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的影響,《絕命律師》(Better Call Saul)的最後一季終於在日前首映,並於最近開始在 Netflix 上每週更新。這部影集作為《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的前傳,兩部作品都可謂為影集的經典範本,無論是戲劇動作還是對白的豐富交織——角色言談中提及的細節往往不只是故事,更是和劇情環環相扣的設定和伏筆,使得該作品成為一部嚴密的符號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兩部作品都出自於編劇文斯・吉利根(Vince Gilligan)之手,敘事手法也極為相近,卻因戲劇主題不同而大異其趣,各自有一派擁護者,兩個陣營甚至有些壁壘分明。《絕命毒師》的主角華特.懷特(Walter White,以下用他在劇中販毒時的化名海森堡簡稱)是一名罹患癌症的高中化學老師,自身疾病加上妻子懷孕的消息,讓他決定鋌而走險製毒營利,並進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冰毒王國;《絕命律師》則是交代了《絕命毒師》中油腔滑調的律師索爾・古德曼(Saul Goodman)如何從原本騙吃騙喝的「假摔王」詹姆士・麥吉爾(James McGill,以下簡稱吉米)「出道」成為絕命律師。
在形式上,《絕命律師》其實更為裡外呼應:扣除掉交代《絕命毒師》出場人物的橋段,吉米的外在事件總和法律糾紛脫離不了關係;而同樣是律師的哥哥查克(Chuck)內心其實瞧不起靠著線上授課畢業的弟弟,卻又不便發作,如此的家庭背景使這對兄弟衝突不斷。整部影集就這樣看一個油嘴滑舌卻又曾想追隨哥哥腳步的人,如何把自己最拿手的本事應用在法律上。雖然吉米這種多話的角色通常不會受到所有觀眾的喜愛,但劇本設定可謂天衣無縫,那問題就來了:既然《絕命律師》的設定更為完美,戲劇手法和節奏也類似《絕命毒師》,題材與人物甚至有所重疊,那為何該作不像後者在 IMDb 上有那麼高的分數?
原因可能是,《絕命律師》專注於挖掘吉米的內在衝突,觀眾若無法同理主角的心境,較難產生共鳴,畢竟人際關係的問題只要不是告上法院,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更別提有觀眾會對此無感;《絕命毒師》這類以外在衝突為主的作品則著重於劇情發展,需要克服的障礙相對明確,觀眾無需時刻同理海森堡,就算不太喜歡這個角色,也能欣賞刺激的劇情。
《絕命毒師》的海森堡就是個不太討喜的主角,先不提他最後害得連襟(妻子的妹夫)死於非命,在這段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英雄旅程中,他為了對家人隱瞞自己的身分撒了無數個謊。不只如此,為了拉攏自己的學生以及製毒夥伴傑西(Jesse),海森堡不惜對他下毒,甚至為了自己的自尊心,讓傑西慘遭殺害他連襟的殺手囚禁,整部影集最後結束在海森堡前往敵營殺光所有人,並將傑西救出來的場景。不過,從鋪陳上來看,這個結局有點出乎意料之外。海森堡在酒吧打電話自首後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並不是殺手們製毒的新聞,而是他在成為高中老師之前的創業夥伴在螢光幕前假惺惺地接受採訪,這再度激發了他的好勝心,而這樣的好勝心和他的自尊心其實是同一回事。
換句話説,海森堡救出傑西的決定合情合理,畢竟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若沒有了傑西,他將失去所有與人的聯繫;但這個思考邏輯卻和海森堡的角色設定相互衝突,海森堡背後的意識形態暗指許多熱衷於追求外在成就又不敢承認自己軟弱的人,這種人怎麼會在乎與人的聯繫?不過,儘管角色的心理轉折過於牽強,本作卻依然被視為神劇,或許是因為外在事件獲得了圓滿的解決,而一般觀眾似乎對此就能感到滿意。
這個問題在一般劇迷的討論中不常被提及,大抵是因為此劇不願直接透過對白剖析太多的內在事件,且坊間佳評如潮。不過編劇本人似乎隱約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絕命律師》轉而以內在事件的探索為主,還讓主角的哥哥查克和絕命毒師一樣自以為是,最後再給他一個不小心引火自焚的結局。
文斯・吉利根在《絕命毒師》播出後一炮而紅,《絕命律師》因此沒有試播集,吉利根無須擔心節目是否獲得電視台的青睞,或許才有餘裕能好好檢視自己需要外在成就來維護自尊的男性經驗,投射到創作時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不過對角色過往經驗的追溯(例如回憶吉米騙吃騙喝的時期)在戲劇作品中雖然很常見,在現實中追溯編劇的生命經驗卻不免有望文生義之嫌而顯得失禮;相較之下,單純從作品所涉及的意識型態去討論,雖然可能因為對編劇的自我投射持保留態度而顯得不夠「戲劇性」,但卻更能尊重文本的獨特性以及作者的個人隱私。
無論如何,對喜歡探究戲劇性的劇迷而言,《絕命律師》除了有層出不窮的法律糾紛來推動劇情,也成功刻畫了主角吉米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發生的改變,只要能接受吉米的滔滔不絕,《絕命律師》的戲劇性相較《絕命毒師》確實更跨進了一步,至於最後一季的結局會是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