類視為世上最醜陋的生物,但研究古埃及文化的學者指出,神話中賽特(Set)有著長方形的耳朵和彎曲凸出的長嘴,祂的原形動物也許就是土豚,很可能是土豚進農地挖地找蟻巢,不小心把一旁作物連帶搗壞,對埃及人民帶來災難性的損失,賽特才被賦予了「混亂之神」的封號。

而食蟻獸類之中最奇怪的,當屬土豚的鄰居土狼(Aardwolf)。台灣常將兇猛的斑點鬣狗誤譯為土狼,實際上土狼並不團體狩獵也不吃腐肉,牠確實屬肉食動物,只是吃的是白蟻肉。沒有長爪可掘地的土狼,只能靠嗅覺尋找離開巢穴在地面移動的白蟻,用黏稠的舌頭一一舔下肚,看似效率很低,卻能在一晚舔食2萬隻、約1公斤重的白蟻。而且,有些地區的土狼還懂得跟在土豚身後,等著享用土豚刨開的蟻穴。

土狼雖屬鬣狗科,但不獵食大型動物,而是捕食白蟻。(Getty Images)

趨同演化

除了連自家定位都很奇異的土狼,各地的食蟻獸都是「趨同演化」的結果。這些親緣關係遙遠的動物,因為生活環境類似而演化出相似的特徵,像是能從北方裸尾犰狳、短吻針鼴身上找到「食蟻獸」的共同特點:很黏的長舌,靈敏的嗅覺和擅長挖掘的爪子。不僅如此,食蟻獸們還都懂得永續利用,不論是地下蟻窩、地面蟻塚還是樹上蟻巢,都不會一次把蟻群吃光,而是每隔一陣子就來拆一次,讓蟻群不斷地想起巨人破壞城牆時那被支配的恐怖。

不只食蟻獸,其實連牠們的食物也是趨同演化,雖然我們將螞蟻、白蟻都稱「蟻」,但在昆蟲分類上,白蟻是蜚蠊目,也就是說,白蟻是從大部分人類都極為恐懼的蟑螂演化而來,頓時讓人對嗜食白蟻的食蟻獸們起了尊敬之心。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