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散步學:散步作為還原生活的方法——「香港來的風」飛地台港對談沙龍

從音樂轉換到了城市,由香港城市研究者及藝術家黃宇軒(Sampson)跟台灣的社會學者及作家李明璁一起分享他們的城市散步學。

李明璁。
(攝影/汪正翔)
黃宇軒(黃宇軒提供)

身為一個社會學家,李明璁認為,重新瞭解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去市場,他所策劃的節目便以直白的語句命名為「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翻成台語時也特別挑選了更貼近語境的「我在市場『一工貼貼(tsi̍t kang tah-tah)』,意為『我在市場整整一天』」。

李明璁認為,我們不一定要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廣義的閱讀與行走,便是不斷反覆與交融,身體的流動就是廣義的走,讀電影、讀音樂,接收文本就是廣義的讀。散步既是 ordinary,也是 extraordinary。

散步學的三種典範

李明璁介紹了散步學的歐美日三個典範:第一種「城市漫遊」,是現代主義的代表,在大街小巷「看看」什麼的櫥窗年代特色,如巴黎波特萊爾《現代生活的畫家》所記錄;第二種「生態獨處」則是自然主義的,強調打開身體感官,與自然融為一體,生態萬物為伴,如梭羅《湖濱散記》;第三種「路上觀察」是日本獨創,從《路上觀察學入門》一書可看到建築學者、前衛藝術家與插畫作家的跨域合作,將學院派的田野調查方法學日常化、街頭巷尾化。

李明璁也提到從慢活到心流、從香港到台北的觀察,他認為台北正是三種散步學典範的實驗室,從最嘈雜的台北車站、地獄般的擁擠人行道,到國家公園等級的陽明山生態環境,所以「在台北當個梭羅,也是可行的。」

黃宇軒則先分享他的問題意識:「很喜歡香港這個城市,很想思考要怎麼跟他談未來。」相較於情感的、紀錄或書寫的、學術研究或社會行動的香港,他更想關注「享用的、觀察的、消費的」,也就是「散步的香港」。

相對於過去多數人將香港看作一個「奇觀的、宿命的城市」,他提議從「生活的城市」此一角度看待香港;不只專注在香港「想要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而是香港人「想要怎麼樣的地方」。

理解街道的兩種進路

黃宇軒舉出大量的攝影師及書籍文本為例,包括劉克襄《四分之三的香港》。「另外四分之一的香港,就是散步的意義。」

他指出,我們可以用硬體、軟體兩種進路來理解香港街道:第一種進路是關於城市的視覺文化與建築環境;第二種進路則是關於地方書寫(place-writing)城市文化、城市發展的軌跡和集體記憶、社區狀態以及城市地理學與文化地理學。

在香港,城市就是「Building and Dwelling」,而散步,就是去觀察這兩種進路。

關於庶民的生活的城市

黃宇軒認為可以用兩個作品示範該如何談論「生活的香港」,其一是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描繪了非常日常的香港,其二則是楊東龍的畫作,也許我們無法辨認每一幅畫對應什麼地方,但室內室外所捕捉的樣貌,一看就是香港。

關於社區、生活的討論,也對應到社會運動風潮。例如2000年代有利東街、皇后碼頭等保育抵抗,引發許多「本土論述」及地方爭議。中間則是雨傘運動,當時很多人在街頭交流,由下而上建構了支持系統,佔領之後再將實驗交流落實到不同社區,產生2010年代的「社區熱」。2019年後,到處都是關心香港的熱潮,也對應大家對政治體制的期望落空,所以其中一個出路就追根究底:「我們到底喜不喜歡香港?」——許多事情面目全非,但地方還在,生活的空間還在——而身在其中的我們,可以如何回應?

散步作為還原生活的方法

進入交流環節,李明璁深感共鳴地從自身計畫反思「人情味」,探問「香港真係好靚」的深層意涵。黃宇軒認為「香港真的很美、人才是最美的」等語句確實在2019年大量為運動所用,是在抗衡官方宣揚的美好;如果更進一步揭示這句話的複雜性,或可放在移民去留的脈絡下,衍生為「香港其實一直很美,但你不知道」的緊迫張力。

主持人張潔平首先回應,「散步作為還原城市生活的方法」或可以反過來問,為什麼會需要去「還原」?是什麼東西被覆蓋掉了?

李明璁回應,因為國家比城市來的大,國家秩序透過首都來驅動穩定性,消費社會則會不斷對「什麼是放鬆、什麼是幸福」給出有利於資本主義秩序維持的答案。但也許散步在當今的最大敵人是社群媒體跟 Google Maps,而散步的「散」正是可以突破數位治理、突破演算法權力的方法。

香港與台灣的地方再發現

《香港第一課》作者梁啟智也在現場發問:「『我愛香港』如果不被允許,『愛香港的某一個區』總可以吧?」這可視為於一國兩制的兩種層級的反抗:一是全球的國際線、離散社群;另一個則是一國兩制下的「社區」,社區熱在當前的政治結構下,梁啟智想反問黃宇軒,全球跟社區之間該如何對話?又問李明璁,同樣的事情在台灣的結構又是什麼?

黃宇軒說,這是一個困難且複雜的課題,他會以「漫長的告別」來形容現在香港的情緒,也許「把我們看東西的方法,放到其他地方,看見跟當地人不同的東西」會是遷徙以後,一種以地方作為視角的共同關懷,例如香港人可以用香港的目光看台北。

李明璁則提醒數位治理的力量,並以台灣史的再發現,來說明社區總體營造、地方創生及政黨政治之間的發展,並提醒也不要把地方生活給「浪漫化」。

回到散步,城市的人如果不知道散步,到任何一個地方就會是以消費為主導的剝削性連結,而當地方的人來到大都市,如果不只是仰望酷炫式的東西,向地方學習,這個流動就能夠成立。正如主持人張潔平指出:「也許我們更該好好出去很 chill 的散步了。」其實每一個時刻的自主就是一定程度的自由;散步的節奏,就是自主與自由。


歲末年終,飛地要與大家迎來第一個跨年了。
想邀請你加入這個小小的信任遊戲:試試看,讓飛地替你選一袋書。只要說出你的需求線索,潔平老闆就會替你挑選書本,仔細打包寄到你的手上。
無論世界風雷晴雨,閱讀總是一件最書福的事,12/16前下訂你的飛地書福袋,用閱讀迎接充滿希望的新年!
遊戲由此進https://reurl.cc/KX8o2m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