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誤譯——設計師石塚俊

採訪整理 編輯部

你為什麼會成為視覺藝術家呢?

我從小就對文字和排版充滿興趣。高中時,我在村上隆提倡的「超平面」概念展覽中,再次看見平面畫作的藝術表現,並瞭解到絹印版畫對滑板和塗鴉文化造成的影響(網點和重複影像、多層次結構),更研讀了平面設計師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s)。

大學修讀演劇影像科的背景或那時接觸到的文本,如何影響你後來的創作風格?

我大學讀的是時尚和影像,所以平面設計方面的學習起步較晚。科幻作家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的《心機掃描》(A Scanner Darkly)是一部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作品。

在充滿未來感的冷峻時代中,瘋狂的意識和迷惘的心靈,這些抽象又浪漫的感情,交織在聖地牙哥這片和煦的土地上。溫暖又親暱、堅強而脆弱,結局絕望卻充滿希望,書中那些不願受到統一解讀的多義性表達讓人著迷。

OKノ介OK No Suke。©Shun Ishizuka

你怎麼融合歐式網格系統和日式排版技法?

亞洲的語言和字母如果要在同一版面上各司其職,狀況會非常複雜。不僅文字的外觀不同,語法和排版的規則也不一樣,文字承載意義的方式和訊息量更是截然不同。我可能已經放棄去融合,或是說我們該避免去融合兩者。所以我將自己的風格定義成:在尋找語言關聯性的同時,讓歐式網格系統和日式排版技法「並駕齊驅」。

最新個展的主視覺由五顆蘋果構成,請跟我們分享其靈感來源與創作理念。

主視覺是要表達「規格」。B0 的一半是 B1,B1 的一半是 B2⋯⋯這幅是在最新的個展中,由我製作的宣傳品,想要表達這些展品是由各式各樣的規格構成。為了使蘋果的大小「大致」達到一半,而強制讓蘋果縮小。蘋果的細節也是「大致」的模樣,「大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這種偏差既能說是一種違和,也是一種魅力。在智慧型參考線工具強制畫出直線的現今,曲線或許才顯得珍貴。

請分享你創作的過程。

我經常在一件作品中嘗試幾次逆向思考,透過衝突來強化本質。另外,如果形成一股節奏,就會偏離軌道、產生變化。透過這樣嘗試,雖然意義愈發複雜、文字訊息的傳達速度變慢,但可以藉由圖像來促進多層次思考。

你的作品運用很多素材在說故事,你認為設計最重要的三個要件是什麼?和其他設計工作有何不同?

實在太多,我無法歸納出三種,如果要舉出一個,那就是「不要害怕誤譯」,這也能套用在書與雜誌的排版工作上。將內容轉化成視覺時,如果過於鑽牛角尖,就會大大限縮受眾的理解範圍。容許錯誤和雜音,持續做出錯誤的決定之後,殘存下來的無形之物或許就是我的作品吧。

印象最深刻的合作經驗是什麼?

這幾年與剛解散的時尚品牌「PUGMENT」之間的合作非常難能可貴。我們共享工作室,交流了音樂、戲劇、當代舞、現代美術等方面的知識;我們提出想法,拋出不合常規的計畫,皆不局限於平面設計,而是一系列令人興奮的合作。當年於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舉辦的時裝秀(2020春夏系列),是在周圍朋友的幫助下實現的奇蹟。

在創作上遇到的最大阻礙是?

我不是美術學校出身。在這一點上,迄今為止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同齡的工作夥伴,現在和我一起工作的藝術家們都是我的朋友。

如果要為一部最喜歡的文學與戲劇作品設計海報,你會挑選哪部作品、設計怎麼樣的海報?

我無法只從個人的角度去判斷一部文學或戲劇作品適合怎樣的設計。文學作品有出版社和編輯的出版意圖,戲劇作品則有製作人的想法和導演的方針,作品發表的時代背景也會影響設計。我喜不喜歡作品和工作無關。

再補充一點,最好不要因喜愛一部作品而從事與該作品相關的工作,因為我們已經對其瞭若指掌,無法做出客觀的判斷,導致作品只是翻版。從未知的作品中受到刺激,進而創造出新東西,才是設計的理想形式之一。

你認為平面設計具有多大的力量?要持續努力的方向為何?

你會因為情歌而流淚,那我的設計辦得到嗎?就像我年輕時讀《心機掃描》深受感動一樣,我想替力量大到足以改變渺小個體、能夠讓彼此總有一天相遇的作品、企畫與藝術家工作。

你如何在工作之餘充實自己的設計新知?

去夜店和 Live House 或去看劇場和電影,每次去這樣黑匣子般的空間,就是我開始思考的時候。最重要的演出內容基本上都會忘記哈哈哈。

請對受你啟發的年輕創作者說幾句話。

雖然像我這樣,穿著歐美服飾、聽著西洋音樂,被英文字母包圍的亞洲人,受到歐美圈平面設計的強烈影響是理所當然,請別透過 Instagram 全盤皆收,也別忘記要繼續思考並非如此的可能性。

未來有什麼計畫呢?

沒有特別值得提的。

レフトブレイン・ショーケースLeft Brain Showcase。©Shun Ishizuka
濱田晋写真展Shin Hamada Photo Exhibition。©Shun Ishizuka
 ラズマタズRazzmatazz。©Shun Ishizuka

石塚俊 Shun Ishizuka
1983年生於日本埼玉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影像科畢業。以平面設計為主軸,致力於印刷媒體和影像等視覺表現。與音樂、劇場、當代舞、現代美術等領域的藝術家合作。不只常為京都 Live House「外 Soto」製作活動傳單,也為東京都現代美術館、京都藝術中心等場館設計宣傳視覺。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