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的炎炎夏日,在紐約法拉盛的美國網球公開賽球場,超過2萬名網球迷見證了一個偉大球員的誕生。
那是當時世界排名第一、坐擁5座大滿貫賽冠軍的18歲天才少女瑪蒂娜・辛吉絲(Martina Hingis),出戰職涯第四年就排名世界第六,年僅17歲的「小威廉絲」塞雷娜・威廉絲(Serena Williams)。
出乎意料,小威廉絲以6比3、7比6擊敗了辛吉絲,拿下生涯首座大滿貫賽女單冠軍,成為從1958年的愛爾西亞・吉布森(Althea Gibson)以來第一位拿到大滿貫賽冠軍的黑人女網球員。
摘下后冠之後,小威廉絲跪在地上,用手掩住臉頰哭了出來。這座冠軍得來不易,她一路擊敗了世界排名前四中的三位:兩屆冠軍莫妮卡・莎莉絲(Monica Seles)、前一年冠軍黛文波特(Lindsay Davenport),以及辛吉絲。不過更令人驚艷的,或許是她幾乎主宰球場的壓制力。
小威廉絲全場打出了36記致勝球(winner),而辛吉絲只有7記;儘管中途有些失誤,但小威廉絲靠著8記 Ace 球穩住陣腳,整項賽事她總共發出62記 Ace 球,比第二多的足足多出40記,辛吉絲說那就像是一巴掌重重打在你身上。
在這座冠軍之前,小威廉絲總是被比她大一歲的姊姊維納斯・威廉絲(Venus Williams)的光芒所掩蓋,但是從此之後,人們終於知道為什麼這對姊妹的父親羅傑(Roger Williams)總是說,小威廉絲會成為最偉大的網球選手。
她職涯奪得的23座大滿貫賽女單冠軍,是「公開賽時代」(Open Era)以來最高紀錄,2002年到2003年,和2014年到2015年間兩度連續拿下四座冠軍,被人稱為「塞雷娜大滿貫」(Serena Slam)。她也與姊姊維納斯聯手拿下14座大滿貫賽女雙冠軍,1面女單和3面女雙奧運金牌,占據女單世界排名第一長達319週。光是這些事蹟,就足以證明小威廉絲在女子網壇的地位,她和姊姊維納斯用強力的發球、犀利的抽球和開放式站姿,成為了女子網壇「力量型」球員的典型。
但小威廉絲對「力量」(power)這個字又愛又恨,「我剛開始不喜歡被稱為力量型球員。我確實可以打出犀利的角度讓對手全場跑,但我用腦打球——那才是我贏球的真正原因。不只是我,女子球員通常都不喜歡力量這個形容詞。不過當我慢慢成熟,我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力量是一種美,強力是一種美,所以在球場上我想要人們覺得我充滿力量,但我也想要她們驚訝於我的球技。」
全力捍衛權利
小威廉絲的力量不僅展現在球場上,也在於她勇於表達意見,即便那有時讓她惹上爭議。她曾經因為脾氣失控在場上摔球拍、與裁判爭執,用大聲呼喊干擾對手,也曾經因為爭議判決飆罵主審,讓她收到高額罰單。
小威廉絲說自己也曾經後悔,「我覺得人們的確喜歡看到我生氣,那時候觀眾歡呼最大聲。」而現在的她已經不同以往,一方面是因為信仰,另一方面是因為她已經身為人母。不過當面對歧視的言論和質疑時,身為場上少數黑人女網球員,她仍毫不猶豫地反擊,力道總和她的發球同樣強勁。
2001年,因為父親操弄比賽的傳言,她在印第安泉公開賽(Indian Wells Masters)決賽飽受噓聲,又疑似遭到觀眾種族歧視,讓她不畏嚴懲,抵制這項賽事長達14年,直到2015年才重回該賽事,並受到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歡迎。
除了觀眾,網球圈對小威廉絲也從來都不友善,俄國網協主席塔皮斯喬夫(Shamil Tarpischev)曾在談話性節目上戲稱威廉絲兩姊妹「小威廉絲兄弟」;羅馬尼亞退役球王伊利耶・納斯塔塞(Ilie Nastase)曾指控小威廉絲用藥,並拿她孩子的膚色開玩笑;傳奇球星約翰・麥肯羅(John McEnroe)甚至說如果她來打男網,世界排名頂多是七百名。
有些時候,就連她在球場上毫無表情,都讓人覺得是在耍狠;有時候,就連她穿的衣服都會惹來批評,但小威廉絲依舊驕傲地展示出她健壯的肩膀和身材,就像她在2017年8月時,以一張全裸的側面孕照登上《浮華世界》封面,毫不保留地展露出她的母愛。
她也曾穿上全身黑色的連身緊身衣(catsuit)參加賽事,那讓她感覺像是個女戰士,「那是我變成超級英雄的方式,」她在《紐時》報導上這麼說。
這樣正面回擊的態度,使小威廉絲逐漸贏得了更多球迷的支持,包括那些原本批評她的人,從前批評她的無知,現在稱為自信,從前說她的蠻力,現在稱為力量,就連曾經被譏笑的球衣,都變成積極勇敢的象徵。
傳奇女網球星比莉・珍・金(Billie Jean King)曾經想與小威廉絲聊聊身為世界第一的意義和責任,結果最後只有讚嘆地說:「她是每個人都想擊敗的球員,她承受很大的壓力,但是她好像身來就是女王。她就是有種。」
「我會哭泣,也崩潰過」
