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非得安頓下來」:獨自生活(與死去)的快樂

數據證實,愈來愈多的(順性別異性戀)女性意識到還有許多比孤老終生更糟糕的事,這對傳統父權來說顯然是個噩耗

既然早知對方不合適,為什麼仍要步入婚姻殿堂又以離婚收場?不久前,我和一位朋友探討了箇中緣故。朋友表示,社會灌輸的觀念便是找個男人在一起,就算是亂槍打鳥,都比孤單一人好;當然也比獨自死去更好,據說這是任何人——尤其是女人——可能承受的最慘命運。當時的她接受了這種想法。

因此,當我告訴她我從不畏懼獨自面對死亡,且事實上我更害怕婚姻時,她認為我非常幸運。這意味著,即使社會認定結婚是我的本分,我也不會為了安家而讓自己活得不快樂。

顯然我並不「孤單」。據統計,愈來愈多的女性開始意識到,世上還有許多比孤老終身更糟糕的事,這對女性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對傳統父權卻不然。

《紐約郵報》曾報導「經濟拮据的男性影響女性對婚姻的追求」,該文援引自《婚姻與家庭期刊》(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的研究,文章提到「多數美國女性都渴望步入婚姻」,但是具穩定收入和安穩生活條件的男性稀少,使得廣大女性難以談婚論嫁。CNN 則指出,「目前未婚職業女性的數量達到歷史高峰」,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警告,到2030年,該國「25至44歲之間的職業女性中,將有45%的人單身」。這在 Twitter 上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紛紛提出相對論點:

  1. 單身比有個垃圾丈夫好一百萬倍
  2. 居然會有男人以為,女人會因為沒有他們而悲傷至死,簡直笑死
  3. 在美國當個25到44歲的單身女子有趣到不行,這是我的親身經驗

Twitter 的分歧觀點完美呈現了日益加深的文化鴻溝:有些人仍堅信傳統婚姻是萬物的自然秩序,那些不遵循風俗的人則讓社會失望,而且他們肯定極度不快樂且孤單。

然後還有我們這些人,我們認為有一群人適合傳統婚姻,但並非所有人,而且我們並不會因為選擇不婚,就覺得自己是個孤零零的魯蛇。(沒錯,對多數不婚族而言,這是我們的主動選擇,不只出於經濟考量。)

幾十年來的普遍觀念認為已婚者的生活較為優渥,但《婦女健康期刊》(Journal of Women’s Health)於2017年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單身或離異的女性,實際上比已婚女性更加健康。相反地,已婚男性則比未婚男性更健壯。為何會有這種差異呢?

首先,相較於女性,男性比較不會主動去看醫生,除非有女人(也就是妻子)去督促他們。傳統上,女性也較擅長管理社交圈。當男人離婚後,他或會感受到身心健康狀況變差,因為他失去了一位幫他管理健康和打理社交圈的人。相比之下,離婚女性的人際關係從原先投入於單一一位男人,發展成將觸角延伸至其他社會關係或社群上。

多年來,女性主義作家琳達・赫希曼(Linda Hirshman)昭示的忠告惹人非議,她表示除非共結連理的對象是一名不同凡響的人,否則通常對於女人來說,婚姻就是一樁「虧本生意」。每多生下一個孩子,女性就會發現自身的薪資報酬和長期就業機會減少,這在長時間離開職場的狀態下尤為顯著。

此外,歷史告訴我們,女性在婚姻中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但沒有一條是康莊大道:嫁給一位男人,犧牲自主權和事業目標,並在經濟上依賴他;或者,嫁給一位男人,維持自己的事業,但要準備好面對「第二輪班」(註1)來照料男人和家庭。即使在思想開放的千禧一代中,女性配偶仍是照料和打理大多家務的最終人選。

然而,愈來愈多的女性放棄結婚和生育的念頭。這樣的情況下,她們開始以照顧自己來代替「第二輪班」。用赫希曼的話來說,她們拒絕了一樁「虧本生意」。新現狀使得原先以擁有女伴相陪而自滿的男人受挫,「非自願單身」(註2)男性便是其中一大族群。

當代女性在經濟獨立後,逐漸改變對婚姻的看法,並樂於選擇單身。(Getty Images)

在試圖向我媽解釋非自願單身概念的危害時,我很訝異她說:「唉,他們也不是沒有道理。」她在意識到我的恐懼後接著解釋,女人曾經需要依附男人才能生存,這樣的情況衍生出許多糟糕的婚姻,並阻礙夫妻離異。多虧了現代女性主義,她很高興能看到像我這樣的女性在做決定時,並不需要以男人提供遮風蔽雨之所為前提。「你不是非得安頓下來,」她說道。

相比於歷史上任何時刻,當代女性掌握了更大的經濟權和自由。面對男人,她們得以設定自己的擇偶條件以及容忍程度。愈來愈多的女性認為不幸的婚姻,或者和不負責任的男人共同撫育小孩,比獨自死去更糟糕。

當女性不再害怕孤獨地死去,男性力量便勢頹了。因此,部分非自願單身者感到憤概也就不足為奇,這和他們悼念那些不用與女性和少數族群競爭工作的時光沒什麼兩樣。失去曾經有過但不見得值得擁有的權力想必很令人沮喪吧!

這就是為什麼我欠我媽一句大大的「謝謝你」。儘管她已經結婚近半世紀,卻從未強逼我嫁人(即使她十分喜愛與我交往的男人)。我想向她道謝的主因,是她從不介意一個人去餐廳吃晚餐。長大之後,我才明白如此微小之舉,實際上微妙地顛覆了部分社會價值。無數的成人連自己看場電影都不敢。我愈來愈認為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所言甚是,多年前,他戲稱許多人步入婚姻只是為了有一起吃飯和看電影的伴罷了。聽起來很好笑,但令人悲傷地,也許這就是事實。

我不禁好奇,有多少人忍受不愉快的關係,只是為了不讓別人覺得他們很寂寞。長久以來,社會始終存在著一種污名:你需要一個伴在身邊才完整。

不過,愈來愈多女性挺身而出為單身洗刷污名,免於做出「虧本生意」,她們最終斷定孤獨和寂寞是兩回事,並瞭解到,她們可以將長久以來幫助男性提升社經地位的精力轉來提升自我。這使更多的女性留在職場、投入公職,在權力桌上搶佔屬於她們的席位。

然而,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說女人不該結婚生子,而是強調女性結婚的前提是出自她們真心的想望。她們的伴侶應該要配得上她、能陪伴她並與她相互扶持,而不是阻礙或拖住她們。時至今日,愈來愈多的女性接受了這樣的想法,而在女性平權上,這種觀念最終作出的貢獻,或許比任何政府決策都更加有效。

註1:指除了職場上的工作外,女性回到家中所需完成的勞務。

註2:非自願單身者(involuntary celibates,簡稱 incels)為歐美對將自身單身狀態歸咎於女性主義者的稱呼,通常為異性戀男性。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