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簿裡的宇宙——《大查帳》

這本書將會計師放到了歷史中舉足輕重的位置,並讓我們得以用「會計師」的眼光重新檢視歷史中的重要人物,體會他們的成功與失敗


大查帳

《大查帳》一書的標題已經將這份研究精髓點出: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是否重視會計技術有關,而這一切都反映在流傳下來的帳冊上。我們或許已經不陌生這樣談論歷史的方式:將目光從帝王將相、戰爭與和平等大事件移開,轉而關注潛伏在大歷史當中不被重視的角落,喚醒沉默的物事,使之說出故事。這並不意味著「作者」的隱身(歷史書寫很容易讓人忽略作者的作用),相反地,《大查帳》作為歷史研究作品之優秀,在於作者雅各‧索爾(Jacob Soll)本人非常清楚自己該扮演的角色。他知曉歷史學家令人著迷的地方,以及為什麼歷史學家一開口就讓人想聽。以最標準的答案而言,是優秀的史家本身皆是很好的說書人。

本書主角是帳簿以及與之牽連的帝國命運,但書中對於人的敘述卻沒有少過。索爾將歷史人物的性格、行為與信念所決定的命運做了十分良好的詮釋,並調動了整個歷史場景。一言以蔽之,從個人到社會、再到國家甚至文明,或是從物質到制度乃至精神,都圍繞著帳冊的發展。史家的變焦十分順暢,且重心從來沒有跑掉過。從開宗明義的論點,度過中間許多歷史案例的主題分析,到最後一個大框架的總結,一直都扣著同一個概念:

「如果過去的歷史隱含任何教誨,那就是:有能力駕馭會計並將會計融入整體文化的社會,向來都能蓬勃發展。⋯⋯他們全都將會計融入教育課程、宗教及道德思想、藝術、哲學和政治理論。」

以這貫串全書的「教誨」來說,這份研究或多或少(再度)回答某些歷史學者念茲在茲的終極疑問,猶如李約瑟(Joseph Needham)問題的另一型態:「為什麼遠東,或更確切一點,譬如中國社會,在發展出如此龐大的生產與交易體系,也曾擁有過富裕與技術,但為何沒有產生我們今天熟知的資本主義?或說,為何資本主義不是在中國誕生?」當然,以歷史學的關注來說,這樣的假設性問題顯得陳舊過時(至少「東方/西方」的化約框架已經接受多次檢驗批判而瓦解)。在作者有所節制的論述之下,即使持握著一個「大結論」,仍精準抓住了當代西方文明的前世今生,並未落入文明比較的窠臼,這種謹慎對於身在非西方文明、卻生活在西方文明影響無所不在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我們,是極好的反思。本書以會計、帳本為鑰,轉開了文明的本質。

此外,這本書的論點,亦可作為許多偉大作品的補充。我們知道,社會科學的興起,有很大一部分動力在於追問資本主義社會。以馬克思(Karl Marx)的分析架構而言,這本書談論的這種特殊「技術」,已經深入在意識形態當中,讓我們對於宰制有更為全面的看法;或是這本書提到多次,可作為延伸閱讀的(或說,互為延伸的)韋伯(Max Weber)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之精神》,可以藉由掌握帳冊這件事當作象徵。這象徵將個人的行為與信仰,漂亮地拓展到對整體社會的影響,而且不僅僅是某些特殊位置與權利之人才有作用。整個社會中每個個人與家庭都擁有相同的技術與精神(結論裡的「融入整體文化」),便是資本主義能成為全面性制度的根本。誠如此書所言,從亞當.斯密(Adam Smith)到馬克思與韋伯,會計都是資本主義得以發展的必要文化元素。關於這點,這本書確實提供了許多非常易懂的案例。

打開書,從充滿隱喻的畫開始,就已暗示作者的某種興趣:對於數字感興趣、對於物質細節感興趣、對歷史大事件感興趣、對國家興衰感興趣,但是追根究柢,作者對於「人」本身是興致盎然的。這當然是這本書吸引人的很主要的因素,把會計這小事(他且指出會計如此重要小事被刻意忽略)與國家興亡能寫得如此「有趣」,關鍵還是在於將歷史人物寫活了。

