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鋌而走險,曼谷雙年展挑戰泰國禁忌

首屆曼谷藝術雙年展於 2018 年 11 月開幕,吸引多位藝術界巨頭共襄盛舉,拿出作品參展。諸多參展作品主體圍繞在泰國審查制度下,被視為禁忌的議題,諸如性工作者的處境,以及飽受戰爭蹂躪的泰國南部


站立在按摩店中,骯髒的紅色條狀燈管下,彭(Pueng)轉向攝影機。「我有一個夢想,我想為我的家人蓋一棟新房子,」她說。「接著,我會開一間小雜貨店。」這是一個簡單的願望——其中不可思議的是,身為泰國成千上萬性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得到一個公開發言的平台。

彭與其餘 17 位同樣來自泰國北部都市清邁的性工作者,一同出現在〈我有夢〉(I Have Dreams,暫譯):一部由藝術家忽彭‧阿皮蘇(Chumpon Apisuk)拍攝的短片。這部短片是曼谷藝術雙年展展出的 75 件作品之一(曼谷雙年展於 2018 年 10 月 19 日開幕,展期到 2019 年 2 月 3 日為止。)

忽彭·阿皮蘇與短片作品〈我有夢〉,展間掛有多張手工刺繡圖,呈現性工作者困境。(Bangkok Art Biennale 2018)

現在「是時候讓人們直面這些女人,凝視她們、傾聽她們,」阿皮蘇說,他曾與性產業中的女性共事長達 30 年。「就一次,辨識她們的人性,停止假裝她們不存在。」

忽彭·阿皮蘇與短片作品〈我有夢〉,展間掛有多張手工刺繡圖,呈現性工作者困境。(Bangkok Art Biennale 2018)

阿皮蘇不是唯一一個利用雙年展展出挑戰泰國禁忌作品的人,禁忌話題舉凡社會汙名,到 2014 年政變後掌權軍政府施加的政治限制。

此次雙年展吸引了許多藝術界巨頭——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丹麥裝置藝術組合艾默格林與德拉賽特(Elmgreen & Dragset),以及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然而,在這個有著嚴重藝術審查制度的國家,將此次雙年展的疆界擴展到一個許多人看來相當大膽的程度的人,是泰國藝術家、策展人,及藝術總監阿皮南.波西亞南達(Apinan Poshyananda)。

展出的敏感議題包含泰國南端的穆斯林衝突(註)、國內穆斯林團體與佛教團體的摩擦、移工受虐問題、泰國父權社會中婦女的困境、拒絕緬甸羅興亞難民入境,以及泰國河流汙染問題。

「人們問我:『幹嘛自找麻煩?』」

曼谷雙年展的背後推手是波西亞南達,原先在政府文化部工作的他,卻以一種反抗的精神策劃了這次展覽。「人們問我:『幹嘛自找麻煩?』」他微笑著說到。「沒錯,我們選了一條難走的路。但在軍政府控制下,我們已歷經五年的嚴格審查,是時候喘口氣,自由地表達自我了。」

他證實,截至目前政府並未介入,即便曼谷最知名的兩座寺廟:臥佛寺(Wat Pho)和鄭王廟(Wat Arun)都被納為雙年展展場,而這兩處都需政府核准。

泰國的藝術審查一直都是隨機專斷的,但偶爾會施以重手。商業電影受到軍政府全面審查,但對於視覺藝術的監控則較不定期。然而,去年有兩張與導致 90 人喪生的軍事鎮壓行動相關的攝影作品,在一間曼谷畫廊遭查獲沒收;許多藝術家坦承,類似事件讓他們陷入揮之不去的焦慮狀態。

波西亞南達及許多參展藝術家一致認同,自我審查是泰國藝術最大問題之一。

「我知道這裡的藝術家會自我審查,因為有時候不值得冒險,」賈凱·西利布特(Jakkai Siributr)說,他是較公開表達政治意見的泰國藝術家之一,此次展出了一系列旗幟與一段錄像,其內容指向緬甸羅興亞人種族屠殺。「於我而言,我會盡我所能,但我之前做過一些更批判政府的作品,我選擇在新加坡展出,而非這裡。」

