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倍券,挺藝文

認識紙風車多年,這六年來親子藝術季「年年有紙風車」,有時一年多場,不論寒暑晴雨,甚至颱風來襲,我們堅持讓孩子看好的表演,這樣的初衷與合作情誼,讓我與紙風車劇團建立起濃烈的革命情感。

今年疫情衝擊藝文產業,紙風車表演行程斷炊,但堅持不放無薪假,努力照顧劇組人員生計。劇團本身營運產生困難,但創辦人兼執行長李永豐率所有藝文團體之先,甚至比政府更有效率,主動發起紓困行動——「紙風車返笑日」線上劇場廣發英雄帖鼓勵熱愛表演藝術的朋友持續創作,上傳影片拿獎金;而四月開設的「技術人才進修班」,則鼓勵劇場人拿薪水來上課,讓人才培育永續前進,愈艱困的環境裡,愈要支持藝文創作。

這段時間我多次聯絡劇團團長,除了彼此打氣加油之外,並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忙,但團長建誠也像永豐大哥一樣帥氣,總是說「沒問題的,我們一定會挺過去。」

前幾天生日,還窩心的收到執行長送來的花,祝福我一起繼續為藝文界加油。這是今年收到最貴重的禮物了,在危難中還為朋友捎來祝福,讓我看到人性中罕見的慷慨與溫暖。

五日午夜,一場大火把紙風車劇團珍貴的道具、布景、燈光、服裝的收藏倉庫一夕焚毀,我知道同樣焦慮與擔憂的朋友很多,便第一時間慰問了團長,也請文化部全力協助,而我也能猜想得到永豐執行長慣有的沉穩,說不定還會反過來安慰大家,不要擔心什麼的。

「OK 啦,大風大浪見太多。」新聞中看到他這樣說,果然氣魄如常。

文化部已經表示啟動對藝文團體的急難救助,我會持續督促,更重要的是未來在重建的過程,更需要各界的協助。雲門舞團排練場大火後,社會捐資讓雲門在淡水異地重建,林懷民老師説「一場大火可以重新瞻望未來 50 年的挑戰與幸福」。優人神鼓山中劇場也在去年遭祝融之災,10 月即將啟動重建工程,除了民間善款外,更將首創協力造屋重建文資空間的新典範。

在台灣,藝術家擁有絕對的創作自由,這是幸福的。

但另一方面,藝文團體在台灣生存卻依舊艱辛,來自於社會普遍對藝術領域無感,或是擁有距離感。很多台灣人覺得,接觸藝術文化是吃飽、有閒了以後的事,而不是生活裡的必須。

對於長期從事文化問政的我來說,充分感同身受。硬體建設是王道,文化軟實力所獲得的政策支持太弱太少。這也是為何在疫情衝擊下,藝文產業所分配到的紓困預算,遠遠不及其他內需產業,52.5億還是拚了命爭取來的極大化預算。

而我更常遇見的質疑是,「關心文化沒用啦!」選民認為關心經濟比投入文化更重要,殊不知以文化內涵而建構的軟實力才是真正的台灣品牌,在全球化下,文化經濟力擁有比其他產業更有利的發展空間。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台灣藝術家總能在拮据的社會條件下找出生存之道,也磨練出更堅韌的意志,就像我在紙風車劇團同仁身上看到的「骨氣」與「勇氣」。我長期投入的工作充其量也只能讓藝文工作者「少辛苦一點點」,讓藝文工作者能夠擁有豐沛的資源、更有力的環境支持,這都需要藝文培力的厚植與深耕,需要台灣整體社會的認同,行動力挺。

而這樣的支持,絕不是只有在災難中積極捐贈募資而已,更需要大家在生活中踴躍進行藝文消費,讓「花錢看表演」、「買票看藝術」成為你我生活的一部分。

紙風車一場大火,希望可以燃起社會支持藝術消費的無限熱情。7 日開始國內解封,邀請大家走進劇場看一場表演,到美術館看一場展覽。7 月「振興三倍券」上路,歡迎大家積極進行藝文消費。您的藝術消費,不只能夠維持藝術工作者的生計,更是支持發展台灣的藝術創作能量,讓台灣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