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少年時代:體育場上的瘦弱男孩

《Tryouts》

此系列受埃貢・席勒(Egon Schiele)自畫像中「扭曲、細長的身體」啟發,連結自身經驗的創作,起源於攝影師「與體育毫無接觸的成長過程」。因自身胸骨凹陷畸形(俗稱漏斗胸)加上性別氣質的不同,成長過程中,在同儕間感到格格不入、疏離甚至排斥。

與傳統印象中男性運動員的壯碩、陽剛男性身體相反,此系列以攝影師自身纖瘦、帶有缺陷的男孩軀體為拍攝主體,並回到其紐澤西高中母校,進行各類運動員之角色扮演;嘗試以照片反思體育活動與陽剛氣質間的既有連結,並將探討自身成長過程中所感受到,體育活動之於生理男性的強制性,以及陽剛身體之於體育活動的強制性,乃至於整個社會對於性別氣質之強制性。不僅刻畫、再現了少年時期的脆弱與孤獨,也試圖以細微觀察牽起「同性戀、體育活動與陽剛氣質」之間的界線。

專訪攝影師雷恩・詹姆斯・卡洛特斯 Ryan James Caruthers


1. 你 14 歲時開始拍照,那是人開始瞭解自我各種面向的一個年歲。攝影與你的青春期和你自身認同之間的相互關係為何?

我最初開始拍照時,真的只是為了自己而創作。我在紐澤西的郊區長大,就孤身一人在家附近的森林中,拍了很多自己的肖像照。從多方看來,把自己放置在鏡頭前和後(拍攝和被攝),都是種自我治療的方式。對當時正經歷青春期的我而言,攝影讓我得以有一個出口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幫我保存那些我覺得有意義、需要近一步記錄下來的時刻。

2.你拍攝許多人物肖像,自己或別人的都有。在拍攝人物肖像時,你會特別注意什麼?

在拍攝一個主體時,我傾向把注意力集中在介於前後「之間」的時刻,那些如果沒有在對的時間迅速捕捉到,便轉瞬即逝的畫面。

3.《Tryouts》這個系列的發想源自何處?你是如何準備並完成這個作品?請與我們分享你創作的過程。

《Tryouts》是從我試穿上摔角服裝,並為穿著摔角服的自己拍下照片後開始的。令我感興趣的是,這服裝不僅能改變我的外表,也能改變我面對鏡頭的情緒反應。然後,我開始聚焦在探詢原因,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我反思到的便是自己的私人經歷。

拍攝動機起源於我的少年時代。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沒有真正的參與過體育活動。我有胸骨凹陷畸形,而且對自己瘦弱的體型感到自卑,我因此遠離了運動和體育活動,而這最終讓我與典型男性的特徵背道而馳。缺乏參與體育活動,更進一步地讓我與學校中的其他男孩們疏遠——因為他們幾乎將所有心思放在運動上。

紐澤西的郊區小鎮中,而在美國的教育系統中,參與體育活動是理所當然而且必不可少的。從小學到高中,我們的身分處於一個極為脆弱的狀態,而社交互動有助於我們去形塑出自己是誰。然而,作為一個還在櫃裡的同性戀,也是使我和學校裡其他男孩疏遠的原因之一。性傾向是一個反覆出現、貫穿整個作品的主題,我在作品中放入了微妙的暗示,關於男性之美,甚至同性性慾。

在這系列中,我把自己打扮成各種運動員(足球、摔角、拳擊手等)並在對應的環境或地點中,拍下自己的角色扮演照。其中有些場景,是我中學校園裡的球場和運動場,如果我在成長過程中有參與這些體育活動,便會是在這些真實地點參與;這讓我覺得那些拍下的瞬間極為私人。在這些實際運動場角色扮演,讓我感到自由,因為我終於能夠好好地,與我生命中那些黑暗告別。

在這個系列,你既身處攝影機前、也站在攝影機後。你怎麼看待兩者間的距離,以及他們之間的切換?

替自己展演能精確表達我自己的感受。我想,既然題目非常私密、談的又是自己的身體,找其他人代替我會很奇怪吧。於我而言,在鏡頭前後的感覺還滿相似的;我時常不自覺地在別人身上找尋與我神似的姿態和反應出現的瞬間。

運動時常被認為是團體合作或比賽,會有隊員或對手。然而,這系列中,你都獨自一人,你的姿勢、表情與周遭環境也都多少散發出一種孤獨感。這份孤獨感代表了什麼?

孑然獨站是這個系列有意為之的表演。我覺得,如果少年時代裡,我獨自體會了那麼多的孤立與排斥,那麼或許該用這些照片來影射出這些事情。我用姿態來展示自己身體的脆弱與青少年霸凌問題。影像中,也能發現關於霸凌的線索,比方說從我鼻子流出的鮮血。

你想透過這個系列,傳達什麼訊息給觀者?

透過觀看這些影像,我希望觀者會自問:「身為男人意味著什麼?」、「為什麼美國要塞給你一套男孩該怎麼樣、該怎麼做的理想形象?」美國的社會化約分類、創造界線,而這些隔閡導致霸凌與隔離。這是我個人的故事,而我希望這個故事能促成改變。

你認為,酷兒族群和酷兒藝術家去講出自己的故事是否重要?為什麼?

是,我自認身為酷兒是我影像語言中十分特出的環節,這些故事也理當分享。我的故事只要能打動一位酷兒,它就有所不同。數百萬酷兒小孩需要親眼看看,情況真的好轉了,我也認為,能在主流環境裡頭,找到部分自己能共鳴的東西幫助很大。我想,有了男同志流行歌手特洛伊.希文(Troye Sivan)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種電影,娛樂產業是漸漸轉變了,這也能告訴年輕的觀眾們,當同志、當酷兒沒什麼要藏、沒什麼好怕的。

你覺得有所謂的酷兒美學嗎?你會怎麼形容之?

我不清楚是否有明確的酷兒美學,不過我想,酷兒的作品的確會有相近的主題和象徵符號;不過在我眼中,每個藝術家都有全然一套自己的身分、個性。

你在過往的訪問中說過,攝影之於你曾是一個逃脫的方法,但現在,於你而言,攝影是什麼樣的存在?

我認為,剛開始拍照時,攝影之於我的確是種逃脫,但現在遠遠不止於此了。此刻,攝影早就建構我整個人生;創造影像、閱覽影像是我活著的動力。

作為一個前途備受肯定的年輕攝影師,你對未來有什麼目標?有什麼計畫嗎?

我沒有具體的目標,不過我會繼續走我的路,再看看這條路能帶我往哪走。


攝影師|雷恩・詹姆斯・卡洛特斯 Ryan James Caruthers

1995 年出生於紐澤西,現居紐約。自小學習繪畫,在 14 歲拿起父親的底片相機後,便開始影像創作之路。於紐澤西當地高中畢業後,進入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修習攝影,甫畢業就以《Tryouts》系列奪下 2017 年度英國攝影雜誌突破攝影大獎(BJP Breakthrough Awards)(註)最大獎:最佳畢業生攝影系列(Graduate Series Award)。今年他與時尚編輯尚恩.雷金(Shawn Lakin)共同創辦跨界的藝術、時尚、文化紙本刊物《Close Journal》,七月甫發行第一期,封面故事聚焦在郊區的酷兒青年。


註:由《英國攝影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簡稱 BJP)於2015年設立,針對全球在學或甫畢業,就讀攝影專業的學生所舉辦的年度攝影比賽。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