作者自述中有談到,這份研究的發想在於「發現」某件歷史的中沒被注意的物件,猶如塵埃,然而在歷史家之眼中散發著光芒:路易十四的黃金手抄本會計帳冊。這份帳冊其來有自,這乃是一手規劃路易十四輝煌王朝,使之由接手時的貧窮狀態翻轉成偉大國家代表的幕後推手(法國歷史上的皇帝,還有幾人比他更為有名?)柯爾貝爾(Jean-Baptiste Colbert)製作的。這份帳冊可以讓太陽王隨身攜帶在身上。作者明白指出這個象徵,西方史上最有名的國王之一,搭配著這本隨時可查帳的精美帳冊,所象徵的是「現代政治與財政當責的起點。」當然,如同作者警示之言,就當這個開創性的制度迅速夭折後,太陽王時代的輝煌法蘭西,也漸漸因為其帳目管理不彰、造假與負債等問題而垮台。

是以,關注在帳簿的目光,並沒有忽略帳簿的「製作者」:記帳、發明不同方式記錄與平衡帳目的人,或者用日後我們最常使用的字眼——會計師。毋寧說,這本書的研究,很大一部分讓我們重新評價會計師在歷史當中扮演極重要角色,並讓我們能從「會計師」的面向重新瞭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體會他們的成功與失敗。

以人物而言,柯爾貝爾與路易十四確實是全書當中刻畫最深的。但是無論北義大利對於會計的重視與因之而更穩定增長的繁榮;達提尼鉅細靡遺記錄各種帳目(包括食物、衣物、奴隸、香料等等),顯示的除了記錄、整理、歸納掌控數字的能力外,最重要的事,這反映著他無比過人的紀律,也使得這個沒有特別大撈一筆的人生中,靠著積少成多而致富;或是影響梅迪奇家族興衰,將會計與當責烙印落實在宗教信念中的柯西莫;或是轉往資本主義後來居上的英國,沃波爾靠著一種過人的才華與創意幫政府完成史上第一個紓困案的故事,也讓經濟擁有更顯著的政治力;或是英國陶瓷品牌瑋緻活(Wedgwood)的創新,即使超其所願,仍影響了當時的哲學家們,以為會計的概念能夠應用在改變社會與文化,將抽象不可量化的概念如「幸福」,成為了他們口中的「倫理」。

法國大革命前夕,內克爾的改革與罷黜以及著名的《上呈國王的帳目報告》,讓法國大革命先前的壓力炸鍋;美國元老富蘭克林的帳務天才外,甚至也成為日記的功能,他與華盛頓為這個從債務中建立的國家建立了好的初始制度,也才有了日後的發展。狄更斯,也許是把會計師寫得最「活」的文學家,除了反諷批判外,也確實捕捉到了真實,讓讀者們警覺會計對於世界的影響。

這些故事豐富了我們的想像,照亮在許多我們「已知」的歷史上,讓我們有機會一次看見多個未知的面向。清晰的概念與人物成長背景、性格、習慣、天賦及其命運的細心描述,這研究其實補足我們這位歷史學家看到的匱乏:長久以來重視會計與描繪形象,如今我們偉大的藝術家對此毫不關心了。社會也將之擺在重要卻不特別重視的位置。然而就跟作者主張的一樣,經濟從來不只是單純的金錢、物質、數字或盈虧,更關乎於人的心理歷程與習慣、決定與命運,以及社會、政治與文化。我們必須要聆聽作者安排〈大審判〉一章節的用意。如果歷史上這些左右文明命運之人,皆如此紀律地看重財務管理的實踐與信念,並將其融入更深沉的文化,且反映在最深刻的文學與宗教信仰中,那麼,「不想在未來遭受報應,我們必須重新找回那樣的文化雄心」。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