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奇幻與喪屍:如何享受虛構的世界?

「武俠小說是不是奇幻小說?」這問題名列我最常被外國友人詢問的前三名問題。第一次被問的時候,我不假思索地說「才不是!」友人疑惑﹔「但是武俠的人都會飛,還有不可思議的破壞力,看起來跟哈利波特差不多啊!」這下換我沉吟不語,武俠、科幻、奇幻的界線在哪?共通點又在哪? 

武俠、科幻、奇幻的共同點,在於打造一個「不完全與現實生活貼合」的虛構世界。在虛構世界中,人們依舊遵循某些習俗與規則,但是有另一套超越物理、超越常理的並行規則。

武俠小說中,主角墜落深谷往往死不了,但被打一掌就會震斷心脈,武俠人物可以用超越人類極限的速度使劍,但師徒不能成親。科幻則依著物理規律,但在幾個物理原則勇敢假設:若光速非恆定、若光有重量、或是人類可以時光旅行。虛構世界因為與現實不完全貼合,讀的時候有想像力馳騁之快感,悠遊於字裡行間,徜徉於作家建構的世界,像是一條魚迴游至大洋,貼著那個「與現實不完全貼合」的縫隙遨遊,這是武俠、科幻、奇幻文學吸引人之處。

在這類作品中,總有一條「虛構與現實」的線,而這條線不見得是直線,有時候是彎彎曲曲的虛線,在細微處反映了作者的觀念。例如海萊茵的《怒月》中,2075 年月球上女性享有較高地位,月球上各種各樣的婚姻型態,但妻子還是要冠夫姓(或是聯姓),對於 2075 年的月球上女性地位的想像,反映出了海萊茵所處的 1960 年代的美國。

有時候一個虛構世界太成功,吸引其他的創作者加入寫出更多作品,每個相關作品會為這個宇宙補充規則與限制,喪屍系列作品是最好的例子。

喪屍最早是「受到巫毒施法的活死人」( 1932,《白殭屍》) ,到近代作品將喪屍描繪成「受到特定病毒感染的人類」,每一個年代的喪屍作品,都奠基於已知的喪屍宇宙規則,但每一個作品都為喪屍宇宙做了新的補充。電影《我是傳奇》觸及了病毒感染狗的可能性,並且初步暗示了喪屍(電影中稱之為變種人)具有某種社會結構,有首領。

最早的殭屍電影《白殭屍》描述了巫師透過巫毒教的巫術喚醒一群殭屍。(Getty Images)

而在電影《 28 天毀滅倒數》、《末日之戰》、《屍速列車》中,喪屍由一種經血液傳染的病毒引起,人類一旦被喪屍咬了之後也會變成喪屍,發病快,傳播速度更快。喪屍對於聲光刺激有反應,但無法處理較為複雜的問題(比如喪屍無法扭開門把,無法開鎖、無法使用手機),徹底殺死喪屍的方法有二種,第一個,猛烈攻擊頭部,第二個,用火燒。

但我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喪屍電影中,不管你是四體不勤的弱雞,還是孱弱的老人,一旦變成喪屍,一個個跑起來比田徑選手還快,似乎變成喪屍之前的身體狀況不影響變成喪屍後的移動速度。讓我不禁思考「如果深陷喪屍世界,我該跟什麼樣的人組隊才能提高獲勝機率呢?」

很明顯地,要在喪屍環伺的世界中活下來,只有一個最高指導原則: 不要被咬到。 

根據這個最高指導原則,挑選隊員有兩層考慮,第一,隊員必須可以殺喪屍。第二,隊員不幸被咬,你必須有機會對抗他,否則一人被咬,整團死光。

第一點很好理解,你的隊員最好要具備一定的「使用長兵器」攻擊技能來殺喪屍,兵器愈長愈有利,因為攻擊時可以離喪屍較遠。體能好是基本,最好是運動選手,棒球選手就比柔道選手合適。柔道選手專精貼身扭打,拿來對付喪屍風險太大,一不小心被咬到就再會了。

第二點比較棘手,哪一種隊員被咬成喪屍後最難對付呢?智力高的?速度快的?感染後,病毒控制腦部,再怎麼聰明的隊員變成喪屍也一樣依靠本能行事。速度呢?感染後,每一個喪屍速度都極快,顯然速度也不是重要變因。身型是關鍵,如果你被體重 150 公斤的喪屍壓住,成功推開他的機率會比推開一個 80 公斤的喪屍低得多。

「如果面臨喪屍攻擊,我該跟什麼樣的人組隊才能提高獲勝機率呢?」我的回答是:具有攻擊能力,但不是身形太壯的人類。(如果你真的很想要與那位 150 公斤的體能教練組隊,你最好確保關鍵時刻你能一刀砍下他的頭。)

那條看不見的虛構的線,存在每一個作者心中。如果作者的界線不清,那麼作品就會前後矛盾。如果作者拿捏不好,一下子開放太多界線,則作品可看性大大降低。如果喪屍跑得快、又聰明還會用 iPhone 追蹤你的位置,那還有什麼看頭?如果武俠主角每遇到一個困境,就自動長出一個克敵絕技,多無聊?

最有趣的作品是貼合生活的,但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猛力推出一個虛構奇想,並且沿著這路子嚴謹的推理下去。

作為讀者的樂趣,在於試著找出這條虛構的線所圈出的範圍,或是檢視他的虛構世界有無矛盾之處。回到第一題,武俠和奇幻怎麼分?我自己的答案是「武俠中的動物雖有靈性,但不會說人話。如果動物會說人話,就是奇幻作品。」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