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爛」的崛起:為什麼中國失意青年認為「我就爛」

隨著激烈的競爭和社會期望讓許多年輕人感到沮喪,「擺爛」這個詞大受歡迎

5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鼓勵中國青年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目標與「中國和人民的大局」結合。「中國的希望在於青年。」他在一次重要演講中說。

但在中國的網路上,一些年輕人說他們的「理想」根本無法實現,很多人已經放棄嘗試。他們因為愈來愈高的不確定性和缺乏經濟發展機會而感到沮喪,他們訴諸一個新的流行語「擺爛」,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擺爛」一詞起源於 NBA,意指自願放棄追求某些目標,因為人們意識到這些目標太難實現了。在美國籃球文化中,它通常是指球隊為了獲得更靠前的選秀權而故意輸掉比賽。

自3月以來,在微博上與擺爛相關的話題已經累積了數億次的瀏覽和討論。網友也基於不同變化建立各種擺爛態度。「上海的房地產太貴?好吧,我就一輩子租房子,反正只靠領月薪也買不起。」某位網友抱怨道。

最近,擺爛與先前的「躺平」開始流行,躺平意指拒絕艱苦競爭而轉向低慾望生活,因為激烈的競爭和較高的社會期望讓許多中國年輕人放棄努力工作。

但中國年輕人使用擺爛的方式引發了另一個層面的擔憂:它們積極地擁抱正在惡化的情勢,而非試圖扭轉局面。這與中文俗語「破罐破摔」或「死豬不怕滾水燙」描述的情境非常類似。

中國官方媒體已經注意到這個趨勢。「為什麼現代中國年輕人喜歡『擺爛』?」官方媒體最近的一篇文章問道。「其實這是因為消極的自我暗示,反覆告訴自己我做不到⋯⋯而這種心態往往會導致人們採取『擺爛』的態度。」

但北京29歲的創意產業專業人士杭薩爾(Sal Hang)說,現實並不像官方媒體所說。他表示,對於他這一代的中國年輕人來說,這種擺爛的態度很可能是由於當今中國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缺乏社會流動性導致。

「與我父母那一代不同,現今的中國年輕人有更大的期望,但對我們來說不確定性也更高。例如,我們不能再為自己的生活做任何長期規劃,因為就連五年之後會發生什麼,我們都無從預料。」

現今的中國缺乏社會流動,瀰漫著一股不穩定的氛圍,年輕人選擇以「擺爛」的態度面對。(Getty Images)

在中國西南地區擔任飛航工程師後,杭薩爾於三年前搬到北京從事音樂工作,這是他的熱情所在。但職場現實改變了他最初的抱負。

「老闆常常訂不切實際的目標給我,無論我多麼努力試圖達到他訂的 KPI,結果總是失敗收場。所以我最後失去了動力,只做好最基本的份內工作。」

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瑪莉・加拉格爾(Mary Gallagher)教授表示,擺爛不一定是中國獨有的態度。「這有點像1990年代美國的『懶惰』(slacker)世代。和去年的躺平一樣,也是對當今中國社會超競爭的一種抗拒。」

但今天在中國,經濟前景的萎縮進一步加劇了年輕人的絕望感,她說。在過去幾個月裡,當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因疫情的封鎖而被關在家中,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意識到自己在為增進經濟成長而奮力掙扎。

今年4月,16至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超過18%,這是自有官方紀錄以來的最高數字。「今年畢業很難找到工作?好吧,我就擺爛,整天待在家看電視。」一位努力尋找工作機會的網友寫道,儘管中國最高領導人敦促年輕人為未來奮鬥。

香港中文大學媒體教授方可成表示,中國年輕人使用擺爛或躺平來表達他們拒絕配合官方的論述。「這些流行語都反映了時下社會的共同情感。當人們使用這些詞語時,不僅僅在表達自己,也是在尋找與那些有相同感受的人連結。」他說。

「儘管領導人發表了盛大的官方論述,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終究處於相同的境地。」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