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乘沙蟲的救世主——《沙丘魔堡》

在沙漠星球阿拉吉斯星(Arrakis),巨大沙蟲遊走沙丘,排放出全宇宙最珍貴的東西:香料。這種東西能延年益壽,以及最重要地,替使用者帶來有限的預知能力。當人類在一萬年前的巴特蘭聖戰(Butlerian Jihad)擊敗智慧機器、全面封殺電腦科技之後,仰賴香料的人腦潛能開發便成了重心。能掌握阿拉基斯香料生產的人,便能掌握全宇宙。也因為如此,皇帝沙德姆四世忌妒萊托‧亞崔迪公爵的影響力,就刻意讓亞崔迪家族接手香料生產,好借原掌控沙丘星的哈肯尼家族之手殺人;萊托的兒子保羅與母親逃往沙漠,由遊牧民族弗瑞曼人(Fremen)收容,而保羅也發現了自己的救世主天賦,一位能看見過去與未來一切的先知「穆哈迪」。

赫伯特(Frank Herbert)寫作本書的靈感,源自他 1957 年在奧勒岡州觀察美國農業部試圖控制沙丘擴散;儘管這部醞釀多年的作品順利在 1963 至 1965 年於著名的《類比》(Analog)科奇幻雜誌上連載,等到它想要獨立出書時,竟遭二十家出版社打了回票——只因書太厚了!最後買下來的,是間名不見經傳的汽車維修手冊商 Chilton Books。當然,引起轟動、並於次年奪下雨果獎與星雲獎都是後話了。《2001 太空漫遊》作者、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還曾說,只有《魔戒》能與本書媲美。

在《沙丘魔堡》的結尾,保羅‧亞崔迪擊敗仇敵、登上皇帝大位,乍看就像標準的王子復仇記,套上濃郁的希臘神話及中東色彩。但本書遠遠不僅於此:它交代了阿拉基斯星的豐富環境與沙蟲生態,以及將這顆沙漠行星綠化的可能性,呼應了赫伯特當年關注的環境議題。此外,書中出現的各方勢力,以及保羅的先知之路,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赫伯特也確實寫出了五本續集,創造出數一數二的太空歌劇史詩,交代人類如何擺脫救世主信仰的可怕盲點。很可惜台灣譯本(修改自中國譯本)僅有前三冊,讀者無緣接觸重要得多的第四、五冊;此外作者未能完成本傳完結篇,便於 1986 年過世,由他兒子布萊恩‧赫伯特(Brian Herbert)與科奇幻作家凱文‧安德森(Kevin J. Anderson)多年後根據留下的筆記補完《沙丘第七集》。其二人也合寫了大量沙丘前傳與後傳,但他們實在欠缺老赫伯特的獨特文筆與天賦。

《沙丘魔堡》的改編作品同樣有名,特別是 1984 年由大衛‧林區執導、票房慘敗的電影,以及 1992 年根據該片改編的遊戲《沙丘魔堡 II》,後者確立了近代即時戰略遊戲的典範。其實,這部遊戲大概就是台灣人最早對沙丘系列的認識起點吧!至於時有所聞、但不斷難產的重拍電影計畫,最近由傳奇影業拿下版權。但誰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看見騎乘沙蟲的沙丘救世主再臨呢?


《沙丘魔堡》,法蘭克.赫伯特,貓頭鷹出版社
NTD $ 250
平裝 / (上)336 頁(下)432 頁

圖 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