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三,小炭拖著身體起床,想到要去學校就頭痛。
星期一那天,班導宣布畢業旅行要分組,大家必須在禮拜五之前找好組別,自己去找老師登記,但小炭左想右想,都不知道要找誰一組。
他平常都跟小伊、小禰一起玩,也把他們當成最好的朋友,但偏偏上禮拜打籃球時,小伊防守時不小心犯規打到小禰,兩人大吵了一架。「你平常上課那麼吵就算了,現在連打籃球都要犯規,真的很討厭欸,我以後不要跟你玩了!」小禰惱怒地說。
「你真的很奇怪欸!就跟你說我不是故意的,也馬上跟你道歉了,到底還要怎樣啊?常常找你玩都拒絕我們說要看書,愛理不理的,一惹到你就暴怒。」小伊不認輸的回嗆道。
雖然小伊馬上就道歉了,但小禰覺得他一定是故意的,到現在都不願意跟小伊講話,而小炭只是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
到學校之後,小炭邊煩惱畢旅分組的事,邊在座位上吃早餐,右肩突然被拍了一下,是小富。
小富功課很好,但平常都單獨行動,不管是上課分組玩遊戲還是體育課打排球,他都一個人站得遠遠的,所以同學們覺得他很高傲,以為他不屑跟大家玩。
他邊撓著後腦勺,用細不可聞的聲音說:「小炭,畢業旅行分組,我可以跟你一組嗎?因為我不知道要找誰……」
小炭很驚訝,本來想馬上答應,但想到自己最常跟小禰和小伊玩,只是小禰跟小伊現在在吵架,他只好苦惱地回說:「我問一下小禰跟小伊再告訴你,好不好?」
嘴上是這樣說,但小禰跟小伊現在根本就不和彼此說話,該怎麼辦呢?
「朋友吵架要我選邊站,怎麼辦?」
在朋友吵架的時候,夾在中間的總是裡外不是人,要是同意某一方的說法,另一方馬上翻臉;要是兩邊都不同意,可能瞬間兩個朋友都失去。
這種時候,比起思考該選哪邊站,想想朋友為什麼會吵架,並誠實的告訴朋友自己的觀察,說不定可以幫他們解決衝突喔!
舉例來說,依照小炭的觀察,小伊和小禰只是個性不同,一個比較活潑,另一個比較文靜,所以偶爾會無法理解對方、覺得對方很奇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個性是由很多「面向」組成的,比如外向的程度:你可以想像一個「內向 —— 外向」的數線,每個人都會座落在不同的點上,有人偏向右邊,有人偏向左邊,也有人剛好在正中間。而小伊和小禰個性會不同,只是因為他們在這條線上的點,隔得有點開:靠右的小伊比較外向,所以他會比較喜歡接受來自外部的刺激,比如說和人群接觸、說話;靠左的小禰則比較內向,和人相處時會需要花較多精力,所以會偏好保有多一點自己的空間與時間,讓她能夠休息充電。
如果小炭能把自己的觀察分別告訴小禰和小伊,讓他們發現世界上原本就有形形色色的人,彼此只是剛好個性比較不一樣,他們也許就能和好,甚至更懂得將心比心、和對方和睦地相處。
「為什麼大家都不理我?」
小富的煩惱是孤單,他覺得班上都沒有人願意跟他玩,只要分組他就會一人待在角落,因為他覺得大家一定都不想跟他同組。
畢業旅行分組時,同學們看到小富又站在角落,所以也沒有主動靠近他,小富心想:「看吧,我就知道!大家都討厭我,不想跟我玩。但是……我真的好想去畢業旅行,怎麼辦呢?」
煩惱的小富跑去輔導室找瀧老師,說畢業旅行沒人想跟他同組,怎麼辦?
瀧老師想了想,說:「那你有試過主動找別人嗎?」
小富回答:「沒有,反正他們一定會拒絕我。」
瀧老師還是鼓勵他:「同學會不會是以為你不想跟大家玩,所以才沒找你啊?這次可以試試看主動找別人一組,沒試過的話,永遠不知道結果啊!」
星期三早上,小富左思右想之後,鼓起勇氣跟班上人緣最好的小炭講話。小炭沒有馬上拒絕,但小富也不覺得他真的會答應,結果小伊跟小禰隔天跑來,約他去買畢業旅行要吃的餅乾。
小富才恍然大悟:原來瀧老師的話是對的,我原本以為大家都不理我,是因為討厭我,結果是因為我帶著「大家一定討厭我」的想法獨來獨往,反而讓同學們以為我不想和大家相處,難怪會交不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