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戲劇節: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

創辦於 2009 年、邁入第 13 年的嘉義草草戲劇節,於三月的兩個週末在民雄的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開跑,今年更擴展為雙園區,除了以往的民雄區以外,戲劇節的範圍延伸至位於嘉義市區的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為觀眾規劃了更多體驗。雖受疫情影響,但還是如往年般吸引眾多人潮。

說到草草就一定會提到嘉義的在地劇團:阮劇團。18 年前由原嘉義高中、嘉義女中等中學戲劇社社員成立,自此每年都推出一齣或多齣劇場製作,創團成員堅持做一個「嘉義人的劇團」,將總部設在嘉義縣。經過長久的努力,除了培養出台灣各地的忠實觀眾以外,更跨國合作,也於 2011 年首次進入文建會(現文化部)中央扶植團隊,現則為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發展級團隊(註)之一。劇團除了創作以外,也規劃地方經營和青少年藝術教育等各種長期發展計畫,包括劇本農場、演員實驗室、小地方計畫,和草草戲劇節。

議題劇場《嘉義人》。眼福映像工作室提供

作為一個地方戲劇節,草草最初幾屆的重點在於帶領嘉義當地高中戲劇社製作聯合公演。這看似不具規模,其實應極費苦心。要培養一個地方的藝文環境,要先從人開始,不管是觀眾或藝文工作者,皆需要時間培養。時間跟熱情大概是他們唯一的武器,而在人與人交會處,事情才會開始發生改變,就像 1998 年現為「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的呂毅新老師因文建會「青少年戲劇推廣計畫」,而到嘉義帶領的那群高中生,就因緣際會創立了阮劇團這樣的在地劇團一樣。

從逐年的草草戲劇節相關紀錄中可以看見,阮劇團自第五屆開始就以不一樣的規模和策略來經營草草,不再單純以演出跟觀眾見面,還分設了市集、影展等項目,用更豐富的形式跟觀眾接觸,也與嘉義及其他南台灣的大學、書店等各類藝文單位合作,使得戲劇節成為一個異領域之間的交流平台,有著凝聚地方意識、吸引外地人潮和得到中央資金與培育的潛力,讓原本就存在於當地的資源能更有效地發揮其價值。

之後的數年間,草草戲劇節的確成為一個吸引人的招牌,雖然尚未成熟,但逐漸吸引許多劇場人的支持,許多創作者與團隊紛紛在每年的此時南下共襄盛舉,演出團隊愈來愈豐富,在 2014 年起的「草草 OFF」單元中,有脫口秀、音樂、舞蹈、展覽、文學、講座等,也使得受眾愈來愈廣。作為策展方,阮劇團也開始邀請創作者以嘉義在地的人事物為主題來發展作品,邀請國際團隊共同製作小規模的作品,有時也打開了意想不到的連結,使得原本無相關的主題產生共鳴。

這樣的策略也許是為了逃脫某種「台北中心」的迷思。若要與台北的藝文環境相比,如強力複製台北的戲劇節形式,邀請知名劇團演出固定劇碼、舉辦藝術片影展,只會更顯化兩地的不同,而無法聚焦在差異之下的嘉義特色。

阮劇團團長汪兆謙在接受《天下》訪問時,也提及他如何看待某種城鄉差距的刻板印象。將「差距」理解為「差異」,才能實際看見在籌辦地方藝術節籌辦時,需要解決的難題和可以利用的優勢。的確當以「差距」去理解嘉義與台北的不同時,就存在一個要去彌平與追趕的距離,但「差異」則是不證自明且不需消除的,相反地,就是因為此差異的存在,才開啟地理、觀念與文化上交織的可能。

而今年的草草。如同往年熱鬧,更有甚者,今年的節目是前所未有地多,共 420 場活動,包括展演、展覽、講座,工作坊和影展等,不過最先吸引我注意的是首次出現的「議題劇場」系列演出。阮劇團邀請了五位不同創作者,針對嘉義的幾個文化現象和歷史故事進行創作:

馬來西亞劇場創作者、也是阮劇團位於嘉義文創園區 K 棟小劇場的據點「新嘉義座」座長莊雄偉,以嘉義的新住民故事為主題,製作了展覽/演出《洄游記展~我們都是一家人~》,並導演互動性極高的演出《農系少年威! lóng-sī siàu-liân-uē!》,介紹嘉義在地農系青年的故事。

議題劇場《農系少年威!》
《洄游記展~我們都是一家人~》

而嘉義特殊的普渡文化這次更呈現在議題劇場裡,不同於台灣各地通常在農曆七月初一、十五祭拜的習俗,嘉義是整個月都「輪普」,再現劇團駐團編導葉志偉的作品《諸羅假期》於是將此文化特色轉化為好兄弟的靈界狂歡,也牽起在地人物故事。

嘉義人口老化居全台之冠,劇場導演朱芳儀就以《(±)嘉義人(∓)》探討此議題。而阮劇團其中一位成員在聊到這齣戲時,也分享到,身為土生土長嘉義人,她在跟家裡長輩交流過後發現,其實嘉義市的人口從二十幾年前就一直是 26、27 萬左右,經過仔細田調後發現,老年人口的總數雖然上升,青年人口卻沒有減少,可見有許多年輕人來到、或回到嘉義生活。至於這些年輕人都是從哪裡來、為什麼來,以及嘉義為「全台灣最老的城市」的謎團,皆在朱芳儀的作品裡一一揭露,她將原本被簡化的城鄉差距問題展開,呈現在地的人類複雜性。

說到嘉義特色,不免會想到嘉義人陳澄波所描繪的嘉義,由陳仕瑛導演、嘉頌青年團參與現場音樂演出的《畫外之音》,則以陳澄波《我的家庭》一畫為意象,講述陳澄波與妻子張捷的回憶。1947 年陳澄波受二二八事件牽連而罹難時,是張捷將丈夫的畫作全數藏於閣樓內,今日我們才得以看見珍貴的畫作,她因而有「藏畫的女人」的稱號。劇中以〈燒肉粽〉等歌曲串起老嘉義的氛圍,重演兩人鮮為人知的夫妻情。

議題劇場《畫外之音》。眼福映像工作室提供

第六屆草草的標語「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出現在今年的會場入口,讓人想起草草是怎麼從 13 年前一小群人變成城市文化慶典——感動與慶祝之餘,不免觀察到,整個戲劇節的規模不斷擴大,雖然主辦劇團在演出主題上持續深化、參與團隊依然年年支持、地方與中央的扶植不減,但要使此規模的在地戲劇節永續發展下去,而不只是一股勁愈做愈大,除了劇團與演出者的力量以外,還需政策、各地方單位資源調度的優化來更好地實踐草草的策展精神。

註: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考量國內現有團隊的實際狀況,針對不同規模及發展階段之演藝團體,分成三級獎助機制(卓越級計畫、發展級計畫、育成級計畫)予以扶植,讓演藝團隊能穩定發展。團隊可依自身發展情況,選擇申請不同分級,一年或三年的補助及輔導。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