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純粹主義者怎麼說——只聽不讀不算偷懶或作弊

隨著有聲書、Podcast 與語音訊息的盛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逐步邁入了聽覺時代

這件事,夜半失眠的人會做,在公園漫步遛狗的人也會做。有些人會在健身的時候做,而我最近開始選擇在獨自駕車、置身一片向北遠行的漆黑中、需要逃離盤旋在腦海的思緒時做這件事。

那就是「聽」。更具體地說,是聽一些你以前透過閱讀吸收的新知。有聲書、Podcast、甚至是語音訊息(在通訊軟體上,快速便利的語音訊息漸漸取代文字訊息,有人用來傳送幾句輕快的問候,也有人以此錄下長篇自語)的蓬勃發展,都反映出我們的日常生活、乃至我們瞭解世界的方式,正從視覺時代逐步過渡到聽覺世代。

直覺上,我們似乎認為閱讀比聽書更高級,這也許是因為睡前故事都是講給兒童聽的,或是口耳相傳的故事通常會令人聯想到印刷媒體出現以前的古文明。但這合理嗎?如果好好坐下來、用雙眼去解讀書面文字這件事在未來幾年內逐漸消失,就像有線的老式家用電話被你口袋裡的無線手機取代,或現金讓勢給便利的信用卡那樣,我們究竟會因此失去什麼呢?

「我都用聽的」

閱讀距離正式滅亡的那天還遠得很。令出版業高興的是,疫情下的封城政策重新點燃了人們對閱讀的熱忱,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間更常閱讀。雖然有聲讀物市場還是很小,但在疫情大流行的 2021 年,此類產業的營運表現已連續第七年達成二位數增長。Podcast 的市場成長速度則遙遙領先其他媒體,根據 2022 年夏天一份由英國廣播調查機構 Rajar 所提供的數據,將近五分之一的英國人每週至少會收聽一次 Podcast。

當世界看似正分崩離析,能聽別人說故事成為一種心靈安慰,即便是帶有些微末日感的故事也同樣有效,因為在 Apple Podcast 排行榜上,獨佔鰲頭的總是新聞和政治類。千禧世代似乎尤其熱愛收聽 Podcast。《華爾街日報》前總裁凱蒂・萬內克-史密斯(Katie Vanneck-Smith)共同創辦了致力於報導「慢新聞」的新聞媒體 Tortoise,當她詢問平台用戶們(大部分都在 39 歲以下)想讀什麼內容時,多數人的答案是「老實說,我沒在閱讀,我都用聽的。」

對某些人而言,這聽起來可能無腦的令人生氣,但我休產假時正是如此,我幾乎無法找到不受干擾的 10 分鐘坐下來閱讀,所以我大半天都開著廣播,讓背景充滿成人的談話聲。我隔壁的老鄰居當時也是如此,她曾經熱愛閱讀,後來視力嚴重衰退,但每每只要有人幫她找到一捲老式有聲書錄音帶,她就可以心滿意足地聽上好幾個小時。小孩也不例外,他們永遠戴著耳塞式耳機,不想聽到父母的嘮叨。

但他們的父母其實也是如此。所有壓力過大、匆忙地同時處理多項事務的中年人們都會趁慢跑或做飯時,試圖藉由收聽 Podcast 來跟上那些他們害怕在資訊爆炸的世界裡錯過的時代趨勢。今年我在撰寫政治文章和協助製作《衛報》每週政治 Podcast 之間折返往復,兩者內容相似。只是根據經驗,我知道 Podcast 聽眾更有可能邊聽邊洗碗。

然而,人們普遍認為聽書稍嫌輕浮或不夠嚴肅,是為那些懶得苦讀的懶惰蟲準備的。根據 YouGov 於 2016 年的調查,55% 的受訪者對有聲讀物嗤之以鼻,認為那是一種「次要」的文學消費方式,只有 10% 的人認為聽書完全等同於閱讀。這種認為聽書形同偷懶作弊的觀點盛行,卻沒有人會說學生坐在教室聽課太懶惰,也不會有人認為去劇院看劇比在家閱讀劇本更庸俗不聰。

有聲書及 Podcast 的蓬勃發展,讓許多人開始以「聆聽」接受新知。(Getty Images)

聆聽與閱讀之間

在賓州布盧姆斯堡大學(Bloomsburg University)教育學副教授貝絲.羅戈沃斯基(Beth Rogowsky)的一項研究中,學生們被要求閱讀一本非小說類書籍或聆聽其電子書版本,結果發現學生吸收的內容多寡沒有顯著差異。不過,根據美國心理學暨閱讀理解專家丹尼爾・威靈漢(Daniel Willingham)所言,當內容較為複雜或陌生時,紙本閱讀更能幫助讀者回過頭來重新閱讀第一次沒有完全理解的部分,或是隨時停下來思考。

聆聽還有種親密感,以及一種坦白的氣氛,適合坦誠相待的訪談與打破禁忌、關於性、更年期或育兒的討論。聽作者朗讀一本書,有時能透過他們的語調變化瞭解到一些你無法透過其他方式理解的文本內涵。同理,語音訊息相當適合時常焦慮的年輕人,因為它們不像電話那樣擾人,也比文字訊息更不容易被誤解;人們能聽出你在反諷,這減少了意外冒犯他人的風險。

我想,聽書最讓我煩惱的其實是,它更難被分享。你可以推薦一個 Podcast 節目給朋友,但你不能在下車時把它放在火車座位上留給下一個人,因為我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處理看完的報紙(誰知道呢?下一個人說不定就此愛上讀報)。你無法送給乾女兒一本邊角破舊、書脊龜裂的有聲書,告訴她你在像她這個年紀的時候,這本書就是你的全部。你永遠無法在二手店買一本舊的有聲書,然後發現別人在空白處留下的褪色潦草塗鴉與筆記,或是一張被用作書籤而遭遺忘的明信片,讓你不禁好奇寄件者的生活。你無法判斷火車上走道對面的陌生乘客有沒有在聽 Podcast、是聽哪個節目,進而心生共感或批判。相較於聽書,紙本書籍不會在停電時失去它的用處,而且在敏感資訊必須被祕密傳遞的極權時代和社會中,它也不會留下任何可被追蹤的電子軌跡。

所有這些珍貴的事都讓我覺得閱讀永遠不會真的被聆聽取代,就像電視機時代的黑膠唱片、手寫情書和電影院一樣,它會因快樂或浪漫而繼續存在。而就算撇除懷舊情懷不談,閱讀有時確實是唯一合適的選擇。但如果事實證明我是錯的,記得說你不是從我這聽到的!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