但即便是女王也曾有過低潮,小威廉絲從不避諱自己曾多次尋求心理治療。2003年,她同父異母兼助理的姊姊葉坦娣・普萊斯(Yetunde Price)遭槍擊身亡,使小威廉絲陷入憂鬱,在接下來的四年內只拿下一座大滿貫賽冠軍,直到2007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當時她世界排名第84,卻連續擊敗六位種子球員奪下后冠。
後來2011年罹患肺栓塞,讓小威廉絲差點丟了性命,隔年她在法國網球公開賽第一輪就被淘汰,那年她30歲,已屆過去偉大球后的生涯末期,但她換了一位教練,重新激勵自己,而後在2013年重回世界排名第一。
爾後在2017年,她帶著二個月的身孕拿下澳網冠軍,又因為產下奧林匹亞(Olympia),再度導致肺栓塞和血腫而進行了五次手術,有長達6週時間,她幾乎只能躺在床上。
復出後,即便沒有再拿下任何大滿貫賽冠軍,但是小威廉絲激勵了全世界的母親,「我將這些獻給所有經歷過懷胎生產的母親。有些時候我哭泣、傷心,也曾崩潰。那是很艱難的11個月,但如果我能辦到,你們也可以。」
小威廉絲在30歲之後拿下10座大滿貫賽冠軍,比任何球員都要多,她的73座女單冠軍前後橫跨了四個十年,她的第一座溫布頓冠軍和最近一座相距1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是1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14年,美網15年,通通都是史上僅有的紀錄,那部分來自於她生涯早年謹慎地選擇參加賽事,但也有部分是因為她永不認輸的態度。
她用自己的名氣和地位當作平台發聲,挑戰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質疑為什麼生完孩子的女網選手得要失去原來的種子地位,結果美國網球公開賽因此調整規則。
還有許多和她同樣深膚色的女網球員受到鼓舞,科里・高芙(Cori Gauff)曾說小威廉絲是「我打網球的原因」,大坂直美說小威廉絲是「活生生的偶像」。
但小威廉絲可不只是偉大的女網選手而已。
美甲師與創投老闆
2006年時,曾奪下18座大滿貫賽冠軍的克里斯・艾芙特(Chris Evert)曾發表公開信給小威廉絲,質疑她是否想過自己的歷史地位,是否會後悔沒有百分之百投注在網球上,因為小威廉絲曾不經意地說,如果她百分之百專注在網球,也許已經贏得30座大滿貫賽冠軍,但是她就是熱愛流行,據《紐時》報導,她在2009年養傷時取得了專業美甲師的證照,也和維納斯一起到藝術學院學習時尚設計。
不只如此,她持續用不同身分在各種社會議題上發聲,她擔任《Wired》雜誌客座編輯,要求矽谷雇用更多女性和少數族裔;她和維納斯共同投資了職業美式足球聯盟邁阿密海豚隊的少數股權,並支持科林・卡佩尼克等球員在演奏美國國歌時的抗議行動。
九年前,她在聽到創投業只有將2%的資金挹注在女性創業後,決定成立一家小小的「塞雷娜創投」(Serena Ventures),這些年也投資了16隻「獨角獸」,也就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而她們投資的標的企業中,有78%是由女性或有色族裔所創立的。
「這些年來,我希望人們將我看作比網球更大的象徵。我很敬佩比莉・珍,因為她超越了這項運動。我想要被這樣看待:她什麼都做,她還是個偉大的網球選手,贏得了很多大滿貫賽冠軍,」小威廉絲說她從未想過自己的歷史地位,但是她希望女性運動員可以因此在運動場上更做自己,「她們可以更積極地握拳激勵自己,她們可以強悍但依然美麗,她們可以穿她們想穿的、說她們想說的,痛宰對手並感到驕傲。我在球員生涯犯下很多錯誤,錯誤就是學習經驗,而我擁抱那些時刻。我遠遠不及完美,也受到了很多批評,我會想說自己身為職業網球員,經歷過一些辛苦的時刻,所以下一代可以更容易一點。」她在今年8月的《Vogue》上這樣發表她的退休宣言。
但她不喜歡「退休」(retirement)這個字眼,不像有些職業運動員,在宣布退休後覺得輕鬆和興奮,她說這遠比她想像中艱難,於是她將這個決定稱為「進化」(evolve)。
作為她「進化」的開端,紐約法拉盛的美國網球公開賽再合適不過了,那裡有著甜美、痛苦、酸楚的各種回憶,也是這趟偉大的網球旅程的起點。
「那樣的舞台、球迷、爭議,那種回到家鄉的感覺,對她來說都別具意義。」她的另一個姊姊伊莎・普萊斯(Isha Price)曾經這麼說:「當她長大時,維納斯總是會說:『我想要贏得溫布頓。』塞雷娜總是會說:『我想要贏得美網。』」
這個在低潮時曾說自己只是個「擁有夢想和球拍的孩子」的球員,或許會記得在她第一次拿下美網冠軍時,站在球場中央飄飄然的感覺,她指著冠軍盃笑著說:「我的名字在這裡,塞雷娜・威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