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結的《摩登家庭》為何仍然廣受歡迎?正因為它是如此摩登

有句抱怨的話這樣說:「別把人生浪費在電視劇上」。家庭題材似乎常常是狗血鄉土劇喜愛的主題,可以想見,許多人花費了不少寶貴的夜晚,在許多豪門大家族的電視劇上——也許我不該用「浪費」這個詞,因為我們也花費了 11 年時間在影集《摩登家庭》上。而儘管這齣大家庭喜劇影集已經完結將近一年多,也很少人會抱怨……「你為什麼浪費時間在看《摩登家庭》!」直到這齣影集在 Netflix 上架,它仍然立即榮登「本日台灣排行榜前 10 名」。

@ModernFam on Twitter

有許多方法可以證明《摩登家庭》的偉大,不只是因為它能播映長達 11 季、也不只因為它是少數新劇開播之後,往後幾季收視率還能節節高升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這齣描寫家族生活的影集,是少數真正與時俱進的電視影集。《摩登家庭》沒有躲在象牙塔裡,讓時間在劇中三個不同組成的家庭永遠停滯。如果你回頭從 2009 年 5 月開播的第一季開始重看,你會明顯感受到時代的距離:菲爾夢寐以求的生日禮物,是剛上市的 iPad;克萊兒強制全家禁止使用網路,每個人都不許使用行動裝置;同性婚姻在加州還沒合法,這讓米契與卡麥隆維持了好幾季的「男友」關係。

也許 11 年後的觀眾,很難想像 iPad 曾經這麼稀奇,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摩登家庭》在概念上一直都很摩登,事實上是太摩登了一點——《摩登家庭》一開播,米契與卡麥隆的同性戀家庭關係,立刻變成了全劇最大的焦點。這對同性情侶,在第一集就領養了一個越南寶寶。先不提白人同志情侶與越南女兒的家庭組成有多麼地「多元」,光是在主流電視網上出現極其陽光的同志家庭,而不是那種彷彿全世界都要阻止他們在一起的灰暗筆法、剝削角度描寫,就足已讓 2009 年的觀眾大開眼界。

大開眼界的觀眾甚至不只是所謂的「正常家庭觀眾」,經仔細統計後發現,第一季根本找不到米契與卡麥隆兩個大男人在電視螢幕上接吻的鏡頭,同志族群憤怒地指稱《摩登家庭》裡的同志描寫,不過是騙收視率的把戲罷了。而飾演卡麥隆的艾瑞克‧史東史特里(Eric Stonestreet),以卡麥隆幽默又拒絕忍氣吞聲的風格回應:「我很感恩粉絲們如此在乎我們飾演的角色,我從來不瞭解為什麼他們這麼關心《摩登家庭》,這齣影集不過是讓一對可愛、接地氣,又領養小孩的同志伴侶在電視上登場,怎麼就被人批評是恐同症情結了呢?」

而劇組的回應更是幽默:他們專程製作了一集,探討米契為什麼不敢在公開場合大膽向卡麥隆示愛。原因來自他古板的老爸阿傑,死守嚴父形象的他,很少有向子女表現關愛的親暱行為,讓孩子們長大後也不懂該如何說愛。《摩登家庭》沒有針對同志而設計特殊的情感議題,反過來,即便你是「敢曝」 的同志,如果擁有不敢把愛說出口的父子關係,,還是有可能會讓你在表達情感方面生疏,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始終是巨大的。

卡麥隆與米契。@ModernFam on Twitter
@ModernFam on Twitter

跨文化結合的老夫少妻也一樣、有三個小孩的家庭也一樣,《摩登家庭》刻意安排了三組形式各異的家庭,然後從中找出家庭這種族群結構裡,除了生物性與血緣之外的情感核心價值。人類都需要被認同、被撫慰,而家庭應該是一個會接納你是誰的地方。《摩登家庭》試著解釋這些共通價值,同時從它的播映年代再進步一點點的未來角度,提出新的答案與見解。從喜劇角度解釋「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從感慨角度解釋「生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永遠的心肝兒子路克)、從嘲諷角度解釋「知女莫若母」(因為老媽當年玩得比妳還兇)。

現在看起來,《摩登家庭》的成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 2009 年開播當時,《摩登家庭》的家庭情境喜劇設定,看來卻是往死胡同走:自從《俏皮老爸天才娃》、《天才老爹》、《天才家庭》等等八〇年代家庭喜劇影集紛紛在九〇年代完結。 2000 年代的家庭喜劇,全是站在失能家庭的角度、做顛覆性的搞笑——爸媽反而像長不大的孩子,而孩子反而必須快速成熟到厭世程度。像《摩登家庭》這樣既非黑色幽默、又跳脫正統派的新型態作品,揉合了八〇年代合家歡風格與 2000 年代的冷嘲熱諷,反而再度開啟了新世紀的家庭喜劇風潮,為《金色年代》與《極品老媽》等新劇奠下了發展基礎。

更重要的是,《摩登家庭》膽敢摩登,持續在 11 年的歲月裡,像我們的家人一樣,陪伴著我們成長,這也許就是《摩登家庭》最美好之處。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