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有一次,我爸帶我去一個爵士俱樂部,原本我壓根不想去。可是我看到一個人,他在彈四度和弦,然後轉成小和弦,哇喔……再加上內聲部的旋律線,就好像在唱歌一樣。說真的,他後來像是從舞台上飄浮出去,帶著所有人沉浸在音樂裡,渾然忘我。我好想要學他那樣彈琴,才發現──原來我天生就會彈琴(born to play)。
年初蔚為話題的皮克斯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主角喬是中學樂隊的兼職老師,卻一心想成為舞台上的演奏家。不上不下的人生關頭,他意外闖進所有靈魂降生人世前的「投胎先修班」(The Great Before),協助一位靈魂「22 號」找尋人生熱情,當中的思辨直擊觀眾心裡「若天生我材,怎麼卻不大有用」的自我質疑。喬在電影開頭的這段熱血獨白,出自影帝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之口;然而獨白的內容、喬演奏的歌曲創作,及在鋼琴上流暢運指的原型,背後則另有其人:鋼琴家強‧巴提斯(Jon Batiste)。
出身紐奧良的巴提斯可不只是天生會彈琴,他來自真正的音樂世家:「我家族同輩就超過 30 個人在玩音樂。」祖父那代的長輩不少還是節奏藍調天王山姆‧庫克(Sam Cooke)、爵士傳奇加農炮‧艾德利(Cannonball Adderley)這類大師的合作夥伴。
耳濡目染下,巴提斯 17 歲就發表了首張爵士鋼琴專輯,其後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拿手樂器約有 12 種之多。有趣的是,他似乎並不想當一位殿堂內的音樂大師,反而更重視音樂與一般大眾的連結。
從 2005 年起,他會帶一把輕便的口風琴,和幾位茱莉亞同窗一起到紐約地鐵表演,在警察來趕人前快閃離開,只為了激勵乘客的心靈,分文不取。若有觀眾問他們樂團叫什麼,他便語帶雙關地回答:「保持人性」(Stay Human)。2011 年專輯《My N.Y.》正是他們在移動的列車上就地錄下的作品,彷彿在音樂之外也收錄了紐約的空氣和日常。
2015 年對於巴提斯的音樂生涯是個轉捩點。當時不少唱片公司捧著合約上門,計劃把他捧成下一位爵士明星,而他也準備好從獨立經營正式踏入主流。然而,一次電視節目受訪為他的人生另闢蹊徑。知名主持人史蒂芬‧柯貝爾(Stephen Colbert)當時正要接棒擁有 22 年歷史的老牌脫口秀節目《晚間秀》(The Late Show),他在巴提斯這位曾經的受訪者身上看到多元的音樂才華和正向心靈,便邀他來當節目專屬樂團團長。這類深夜時段的脫口秀節目,在美國電視文化裡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樂團團長的職位可不只是要求會玩音樂而已,還得擁有能與節目主持人互動的個人魅力,音樂風格也必須隨機應變、伸縮自如。巴提斯這一做下去就是上千集,也讓柯貝爾稱讚這個樂團是「節目的心跳聲」,節目上隨時可見兩人忘年之交的友誼。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而去找巴提斯的專輯來聽,會發現他的風格根本南轅北轍。他能在爵士樂聖地前鋒村俱樂部(Village Vanguard)演出激昂奔放的《Chronology of a Dream》,也能與吉他手好友柯瑞王(Cory Wong)即興出透明如結晶的 New Age 心靈小品《Meditations》,兩張專輯同時入圍葛萊美獎;而他為《靈魂急轉彎》創作的配樂可說兼具兩者之長,順利助他抱回一座金球獎。
他於三月推出的新輯《WE ARE》,則是首次正式挑戰演唱,讓人完全忘記他本業是爵士鋼琴家。無視所謂的成就或名氣,巴提斯在專輯中展現一位音樂人面對自己藝術世界的真誠開闊。雖然主題圍繞在相對尖銳的種族議題,卻蘊含他一貫的積極與多元特質,把藍調、靈魂、福音到放克徹底玩過一輪,聽來只覺活力四射、酣暢淋漓。
有人說他就像童話故事裡的魔法吹笛手,旋律一奏,人們自然成群結隊跟他走;巴提斯則認為自己是演繹人生的積累,受電台採訪時說道:「邁爾斯‧戴維士(Miles Davis)發行《Kind of Blue》、或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發行《A Love Supreme》時,大概都是 33、34 歲,那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時候。我做這張專輯時也是33歲,這段時間定義了我這個人,理應有其珍貴之處。」
始終保持人性,始終古意,但是巴提斯下一次會玩什麼音樂?恐怕他自己也預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