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轉變之前:讀小川洋子《不冷的紅茶》
我第一次讀到小川洋子,是《祕密結晶》,直指極權、祕密警察(此祕密包含心內的與被認為的)、存在與記憶的小說。翻開作者簡介,小川洋子以〈毀滅黃粉蝶的時候〉 出道,〈懷孕日記〉得到芥川賞,但更令人在意是她因為《安妮日記》前往德國奧茲維斯集中營,甚至改變風格。
當時閱讀不以為意,《祕密結晶》裡頭的文字溫柔地砍斷整個世界的手腳耳朵,極權國家的警察機制與女主角的閣樓夾層,粗暴且明確地說這是她的改變之作,難看嗎?不,好看的很,我聯想的是白色恐怖、聯想的是自由。
接連看了她《人質朗讀會》、《博士熱愛的算式》、《凍結的香氣》等,轉換各種設定講各種議題:戰爭、記憶、香氣,每每角色一出,我便深入其中。我近期著迷鋼彈,「鋼彈之父」富野由悠幸,有兩階段白與黑。而小川洋子的轉變為何?有白與黑之分嗎?
《不冷的紅茶》是小川洋子轉變前的小說集,買到此小說集,書內頁點點泛黃,如幾個月未洗的抽油煙機,像紅茶戚風蛋糕裡的點點茶葉。打開內頁,我便知道轉變在哪,早期的小川洋子喜歡說死亡。不是自殺、不是他殺,如〈不冷的紅茶〉說同學之死、記憶之死,或像是芥川賞之作〈懷孕日記〉對於姊姊要出生的孩子萌發細小的殺意(很有趣的是,台灣很少人提及小川洋子的得獎作),此外早期的小川洋子以擬真寫實的設定為主,類似山本文緒,卻更冷酷一些,角色都冷靜淡漠,有一點變態。〈不冷的紅茶〉開頭描寫藥局老闆娘不斷質問幼年的主角為何要買酒精,主角總說不出酒精要拭剛死去的祖父,當說出口後,酒精可以買了,死亡說出口了。當 K 君問主角聽到同學之死時想到什麼,主角回應是回想面容,K 君則說喪服,死亡又變得日常了。
只不過這樣的小川洋子是冷的幽微,〈不冷的紅茶〉跟台灣的純文學小說很像,說不準的感受與結局感的飄渺,在1993年後的小川洋子沒有這種小說類型。我要說她更面向讀者嗎?或許吧,她更明確地說她想說的。寫小說的人不管她寫的題材多麼冷冽,她想要說的慾望不減熱度的。轉變是在熱與冷之間,熱的小川洋子會用奇幻的世界說故事,冷的小川洋子是現實日常的口氣。
《不冷的紅茶》讓我想起大三時要辦國中同學會,翻起畢業紀念冊,一通通地打。我撥完某位女同學的家用電話,便沒有繼續撥下去。當她家人說她早走了,在大學剛入學時濕滑的柏油路,新的機車,早早就走了。國中有團體答數比賽,她會在前面帶,我不記得為什麼我看過她跳舞,她的舞姿生疏可愛。
喪禮,怎可能記得我這麼遠的同學。
死亡,那麼一回事嗎?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