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未達致的愛完成自我——《愛的變奏曲》

《愛的變奏曲》
安德列·艾席蒙
麥田出版,NTD $340,平裝 / 320 頁

《愛的變奏曲》透過第一人稱敘述,讓主人翁保羅娓娓道出生命中的五段際遇,從青春期在義大利南部的炎夏之戀,到成年後的曖昧繾綣,以及幾次近乎靈光般的愛情——雖近而遠,僅在此時此地,乍現而逝。

如果說安德烈·艾席蒙大受好評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道盡少年太多的心事,以密度極高的方式搭建暗戀小劇場,並向讀者展示小劇場「後臺」——那裡有曲折的出入口與樓梯,一半是工地一半是舞台,讓人分不清下戲上戲(走這是往出口,抑或是另一個入口);墜入大病般的戀愛中,或者戀愛不過是自己與自己上演的戲碼。《愛的變奏曲》則讓人看見愛情的變體——焦灼,妒嫉,思念,悔恨。或者,這些即是愛情。

寫愛情的小說家如過江之鯽,但鮮有人像安德烈·艾席蒙那般拾掇散落在熱戀之外,那微不足道卻足以衝擊戀愛中人,甚至為之心碎的種種。一個手勢,未回的信,戀人的話與未說出的話。他不謳歌愛情的歡快與偉大,毋寧更熱衷於描寫未達致的愛。

首篇〈初戀〉該是會讓《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讀者意亂神迷的精品之作。青春期的保羅愛上手藝精湛的木匠南尼,並因家裡的祖傳的書桌需要修整,而與保羅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在此,《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裡兩位主角透過詩歌、音樂「投桃報李」的互動,換成了修整書桌時,保羅與南尼更富慾望的看與被看,並且充斥勞動後的氣息與汗水。

不過,這令人屏息的種種終究是單戀一場。後來,我們才知道南尼竟是保羅父親的祕密愛人(讀到此,你或許會聯想到《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最後艾里奧父親暗示他曾有同性戀人,所以理解艾里奧)。然則,安德烈·艾席蒙對愛情的打磨,或者說理解,讓他在描寫最離奇與最平凡的愛情之時,總能煥發出更深層的部分。保羅並未因此怨懟父親,他感念南尼,因為是他對南尼的暗戀,形塑了他的一生;同時,他為父親高興,「但我不吃醋,反而很高興,還不只是為他們高興。我看到的是,即使年紀還那麼小,我已經瞄準對了人,讀出了關於我的真相,也讀出了他的。我要他,他也會要我的,但不是我十二歲的時候,而是後來。」

小說結束在保羅凝視南尼與父親的合照,道出:「我花了這麼多年時間才看到他們倆有多相似。」與其說是戀父的暗示,我更傾向這是安德烈·艾席蒙在描寫愛情時,常常回到的自我的拂照。《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裡的艾里奧是自戀的,他愛能與他聊哲學、詩歌、古典樂的另一個自己。因此,他與奧利弗交換名字叫喚彼此,是用自己的名字在呼喚自己。

不同於前述作品,〈初戀〉看似是兩個不同階級的愛情/單相思,實則也是對自我的孤芳自賞。循此路徑,再看後面幾篇,我們就不會意外保羅何以將各式情境的愛戀,昇華到極純粹、近乎思維辯證的境地。包括保羅誤以為女友偷吃的一場約會,乃至他本身竟開始享受與情敵的互動;保羅在網球場用眼神追索男子曼弗瑞兩年後,兩人終相互告白;以及大學時期的露水姻緣如何成為「星辰之愛」。在最後一篇小說裡,保羅甚至談了一場光從電郵用字,就可完成乃至終結的愛情──光是對方來信的稱呼、開篇有無大寫、標點符號正確與否,就足以讓他浮想聯翩。

如果《愛的變奏曲》讀來讓人感覺自溺,不僅是因為愛情本身就是一件耽溺之事,更因為在安德烈‧艾席蒙筆下,與所愛之人互動幾近於拷問自己——該不該、能不能、為什麼要這樣做。藉由與所愛之人的互動,我們才得以認識自己。《愛的變奏曲》寫愛情,也反寫愛情。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