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年思考的事情

《沒關係,是伊坂啊!他的3652日》
伊坂幸太郎
獨步文化,NTD $380,平裝 / 352頁

很久以前,我曾經在佐藤亞紀女士的部落格看到這段文章。

「小說這種藝術,是藉由不同形式來敘述 Fabula 時產生的運動,並且進而實現美學價值。」

「如果將 Fabula 定義成有規定的跑道,風格定義成擁有一定規格的車輛,那麼評價的對象就不是尚未開跑的跑道,也不是還沒出發的車子,而是開始之後,車子奔馳的狀態。」

我想所謂的 Fabula 就是「故事」、「Story」的意思。因為我顯然跟不上那個單字的意思,所以沒辦法正確理解這篇文章,但我經常想起這篇文章。

前陣子,我邊走邊思考時,忽然想到小說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或許和佐藤亞紀女士說的事情類似,也可能完全不一樣(我無法判斷),但我就寫在這裡。

我把讀書這件事替換成一場旅行,觀光、兜風都行,總之就是換成旅行。作品就是那場旅行的提供者(同行者)。

這麼一來,並排著「〇〇寺」或是「〇〇園」這種會在旅行中去的地點,觀光「行程」就是故事(劇情),文體或是敘述方式就是那場旅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種類,也就是——旅行的方式。

旅行行程(劇情)充實的話,參加的人們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旅行結束後,也能容易地說出「那座城很棒」、「遊河真是太有趣了」、「最後如果能去那座湖,就更好了」、「光是寺廟實在很單調」等等感想。

像是娛樂小說,最理想的狀況就是能夠順利在滿是觀光勝地的行程上移動。搭乘觀光巴士,完全不塞車,大小事都交給導遊。然後導遊這麼介紹「請看右手邊,那是標高XX公尺,以紅葉聞名的〇〇山。」一點壓力也沒有,又輕鬆。搭乘跑車快速地奔馳在觀光勝地之間也很痛快。這種情況之下,旅行後會以在觀光地點的感想為主,對於交通工具應該不會有什麼特別感想。(不過或許有人會覺得巴士導遊小姐很漂亮也說不定)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說故事的方法」不過是走完「劇情」的移動手段。

(Getty Images)

另一方面,也有不搭車的方法,像是自行車旅行。參加者自己踩著踏板,在坡道上有時從座墊抬起屁股搖晃身體,有時下來推車前進。當然也有徒步旅行了。和搭車出門時的速度完全不一樣,參加者也得付出相應的勞力。可以走的行程當然也會有所限制。長距離不可能,想必也無法逛太多的觀光名勝。這種類型的旅行後的感想應該會以緩緩前進時,品味到的景色的機微、天色的變化為主吧。我覺得稱為純文學的作品就是這樣的旅行。也就是說劇情並非重要的元素(我並不是說完全不需要),可以說「行程很無聊,但是旅行本身很有趣」。

當然,問題並不在於哪一種旅行比較優秀。

一旦這麼想,很容易陷入「憑己力騎自行車,並且具有能品味景色的感性」這種樸素旅行比較高級,以及這種旅行提供者的難度比較高——但不見得如此。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以自行車走無聊的行程,也很可能會自暴自棄地覺得「之所以無法享受這種行程,那是因為參加者的肌肉不夠,以及品味方法有問題。」

更進一步來說,要準備「舒適的巴士旅行」(徹底作為一部娛樂小說)並不簡單。如果對象是熟悉旅行的人,那麼令他們感到失望,覺得「淨是去過的觀光名勝」的可能性也很高。必須挑選充滿魅力的觀光地點,思考前往的順序,精心提供的行程(劇情)才行。

我經常在讀小說的時候(參加旅行),毫不在意本來應該是自行車旅行的行程,而是用搭乘觀光巴士的態度在享受作品。若有人覺得「怎麼都沒去什麼觀光名勝,真無聊」,或是明明就是觀光巴士之旅,卻完全無法享受景色,只想著「每座廟看起來都差不多」,還會講一些跟歪理沒差別的感想,像「沒有憑自己力量完成旅行的成就感」。這或許是身為享受旅行的人搞錯狀況也說不定。

思考到這裡,我問我自己「究竟想要提供什麼樣的旅行?」我還找不出答案。我覺得我的體內有著「提供刺激有趣的觀光行程,讓參加者開心」的自己,與「即使沒去任何觀光名勝,還是能讓參加者覺得有趣」的自己。(不限這個狀況,絕大部分時候,我的體內都有「兩個我」。)

對其他人來說或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我在出道第十年終於有點開始理解這件事情了。我無法想像下一個十年,我會思考什麼,察覺什麼,不過我希望我能努力(首先要保持健康)到那個時候。


原文刊登於日本雜誌《野性時代》2010 年 11 月號,中文版本收錄在《沒關係,是伊坂啊!他的 3652 日》,2019 年 3 月由獨步出版社出版。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