藝術家賈凱·西利布特展出了一系列旗幟與一段錄像,指向緬甸羅興亞人種族屠殺。(Bangkok Art Biennale 2018)
藝術家賈凱·西利布特展出了一系列旗幟與一段錄像,指向緬甸羅興亞人種族屠殺。(Bangkok Art Biennale 2018)

本次雙年展中,多數由泰國藝術家創作的政治性作品,都是源自於個人深層經驗。雕刻家桑柴·鵬薩(Sornchai Phongsa)在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外展出一座巨大的竹子雕塑;作品簡介中提到,這件作品是由他與他聘僱的非法移工共同完成的。鵬薩是來自緬甸的非法移工之子;在他出生前,父母為了逃離緬甸種族迫害,成為泰國非法移工。鵬薩在泰國出生,他沒有身分證件、不具有公民資格和權利——在他認識的唯一一個國家裡,他是非法居留的外國人。12 歲時,鵬薩開始工作,搬運沉重的水果袋,一天可賺 20 泰銖(約台幣 19 元)。

雕刻家桑柴·鵬薩與他聘僱的非法移工一起完成的《外星人資本》,用紅色尼龍繩綑綁鬆散的竹子架構,象徵工人共同抵禦一切困難。(Bangkok Art Biennale 2018)
雕刻家桑柴·鵬薩與他聘僱的非法移工一起完成的《外星人資本》,用紅色尼龍繩綑綁鬆散的竹子架構,象徵工人共同抵禦一切困難。(Bangkok Art Biennale 2018)

「關於那些受盡磨難的女人,無人知曉的故事」

身為當今泰國最受歡迎的年輕藝術家之一,鵬薩表示,他希望他在雙年展的作品能夠照亮那些「隱形的、藏身暗處的移工,他們建造了這座城市,卻沒有任何權利,甚至還被剝削。」他指出,泰國可能有 380 萬名移工(部分是合法的,但多為非法移工),然而他們的權利及公民身分議題卻被忽略。「我認識一個小女孩,四歲,在一座工廠裡掉進滾燙的油中,死了,接著什麼都沒發生,因為她的父母是移民。」鵬薩說。「對她來說,這裡沒有公平正義可言,體制裡的人不在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為像她這樣的人們發聲。」

幾位年輕藝術家在這次雙年展中拋出一個同樣敏感的議題:2004 年以來,在泰國南部三府間肆虐的「隱形戰爭」,這場起於叛亂分子與泰國軍方之間的戰爭,已犧牲近 7,000 條性命,其中 9 成是泰國公民。而這場衝突的代價,則由來自該區的 4 位穆斯林女性藝術家組成的女性穆斯林聯盟(Muslimah Collective)正面迎擊。

「我甚至不認為南部戰爭的討論應該成為一個議題,因為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現實,」成員之一的琪塔·艾斯蘭(Keeta Isran)說道。「在所有戰爭和暴力的討論中,都是關於那些受盡磨難的女人,無人知曉的故事。所以這個藝術聯盟、我們的行動,是要創造一個記錄我們自身經驗的作品。」

站在曼谷昭披耶河河堤上,許多展覽場地均設於此,波西亞南達說:「我們在雙年展中冒了險,但我過去也經歷許多麻煩,所以冒險就是令人興奮的一部分。」

「我們從不介入,告訴藝術家他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他們創作作品,我們展示。如果有任何麻煩,我們就在麻煩出現時處理它。」沿河通過的船隻製造出巨大轟隆聲,打斷了波西亞南達説話,他大笑,補充道:「啊!那一定是軍方,我被審查了!」

穆斯林聯盟的作品反映了泰國南端的生活方式:希達雅·馬哈維(Heedayah Mahavi)在乾草上繪畫(左),捕捉她父母關愛的神情;琪塔‧艾斯蘭用黑白素描繪製穆斯林女性(右),煙霧環繞象徵記憶與希望。(Bangkok Art Biennale 2018)

註:2004 年,泰國南部三府(北大年府、惹拉府和陶公府)穆斯林分離分子在境外恐怖組織協助下,開始一連串武裝襲擊行動,直至今日,該地爆炸攻擊及故意縱火事件依舊頻仍。泰南三府因此被列為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外,最不安全的區域。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