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上線:《珍奇櫃》選輯與 EC 漫畫敘事

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的恐怖劇選輯《吉勒摩・戴托羅之珍奇櫃》(以下簡稱《珍奇櫃》)10月底在 Netflix 上架。選輯的目標客群為何、戴托羅的身分起到什麼作用,皆有可玩味處;但在這之前,先說說與《珍奇櫃》的選輯型態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傳奇電視劇《魔界奇譚》(Tales from the Crypt),以及美國恐怖漫畫出版商 EC 漫畫(EC Comics)敘事體的歷史。

《珍奇櫃》由吉勒摩・戴托羅擔任主創製作與片頭講評人,收錄八輯短篇恐怖故事。Netflix

單元劇設置固定主持人為觀眾穿引道德觀點,這在美國恐怖類型自成脈絡至少能回歸五〇年代初,尤其是 EC 公司出品的恐怖漫畫作為敘事體(narration)的興衰,日後的戴托羅、喬治・羅梅洛等人皆屬受影響的一代。EC 公司的恐怖作品選輯風靡市場,如《魔界奇譚》、《恐怖墓室》(The Vault of Horror)等皆有自己的虛構主持人說書。漫畫業隨後受民間道德壓力所迫祭出自我監管條例,EC 公司於是淡出市場,但選輯搭配虛構主持人的作法已滲入大眾記憶。五〇年代末,深受紙漿雜誌(註)文化影響的編劇暨製作人羅德・塞林(Rod Serling)推出電視選輯《陰陽魔界》,其實便遵照 EC 公式的「一個主持人配上各式有驚奇反轉的道德寓言」,可視為《魔界奇譚》影集的先行者。約莫同期,舊的 EC 恐怖漫畫在反文化風潮與地下漫畫時期(Underground comix)取得邪典地位,為其後進一步反撲做了預備。

時間來到八〇年代,EC 漫畫建立的恐怖敘事體在流行文化回魂。有兩個重要的可能原因,其一是漫畫專門市場興起,使業界監管條例進一步式微,經歷過地下漫畫時期的新一代創作者趁勢登上舞台;其二是電視節目改編讓 EC 漫畫的《魔界奇譚》1989年在 HBO 再現榮光,而 HBO 以其收費制豁免於電視審查,《魔界奇譚》的煽色腥表現力常被推到雅緻闕如的顛邪境地,過火卻叫人難忘。

改編後表現力更為激進的《魔界奇譚》成為恐怖電視影集的代表作,卻也因耽縱於偶一出格的視聽壞品味,加倍放大 EC 敘事體潛在的矛盾:典型的 EC 恐怖創作,結構與台灣電視族孰悉的《玫瑰瞳鈴眼》和《藍色蜘蛛網》神似,通常都是設置好重大情節翻轉的道德寓言。EC 漫畫慣常透過這結構長線經營讀者期待,主持人起到的作用一如盛竹如的口白,一來明面作道德批註,暗裡都失語於作品撩撥煽色腥好奇心的元素。當年 EC 漫畫被送去公聽會審查,EC 總裁威廉・蓋恩斯(William Gaines)的抱怨是這批漫畫的宗旨被誤讀,而他的抱怨今日看來完全合理;簡言之,EC 敘事體無論如何被血漿澆灌或結局灰暗,其殊異核心仍是人本的「警世」與「教化」,而非無名恐怖與有名倫常間的野蠻衝撞。

《珍奇櫃》作為《陰陽魔界》、《魔界奇譚》系譜下的產物,有否為這傳統注入新生命?總地說,戴托羅選材之私密與他對創作的放任兩極化,影集偏向八個由他「出作業」的長片提案大會,他作為講評人(驗收者)大概沒做多少調整。原創製作有建樹不意外是成名的老將如珍妮佛・肯特(Jennifer Kent)與帕諾斯・柯斯麥托斯(Panos Cosmatos);而改編製作,很難不注意現成改編出現麥可・謝亞(Michael Shea)與 H. P. 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的小說。謝亞與洛夫克拉夫特的路線難與 EC 敘事體兼容,但實際成果,只有謝亞作品為底的〈驗屍〉(The Autopsy)略可觀,洛夫克拉夫特的〈皮克曼模組〉、〈女巫之家〉則改編得不值一哂。

放大戴托羅選題品味與 EC 敘事體間差異者,便屬以謝亞小說為底的〈驗屍〉與珍妮佛・肯特執導的〈呢喃〉,兩者都在處理EC敘事體不易碰觸的主題。

〈驗屍〉的主角是鮐背罹癌的驗屍官。他自言不怕死,徹夜孤身在驗屍房工作想偵破一樁謎案。影像大量聚焦老驗屍官的泰然自若與他解剖屍身的視覺細節,使肉身的解放/封閉形成敘事動力,讓人好奇老人是否真對死亡釋懷?老人的考驗在故事終局意外降臨,而他的決定讓肉體的恐怖與安寧頓失分際,一連串驚人的特殊化妝召喚的不光是痛感,也是勝利後的(矛盾)寬慰。

〈驗屍〉的影像聚焦在老驗屍官的泰然自若與他解剖多具屍身的視覺細節。 Netflix

〈呢喃〉是典型的女性歌德鬼故事。遭逢喪女之痛的鳥類學家夫妻前往鄉間工作,棲身湖邊的英式老屋。敏感的妻子自覺被屋內種種不祥的靈覺體驗包圍,丈夫卻視若無睹。萬鳥掠空嘰喳的群騷現象(murmuration)本是夫妻二人的考察目標,卻也隱隱呼應妻子對騷靈恐怖的感知,死亡的不可言說只能透過自然現象表徵與解放。〈呢喃〉已在視聽表現力回歸到珍妮佛・肯特成名作《鬼敲門》的水平,精緻的風格打光、音效運用都清雅復古,足以自成一部電影,形式上與 EC 敘事體斷裂得最為徹底。不到一小時的片長多少貽誤它的潛力了。

如此看來,〈驗屍〉與〈呢喃〉所迥異於EC 敘事體的,正在於死亡體驗的神秘性──或更甚者,自殺──呈現出社會倫常所不能解的詭麗與莊嚴。這自然稱不上「教化」,審美上卻離脫俗更進一步。

註:​​pulp magazine,指1896年到1950年代後期的美國廉價小說雜誌,「紙漿」一詞源自於印刷雜誌的廉價木漿紙。典型的紙漿雜誌有12頁,版面高25公分,寬18公分,厚度1.3公分,紙張邊緣並未修切整齊。紙漿雜誌還衍生了低俗小說一詞,指的是俗氣的低品質文學作品。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